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爷”,比惯常的“斜杠青年”,还多好几道“斜杠”。
“斜杠青年”(Slash),指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词条解释还特意标注:“斜杠青年”越来越流行,已成为年轻人热衷的生活方式。
谁说只有年轻人?《正阳门下小女人》里“牛爷”的饰演者、电视里带观众“串胡同”的“牛爷”,完全是“斜杠青年”的前辈范儿,“斜杠”表述如下:
郝金明,总制片人/收藏家/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钢琴发烧友/第四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第四届北京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要想继续写,还有。比如,他是“北京榜样”;比如,因为藏品的研究,把医学专科的人砸了个大脑洞:我们怎么没想到?!
都是古董“长辈”啊
牛爷的私人博物馆,坐落于左安门桥北200米处,有5000平方米的尚韵轩。
作家汪曾祺在《人间草木》里写:“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儿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巧了,我去访的人,也不在;但我被请进了博物馆,和主人的藏品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呃,它们把我惊着了:
周遭无一不是“长辈”,甚至千岁以上!
门口70厘米长的“狗头金”、门柱上康熙的真迹楹联“春露秋霜当思德业由先泽,云蒸霞蔚留得诗书启后人”、各式明清古老旧式家具、玉器珍玩、明清瓷器、字画精品、木雕饰物、民间传统工艺品……还有两架古书,发黄的内页、蓝色的封皮,夹着小纸条标注:“史记第四”、“通鉴辑览 乾隆笔记”、“钦定礼祀义疏”、“前汉 第三册”……
慈禧的藕丝印泥,
还听钢琴
牛爷来了,估计看我惊吓不够,又笑着加码儿:“有好多精品你还没看见,在另外一个地方。”一时间,这气场密度,有点儿大了。
还好,牛爷做热门电视剧,破题是高手,一个小故事,就能抓住你的注意力。举个例子,他讲“中国最后一个皇族艺术家”溥心畲及画:
“你看溥心畲的画印章都很小,为什么?省印泥。他这印泥,是慈禧赏的藕丝印泥,就半盒,现在故宫呢。藕成熟的季节,慈禧就让人把整个荷塘的藕采上来,当场掰断,收集藕丝。整个荷塘,也没多少藕丝,再加上好的朱砂,可见这藕丝印泥有多珍贵。藕丝印泥很有特点,颜色好,放大镜下看,藕丝会闪光……”
在几件被我称为“细胳膊儿细腿儿”的古董家具旁边,站着一架三角钢琴。“牛爷”轻松坐定,美妙的音乐汩汩而出。而他说的话,就是汪曾祺那句:“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然后,又加了一句:“它们传递很多信息给我,我弹琴给它们听!”
仔细听,《月亮代表我的心》。
嗯,这些“长辈”宝贝们,真是优哉游哉,还有琴听。
说起钢琴,有故事。
牛爷当知青时,大家聚在一起谈理想。牛爷说,有了钱就买一架钢琴。有个小伙伴开他玩笑:“你行吗?你们家的床一坐,吱扭吱扭响,跟钢琴似的。”
回城后,一个月21块钱的工资,牛爷买不起钢琴。
1979年,拿着一台老式的海鸥照相机,郝金明开始了两个月的西北之行。这次摄影之行让他发了第一笔财。拿到钱后,郝金明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买钢琴,还买了三架。当时,有钱还不行,还得有票,钢琴票。在天桥旧车市场,郝金明50元买了自行车票,又跑到钢琴厂,跟工人换钢琴票……
多年后,小伙伴儿们重聚,牛爷给大家弹了一首《童年的回忆》。
养娃秘籍:
父亲有绝对权力
牛爷只有一个独生子,新婚。牛爷从手机里找出儿子的结婚照,一对璧人。
牛爷培养孩子,也是有独门秘籍的。
儿子在英国读的会计,毕业回国,父亲问了:“你是要接班儿,还是要上班儿呢?”儿子不急不缓,心有定数:“不接,也不上。您再供我两年,我要读博士。”其实,儿子早有了设想:读博,去国企、外企分别历练,6年后,回归,才有底气和父亲比肩。郝金明痛快答应,儿子闷头儿复习了八个月,考上了中央财经大学,继续读博士。同时,收获甜美爱情,儿媳妇是学法律的同学,如虎添翼。
“我老跟他们说,不管是原子弹生意还是方便面生意,不管多大多小,都是两个字计算。计算,我可以找专业的人员来做,花钱雇人来算。最关键的是把这俩字翻个过儿,算计。算计其实就是管理,而且前置管理,高屋建瓴非常重要。挣钱固然重要,会不会用钱更加重要。你看,我一条牛仔裤穿这么多年了,破了也挺好的。但这不是说,讲究的时候,不懂讲究,人要知道什么是品质。”
牛爷的思维意识,真是不输时代。算计与计算,直接影响公司的发展方向与既定目标,是一个公司的消息树和黄金甲。牛爷直觉上就规避了风险,并培养了儿子的财务与管理意识。其实,其实经商也是一门社会科学,是一种特殊的途径,终极归属还是哲学。
孩子成长过程中,可有传说中的叛逆期?父子可有“顶牛儿”期?
牛爷一脸欣慰:“没有,一直很顺畅,他从小就当我是神。我的方法,可能很多父亲做不到,舍不得。年三十儿晚上,儿子回来,进门我就说:背着爸爸走一圈。我说,记住了,这就是父亲的“绝对权力”。我不管多疼爱你,一瞬间我就有这个“权力”。然后,让孩子放下,我会说,宝贝过来,爸有这个“权力”,但任何事都会和你商量。我就是要时时提醒,让他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他也要这样去教育他儿子,他是男人,要诚实而有力量。
“结婚了儿子也经常回来,要和我聊天儿、遛弯儿。然后,我俩一遛就好长时间,聊不完。前天晚上儿子回来了,我们俩在长安街遛半天,最后找了一辆电动车。我说,上来,爸带你拉一段风!”
或缓行细聊或风驰电掣,一路相伴的父子,极有画面感;采访中,被牛爷称为“孩子”的小姑娘叫彩妮,但牛爷却张口孩子闭口孩子,和牛爷的相处模式,也是温暖的补充画面。
“我一直就是一个原则,不搞家族企业,但一定要把企业变成一个大家庭。”
实话,“牛爷”这位“大家长”,挺牛。
去年牛爷应北京卫视的邀请,每天带您串一条胡同,看看北京的背街小巷环境治理之后的静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