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在日常的投资活动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其目的是劝诫投资者不要孤注一掷,如果将财富投资到同一个地方,必然会引起相应的风险增加。
这句话出自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的“投资组合理论”,被无数投资者奉为经典,而大部分人不知道,这句话完整的表述其实是: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但也不要放在太多的篮子里。
后半句是在提醒投资者,过于分散的投资会增加管理成本,增加在陌生领域的投资风险,减少利润空间。
鸡蛋就是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股神”巴菲特作为投资界的不败神话,就将“不把鸡蛋放在太多篮子里”践行到了极致。巴菲特认为应该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
在巴菲特的投资习惯中,他一直遵循“不投资不熟悉的股票”这一原则,一定要基于深入调研,将投资集中在自己熟悉的行业。
误区二 、小钱无所谓,大钱别浪费就行
对合理的大额花销拮据而不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适当节约是理财的误区。事实上,快节奏的碎片化生活有很多小额花销会对个人理财造成不小的压力,每个月这些花费甚至会占到收入的1/3。
说到这,小迪先给你讲个段子。
今天去医院,医生说:你有15年的烟龄,你要是不抽烟,攒的钱都够买宝马了。我一听瞬间这暴脾气就上来了。我就问:医生,你抽烟吗?医生说:我不抽啊。 我又问:那你的宝马呢? 医生说:在楼下停着呢,怎么了?我说:没事,我就问问。
一包中档香烟50RMB / 每个月
抽12包=7200RMB/ 年
一杯星巴克35RMB / 每个月
20次= 8400RMB / 年
误区三 、有钱人才理财,没钱人只能攒钱
很多人认为,既然年轻的时候靠理财发不了财,那么就不需要理财了。这也是错的,理财贯穿一生,越到后期越有用,年轻的时候依然要花10%的精力来理财。
首先,通过做生活预算,我们能够科学规划自己的消费、收入、储蓄,钱去哪儿了这个问题随之迎刃而解,而记账能够保证我们清楚的知道每一笔钱的走向。
每当要花500元以上的钱时候都提醒自己一句,在备忘录中记上一笔。往往记录花费的过程会让我们思考,这笔钱是不是可以省下来或者未来再支出,这个过程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少冲动消费。
比如就选择存款国债等不费脑子的理财方式,从而白白浪费了应该赚取的数万到数十万收益。
投资理财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学会受用一生,越早开始越好,年轻的时候花少量的钱和时间买经验,非常必要。
误区四 、人到中年后依然认为工作比理财重要
人到中年后,大多数人工资收入会遇到瓶颈,如果理财收入很少,工资仍然是支持家庭的唯一收入的话是非常危险的。
人前半生的主要收入靠工资,后半生主要收入靠投资。如下图所示:
巴菲特的财富增长就是这个道理最好的说明,如下图所示。
工作与理财其实是同等重要,仅仅在于表现时期不同。年轻时工作最重要,凭借工作我们能够最快最稳的赚到最多的钱,完成原始积累。
中年以后工资会触及天花板,就需要靠我们前面积累的资金投资赚钱,让雪球越滚越大,收入越来越多,最终衣食无忧,财务自由。
更多金融趋势分析、投资技巧讲解、理财知识,理财课程,请关注公众号“亚洲财经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