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经典致敬——98版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二十年聚首群英汇”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播出,一时间引发了无数观众的回忆与感慨。一位被梁山众兄弟簇拥着的好汉也出现在了大众的视线中,他就是央视《水浒传》总导演张绍林。
张绍林在业内大名鼎鼎,91版《杨家将》,94版《三国演义》,98版《水浒传》,还有《傻小李元霸》《厨子当官》《红墨坊》《家有爹娘》《永远的忠诚》《李家大院》……部部作品耳熟能详。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他的作品比他更有名。低调的张绍林总是隐藏在摄像机后面,默默地拍着戏,“我觉得导演对社会的贡献就是作品,再多了就是干扰、是噪音。”
初涉影视 枪械师一言点醒导演梦
张绍林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西街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世纪60年代中期,十五六岁的张绍林去海河做了民工。就是在这段岁月,他对影响一生的爱好——画画产生了兴趣。他开始画写生,一画就是两三年。
1968年4月,他因画画出色走进军营。3年后,张绍林成为了太原电视台(现山西电视台)的一员,开始了12年的记者生涯。
1982年,电视剧《杨家将》开拍,请张绍林当摄像。拍完《杨家将》,张绍林又拍摄了电视剧《上党战役》,仍然担任摄影。当时剧组有一位枪械师是老北影厂的,他把张绍林在现场的出色表现看在眼里,问他有没有学过导演,当听到“没有”的回答后,不禁感慨道:“小张啊,你比我们厂老导演的脑子都清楚。”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张绍林,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还可以当导演。
张绍林在《杨家将》拍摄现场
有了当导演的想法后,张绍林开始找剧本,通过朋友介绍得知太原市话剧团的业余编剧石零手中有一个描写山村教师在破庙里坚持办学故事的剧本,看了剧本以后,张绍林非常喜欢,如优美的散文诗一般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他。“我没有什么理论知识,但是我有感觉,懂摄影,懂画面,把黄土高原的景色拍得非常美,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让演员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表演,我用拍新闻的方式抢拍,演员的表演非常轻松、自如。”
1985年,张绍林导演的处女作《无字的歌》完成。之后,张绍林佳作不断,《太阳从这里升起》获飞天奖二等奖,《大西北人》《百年忧患》获飞天奖提名奖,《有这样一个民警》获飞天奖一等奖、优秀导演奖、金盾奖,《好人燕居谦》获飞天奖二等奖、“五个一工程”奖……
1991年,张绍林重拍了《杨家将》。 94版《三国演义》一共84集,张绍林负责的是《南征北战》部分,一共13集戏,内容包括空城计、七擒孟获、秋风五丈原等观众非常熟悉的故事。
电视剧《三国演义》播出后,好评如潮。此时的张绍林并没有被荣誉绊住脚,反而回归农村题材,踏踏实实地拍了一部四集电视连续剧《沟里人》。
《沟里人》拍完后获奖无数,给当时的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年飞天奖,杨伟光是评委。《沟里人》获奖,评委全票通过,最终获得了飞天奖一等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导演奖三个大奖。”
再获飞天殊荣的张绍林正顶着巨大的压力筹备《水浒传》,“那时候对我的学历、能力有不少质疑声,四大名著的最后一部交给我来拍,很多人不看好。有一天,杨伟光、赵化勇(时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到《水浒传》剧组去审查人物造型,有人提了一句《沟里人》。杨台特别敏感,马上问《沟里人》是谁拍的,我说是我拍的。他看了我一眼,目光中充满了信任与肯定。杨台明确指出:《水浒传》不要抢时间,只要拍好就行。正是《沟里人》的成功奠定了我在《水浒传》的威信。”
精心策划 《水浒传》花费大量心血
以拍好为目的的张绍林从此开始了与《水浒传》近四年相伴的日子,仅准备工作就花费了大量心血。
“《水浒传》的原著、评论和评书、连环画、戏曲等各种艺术形式的作品,我基本上都看了。在诸多艺术形式当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田连元的评书版,从头到尾集中听了几天,觉得特别有味道,让我很受益,所以我请他来当艺术顾问。当时我带着编剧到秦皇岛全封闭搞创作,遵循一个指导方针:要好看,有故事,有创新,不能重复过去。这些东西都是在创作中一点一点完成的。比如潘金莲,她在原著里一看就是一个坏女人,我们让她一开始是一个良家妇女,被坏人勾引,一步一步走向犯罪的深渊,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赋予这个人物的创新内容。另外,我们比较分析过《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水浒传》改编影视剧的优势在于它的人物有发展,比如林冲,一开始不想惹事,最后被逼上梁山。而《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出场是什么样,下场还是什么样,红脸白脸黑脸,一直贯穿始终。《水浒传》的这种发展与变化,给我们讲故事留了空间。策划时有人说电视剧拍到英雄排座次就可以结束了,但是我们觉得不完整,坚持要以120回为蓝本,将原著中一些相似内容重新做了处理。拍完《水浒传》我们在天津请专家看片,冯骥才从头坐到尾,他说我就想看看你们是怎么结尾的,现在我放心了。对电视剧的悲剧结尾他很赞同。”
在《水浒传》 拍摄现场,身后是饰演林冲的周野芒
除了忠实原著的剧情,《水浒传》选角的合适至今仍被观众津津乐道,而这些演员都是由总导演张绍林一一把关的。
“我们剧组里有一位副导演是演员出身,他盯上了鲁智深这个角色,为此特意增肥。我当时跟他说,同等条件,你优先,如果发现比你条件好的,我就要把你换掉。结果臧金生出现了,感觉特别好,我五分钟就定了让他来演鲁智深。饰演林冲的周野芒斯文儒雅,我找他演林冲,他是拒绝的,因为他觉得自己形象上跟土匪差距挺大,但我看重的是气质和表演。当时报上去,央视领导也有点怀疑,后来经过演员的努力,周野芒因林冲一炮而红。”
最让张绍林操心的角色当数武松和潘金莲。“我心目中的武松不希望太油腻,要有一种青春气息。我给副导演的选演员标准是男人看了惭愧、女人看了动心,结果找了好久都没找到。偶然间我看电视,发现了一部农村剧里的丁海峰,觉得他特别合适。辗转联系上他时,丁海峰正准备转行,不当演员了。把他叫过来试装以后,我认定他就是我心目中的武松。至于饰演潘金莲的王思懿,可以说是送上门来的。我想要的潘金莲是男人看了动心、女人看了嫉妒,选了很多演员都不合适。王思懿当时在天津拍戏,得知《水浒传》剧组在招演员,就让朋友带着找了过来。当时她刚由模特转行为演员,一进门我就觉得眼前一亮。”
拼命三郎 张绍林带领全组人一起奋战
《水浒传》一拍就是近四年,只有一个春节放了几天假,张绍林继续发挥拼命三郎的精神,带领全组人一起奋战。“有一场戏是宋江挥泪斩卒,拍摄地是一座破庙的遗址,为了选景点我上上下下来来回回地跑,不小心一脚踩进了台阶上的砖缝里,当时就重重地摔在地上,膝盖肿得非常大。我的那帮兄弟们觉得导演摔得这么重,明天肯定休息。没想到,第二天早晨我又出现在现场,像往常一样开始工作。那时候我干活的拼命精神真的是控制不住,就像一个战士在战场上冲锋,抱着摄影机飞快地跑,每拍一部戏就像打一场仗。”
张绍林把《水浒传》当成了一场硬仗,在这场战役中,他的指挥能力与全局把控艺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每一场戏、每一个角色、每一段对话都要达到我的最佳水平。香港袁和平团队设计的动作戏当时做了加速处理,我看完以后把速度全部放慢了,重新剪辑,还原真实,我要拍的是历史名著《水浒传》,而不是香港的武侠动作片。如果说《水浒传》是一台大的机器,那么动作戏、演员表演等就是一个个零件,装在这台机器里不能不吻合。”
张绍林的专业与认真赢得了全组兄弟的尊重,也让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前不久的20年大聚会,众人相见无比亲热。“这么多年李雪健是第一次参加《水浒传》的活动,我怕他身体吃不消,劝他录完早点离开,但是他一直没有离开录制现场,就坐在我的旁边看,让我特别感动。还有饰演薛霸的李彦,跟我伸出两根手指上下晃动三次,意思说自己拍了两年,一共演了两集戏,只拿了两千块钱。大家在那儿哈哈笑。遗憾的是,就在节目播出前,李彦因为胃癌去世了,这次聚会也是他最后一次与‘好汉们’相见。”
《水浒传》无疑是成功的,堪称张绍林导演生涯的一座高峰。因为这部戏,张绍林从山西来到北京,正式调入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国文联“世纪之星”、中国首届“百佳艺术工作者”称号、首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最受观众欢迎的电视艺术家”、中国视协“双十佳”导演……这一项项荣誉他当之无愧。
20年前的“梁山好汉”20年后重聚
心怀英雄情结的张绍林,最大的梦想是重拍《杨家将》。
“我拍过两次《杨家将》,一次摄像,一次导演,但都不是很满意。我想把杨家将这样的英雄人物好好拍一下,这是我的一个梦想。”已近古稀之年的他还有一个梦想——拍一部反映重庆大轰炸中小人物壮举的电影,故事早已在他的心中成形,男一号更是属意老朋友王为念。
“如果能把这两个梦想实现,我的艺术人生就圆满了。”坐在窗前的张绍林,眼神坚定而执着,仿佛已经回到了金戈铁马、炮火隆隆的战场……
程戈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