小小是某公司的销售经理,前两天她找到我,和我分享了她的职场故事。
自从担任经理一职以来,她每天的烦心事就会非常多,除了拼命完成每个月销售业绩之外,最让她揪心的是关于团队成员的管理问题。
对于小小来说,经理的职位只是一个头衔,完全属于有名无实。她手底下有十多个销售成员,但真正听从她管理的只有三个,其余的大多都会依着自己的性子做事。就拿开班前例会这样的小事来说,经常会有人迟到,身为经理的小小对于下属迟到的行为做出相应的处罚之时,不仅不会得到理解,还会遭到下属反驳。更有甚者,还会以辞职来要挟小小。
小小深知做销售的不易,面对下属对自己不敬的行为,通常都不会追究。小小原本以为这样做能够得到下属的支持与理解,没想到这种状况愈演愈烈,越仁慈,也就越被动。如今的小小在下属眼里,就相当于一个普通员工,没有任何威信,下达的各项任务没有人会按照要求去执行。
小小原本以为自己的一味纵容与退步会得到下属的支持与理解,没想到如今却落得这样被动的局面。
为什么会这样?
、一味的纵容只会让自己威严丧失。
小小之所以会对下属一再的容忍,其实只是想以情动人,希望能用自己仁义的举动去打动下属。
但下属的心理却截然相反,当他们第一次开始挑战管理者的权威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罚之时,实际上内心已经开始跃跃欲试,认为第一次犯错领导不会追究责任,会忍让,那么第二次同样也会。
有了第二次,就会有第三次,所谓事不过三。当下属犯了三次错误得到的都是领导的宽容,那么潜意识里就会认为,我这样做并没有错,不仅会继续错下去,还会觉得他的做法很合理。此举动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管理者的制止,其它同事也会效仿,最终形成连环效应。
连环效应一旦形成,身为管理者的小小在下属眼里管理权威也就会慢慢丧失,下属自然也不会将其放在眼里。
、没能利用好管理者的权利,赏罚必须分明,落地执行
身为经理的小小,手中握有一定的实权。然而,她并没有将这种实权真正的用到实处,就拿员工迟到来说,采取的态度应该是零容忍,该罚则必罚。
对于下属来说,不管是个人还是小团队,只要一人做错了事受到了相应的处罚,其他成员也会以此为戒。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说过:“任何制度,如果脱离了落地执行,那么最终不仅只是摆设,还会增大落地的难度。”
枪打出头鸟,对挑战管理权威的下属需严惩
喜欢和小小对着干的成员们具有共同的情感,这是毋庸置疑的。由于经历与行为大多一致,他们通常能够在情绪上产生共鸣,行动协调一致。
因此,一定要将这种所谓的“小派系”给除掉。派系之所以存在,从一开始的形成到最后成员的行为举动大致相同,实际上这当中离不开“出头鸟”。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将“出头鸟”给打掉,对挑战自身管理权威的下属应当严惩,即便对方以辞职威胁也应该毫无畏惧。
在打“出头鸟”之时,可能会遇到派系成员的一致威胁,面对这种可发的情况,可以提前逐个攻破,或者以利益诱之。
综合以上几点,最终给小小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对手底下所有成员进行一对一交流谈心,摸清楚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而后对其进行思想引导,也可以以利益与情怀诱之,同时也是为打“出头鸟”打下基础。
打“出头鸟”,对强行出头的员工严惩,利用各种有效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惩处,如有必要可以将其请退。
这样做,同时也是为了重新树立管理者的威严。
明确管理制度,落地执行。所谓的宽容理解在是管理者的硬伤,学会用制度来约束下属的行为,建立标准,让其明白是非对错。
身为管理者,大多都明白高效管理的重要性,但却不知道如何去做。事实上,高效管理离不开的是对于人心的管理,换言之也就是说只要管理好了人心,就能让员工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效能,那么该如何管理人心,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
一、管理僵硬:对每个人采取同样的管理方式
身为管理者,如果你的手底下成员并不是太多,建议一定不要采用同样的管理方式,制度必须一层不变,一视同仁。
但在日常的管理中,一定要去掌控每个下属的个人优势与性格特点,对其量体裁衣,会更容易得到下属的拥护。
通常来说,员工的性格有以下三类:
积极外向:这类型员工更偏向于与人交谈,他们通常会很容易合群,适合做的工作相对偏多,比方说可以将其放在经常能和别人打交道的工作岗位,也就是所谓的一线。诸如前台接待、服务员、各个行业的推销员等。
对待这种员工,在管理方式上不必太过生硬死板,即便是次类型员工犯了错误,也可以在很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引导,当然也可以用非常严肃的方法去引导。
怯弱内向:这类型员工,不擅长与人打交道,也最害怕与人打交道,通常不是太容易合群。适合做的工作不是一线,也不是经常与人打交道,而是适合做一些幕后工作,诸如库管、厨师、策划、文案管理员等。从事的工作最好是幕后,而非与人频繁打交道。
对待这种员工,在管理方式上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引导员工,可以采取严谨的方式。
内外相融:这类型员工,情商相对偏高,他们能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群面前,展现出不同的性格。适合的工作可以是一线,也可以是幕后。
对待这类型员工,在管理方式上面可以收到放自如。即便是员工犯了错,引导的方式也有多种,可以严肃,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因为他们相对明事理,懂进退。
也就是说,身为管理者一定要善于发现员工的长处,学会用人之长。根据每个人平时的性格,待人接物,对工作持有表现尽可能得安排相应的工作,但这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在不违背大原则与团队各种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所实行。
二、员工不仅仅是员工,也是伙伴
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曾说过:“我们的员工不应该只被视为干活或者为了完成任务的工具,还应让每位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如果只把员工当做是一个工具,那么注定是一个没有温度的企业。 ”
众所周知,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私人雇主,但公司不把员工当作“雇员”来看待,而是视为“合伙人”和“同事”。公司规定对下属一律称“同事”而不称“雇员”。即使是沃尔玛的创始人沃尔顿在称呼下属时,也是称呼“同事”。沃尔玛各级职员分工明确,但少有歧视现象。领导和员工及顾客之间呈倒金字塔的关系,顾客放在首位员工居中,领导则置于底层。员工为顾客服务,领导则为员工服务。正因为沃尔玛的企业文化深得人心,员工才会为其尽心尽力的卖力,最终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除了好的企业文化之外,还需深层次的走近员工,甚至却了解其内心与生活状态。
1.注意观察员工的工作状态与情绪
步入职场的大多数人士都知道,情绪能影响一个人的工作状态,情绪越高,自然工作就越积极;情绪越低,工作就会有所怠慢,不仅如此,还会影响员工自身的发挥。
《孙子兵法》有云:“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具死。”
身为管理者,要注意观察员工的工作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有便于工作的开展。员工即便有负能量与情绪,能及时进行开导与帮助,也能有效建立与员工之间的沟通,让员工真正的接纳自己。
2.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试想一下,当你上班之时面对的不是同事们的欢声笑语,而是领导或者同事的一张臭脸,你还会有好的心情工作么?
在紧张的氛围中,面对领导的不苟言笑,下属一定会想是不是我在工作中做错了什么,会不会遭受到处罚?没有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工作中难免会分心,最终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良好的工作氛围的营造者最终还是得靠管理者,管理者激情越高,下属的工作激情自然而然也会被调动起来。
3.除了金钱与职位,员工为何追随你?
从理论上来讲,员工出来工作是为了赚钱,是为了生存所需,因此他们在意工资收入,在意职位高低。收入越高,生活也就越丰富,职业越高,收入也就越多。
除此之外,更多的员工在乎的是能学到什么东西,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收入。
除了金钱与职位,员工为什么会追随你?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希望能跟你一起学到东西,从而更好的发展。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懂得了解员工的需求,要给员工提供可持续成长的希望,这样他们会从心里面感激于你,在工作中也会尽可能将工作做好。
三、学会角色扮演,管理者不仅仅只是管理者
美国管理者学家泰罗说:“合格的管理者,都懂得角色扮演,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管理者,还是老师,还是朋友。”身为管理者,除了以职位论高低之外,如有必要还应该参与到下属的生活中去。
就拿我自身来说,我的下属朋友们,在工作中会无条件支持我的各种安排,他们集体荣辱感非常强,每个人在上班之时对我毕恭毕敬,领导前领导后。但下班之后则是另外一个场景,和我称兄道弟,经常一起吃饭、喝茶、聊天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不仅如此,他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也乐于和我分享,甚至让我为其出谋划策。
我举这个例子其实也就是想说,一定不要只把自己当做管理者,更不要高高在上,要走近他们,即是老师对其进行引导,又是朋友可以一起聊天喝茶,也是倾听者听起讲述故事,还是军师为其出谋划策。
你以真心相待,同样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