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GDP数据低于预期,与此同时,9月CPI同比增长3%,达年内高点,经济下行再度令市场担忧。当前是不是好的投资机会?未来的投资方向在哪里?这一系列问题,困扰着许多的投资者。本期,小编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希望能给予到广大投资者答案!
以上的问题综合起来都可以归纳为一个问题:当前经济主要威胁是什么?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宏观政策报告》(下称“《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就是需求不足,经济运行低于潜在增速,这也是接下来经济运行的主要威胁。考虑到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孱弱,扩大总需求需要落实在信贷增长,具体对策包括及时调整利率、理顺基建项目融资来源、加快都市圈建设、流动人口落户相关政策支持等。
《报告》认为,经济运行是否低于潜在增速,判断标准不在于GDP增速高低,而在于价格,以及PMI、劳动力市场、企业盈利等辅助指标。核心CPI、PPI,以及PMI自2018年初以来一直在持续下行通道当中,持续低于合意水平的价格表明经济运行低于潜在增速,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
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报告的主要观点:
1、猪肉为代表的肉类价格上升带动CPI上行,但核心CPI和PPI持续下行。与过去几轮的CPI上行不同,此轮CPI上行的原因并非需求旺盛,而是供给冲击。结合核心CPI、PPI、PMI、劳动力市场、企业盈利等组合指标来看,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低于潜在增速。
2、需求不足的主要反映就是购买力不足,而没有信贷增长就没有购买力增长,扩大总需求落在实处的关键就在于保障广义信贷合理增长。应主要依靠以下手段:及时调整利率、对房地产企业和住房抵押贷款政策的正常化、确保广义政府债务和基建投资的合理增长、坚持当前汇率改革方向,以及帮助流动人口在城市落户安家的相关政策安排。
3、房价高低度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关键在于住房供给弹性,而非简单的房价过高就一定会对企业经营和居民消费带来负面影响。若住房供给富有弹性则房价上涨会得到遏制,同时带来规模经济收益;相反,供给缺乏弹性则房价上涨加剧,同时缺乏规模经济效益。
因此,《报告》认为,这次CPI上涨背后是供给冲击而非需求冲击。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决策依据不宜再过多参考CPI,而应该考虑更全面反映物价水平且较少受到供给冲击影响的价格指标。
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有14亿人口,包括大量的中产阶级,目前GDP还有6%的增长速度,就算更低也无妨。因为,可怕的从来不是宏观经济,而是跟风投资,从百团大战到百播大战,再到共享经济和当下的造车新势力,都证明了这一点。
近日,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在2019年安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表示,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永远都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的行业在崛起,有的行业在衰落。“在中国,卖洽洽瓜子、黄飞红花生都可以卖几十个亿,卖鸭脖子都能卖出周黑鸭、绝味和煌上煌三家上市公司来,无穷食品卖盐焗鸡也有几十个亿的销售,可见中国的消费需求是如此旺盛,市场容量是如此大。所以经济下行,并不意味着不是好的投资时机。”
在张维看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中唯一的成功之路,是长期坚持研发和提升组织系统能力。
以医疗健康行业为例,截至2018年底,中国有超过7000家制药企业,1.7万家医疗器械企业。截至2019年9月30日,医疗健康行业A股上市公司共309家,2018年总研发投入为350亿元,每家平均研发仅投入为1.2亿元。国内药企市值最大的公司为恒瑞医药,器械市值最大的公司为迈瑞医疗,两家公司2018年的研发投入合计为40亿元,占A股医疗健康行业总研发投入的11%。
再看美国,截至2019年9月30日,美国医疗保健上市公司有1038家,总研发投入为1772亿美金,平均每家研发投入为2亿美元,有25家药企2018年研发投入超过10亿美金。全球对研发投入力度最大的药企是罗氏,2018年研发投入达108亿美金,是恒瑞医药研发投入的40倍。2018年,全球前15大生物制药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超过1000亿美金。资本市场对持之以恒坚持研发投入战略的企业,给出了非常积极的鼓励。
面对纷繁复杂的投资世界,投资者对待投资风险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偏激进,有的则偏保守。而当我们身处不同的年龄段,对投资又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与思考,相信部分原因在于每个人都在其独特的人生旅程中找到自我。
身处当下经济环境,不同年龄的人群对于投资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方法论?基于这个议题,运用可视化手段为商业决策者提供深度分析内容的平台Raconteur为我们做出了解答。这项研究主要涉及到全球范围的五代人群:
沉默的一代:指1925年至1945年之间出生的人,在这段时间长大的孩子们非常努力工作但却不受重视。
婴儿潮一代: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4664”现象,泛指从1946年至1964年出生的人。
X世代:通常指196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初期的一代,即婴儿潮之后、千禧一代之前的一代人。
千禧一代:指出生于20世纪时未成年,在跨入21世纪以后达到成年年龄的一代人,即1982-2000年间出生的人。
Z世代:指在1990年代中叶至2010年前出生的人。
而在投资方面,这五代人有哪些差异?你处在哪一阶段?我们再来看一组有趣的数字:
在投资知识方面,有42%的千禧一代认为自己达到该领域的专业水平。在同一问题,只有23%的婴儿潮人群这么认为。
对于管理投资,多数千禧一代(66%)认为,能够在同一个App中管理个人理财(包括投资)很重要;相比之下,接受调研的婴儿潮一代只有35%对此表示认同。
关于投资组合,受访的千禧一代和婴儿潮一代各有30%在投资组合中配置了现金;分别有21%和27%的千禧与婴儿潮一代进行了股票投资;拥有另类投资的比例则最小,分别占11%和7%。
在获得财务回报之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希望做出能够产生积极的、可衡量社会与环境影响的投资——影响力投资,包括关注ESG(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因素的投资实践。由上图可看出,高达66%的受访千禧一代在基金选择上会综合ESG因素,这一比例是婴儿潮一代(32%)的2倍。
对比以上的投资,你是否对自己的投资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史为鉴,能更好地掌握未来,多听前人经验,扎实自己的基础,才会更具胜出的可能性。因为最终决定投资者命运的,既不是股票市场,也不是那些上市公司,而是投资者自己决定了自己的命运。
更多金融趋势分析、投资技巧讲解、理财知识,理财课程,请关注公众号“亚洲财经商学院”
想深入了解“股权投资项目”“固定收益投资项目”,可以私信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