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经济发展,从籍籍无名到精进不休,十年猛进22名

2020-02-28   西一安鲜

文章开头每位读者先抛开自己的地缘属性,将目光放大到全国范围,我们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哪座省会城市的知名度和存在感最低?

如果没有既定答案的朋友,大多数会这样去思考这个问题,首先在脑中把那些GDP排在全国倒数的各个省份罗列出来,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对当地的了解情况)和亲缘性(自己身边是否有来自当地的朋友)给出一个自我判断的排序,毕竟在大多数人眼中一座城市的经济决定了它的地位与排序。

实际上像西藏、青海、宁夏这样三省、自治区GDP加起来只有8000多亿的地区,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却并非经济排名那样垫底,其首府、省会拉萨、西宁、银川的经济首位度也达到了37%-52%,三座首府、省会城市在本省内的辐射影响能力也是其他市、区无法撼动的。

倒是像安徽这样地处我国华东地区、濒江近海、地区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存在感一直不高,像其他省份的朋友提问“安徽省会是哪座城市”时,甚至还有人带有试探性的询问一句“黄山”作为答案,足可见安徽省会合肥市的存在感有多么低。

区别于其他省份最早可追溯到西周、先秦等历史朝代,唐朝时期安徽分属河南、淮南、江南道;元朝设置行省,安徽又地属河南、浙江两行省;明朝安徽属南京管辖;清初时期,南京改设江南省,康熙六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安徽正式建省,省名分别取自当时安庆与徽州两府的首字。

清嘉庆合肥县傅城郭图

合肥市自秦朝至明代一直为郡县,不同时期分属九江郡、淮南郡、庐江郡、庐州府、安庆道,直至1945年合肥成为安徽省省会,1949年合肥县和平解放才正式设市。

正是因为合肥一直以来都是县制单位,不同时期又分属不同郡、府、道,直至解放后才正式设市成为安徽省会,又因安徽省内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泸州文化四个发展源远流长的文化圈组成,因此在安徽省内民间对于合肥市的省会地位认同感并不高,临近江苏和浙江两省的安徽部分地市受江浙的辐射影响更大,加上历史原因,因此造就了合肥这个省会城市存在感较低的局面与现状。

50年代的合肥老照片,源自网络

的确对比邻省省会南京与杭州,合肥市无论是在经济、在校大学生数量、医疗等综合条件方面均不占优势。

十年之前,2009年作为浙江省省会的杭州市当年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98.66亿元,位列全国第8位;江苏省省会南京2009年实现GDP4230.26亿元,位列全国第17位;而彼时的合肥GDP仅为2102.12亿元,排名全国第43位。

然而经过十年的稳健发展,2011年安徽三分巢湖,其中庐江县与巢湖市划归为合肥市管辖;同时合肥市依托中科大和中科院的科教优势,全市共设有院士工作站47个,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17个,在能源、信息、生命、环境四大领域处于全国前列,与上海、北京和深圳获批建设我国首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同时在相对应的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取得骄人成绩,2018年被授予“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中心城市及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其在新能源、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入选国家新兴产业集群名单中处于第一方阵;2019年12,随着京港高铁商丘至合肥段开通运营,安徽省北部的阜阳和亳州两市进入高铁时代,安徽省全部16个省辖市均通高铁。

截止到2019年底,合肥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09.40亿元,位列全国第21位。十年时间,合肥市实现了全国经济排名攀升22位的惊人成绩,这一增长速度位列全国省会城市之首。

原本那个藉藉无名,甚至还被本省部分地市排斥的合肥就这样精进不休的一路追赶超越。近日,合肥市又一次被媒体刷屏,先是中国电子与合肥达成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现代数字城市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等多方面超百亿的投资合作;另外蔚来汽车中国总部正式落户合肥,蔚来企业将会以合肥为中心规划发展,建立研发与生产基地,同期合肥市通过“云”签约共完成签约了共计102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投资。

过去的2019年,合肥市不仅取得了骄人的经济成绩,同时也顺利被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规划》确定了合肥市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地位,同时强调了合肥是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枢纽的城市地位。

合肥市在城市产业发展中定位清晰明确,其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光伏及新能源、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等新型产业方面发展成熟,区域内聚集了长鑫存储、京东方、科大讯飞、中国声谷等一系列的优秀企业和平台,同时继续发展、优化江淮大众、阳光电源等在内的新能源研发制造基地。

过去十年来合肥市坚持创新发展的优秀基因,依托本地的科教、制造业平台,一方面不断巩固自己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地位,另一方便积极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建设长三角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未来的合肥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