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或许很多网友不解,为何笔者今天这篇文章统计的不是我国上半年经济排名10强或者20强,偏偏是25强?实际上时刻关注我们城市经济发展的朋友们都十分清楚,目前我国部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地区生产总值可谓是近在咫尺,尤其是以长沙为首的全国12-16名,和以泉州为首的17-24名,这13个城市之间的GDP已经由2019年上半年的约1000亿元缩小至2020年上半年的约300亿元。而一年前还徘徊在这个排名区间的两个城市(烟台和常州),一年以后已经被以上13个城市明显甩开,从差之毫厘到失之千里,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形成的对比竞争已经无比显现。
经过半个多月的收集、统计和整理,今天这篇文章笔者将分享2020年上半年经济25强排名,在经历了四普终核以及国内外疫情后看看我国城市经济的全新走向。
虽然我国官方没有对全国城市进行“一二三四”线的划分,但是不论是在其他专业机构还是网友心目中,我国的“一线城市”一直都是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四座城市,背后的原因众多,但有一点极具说服力,就是这四个城市的GDP一直长年位居我国前四位,其他城市无法撼动。
然而2020年上半年,这一经济排序发生了变化,重庆市2020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09.83亿元,同比上升了0.8,实现了875.07亿元的名义增量,时隔30年首次超越广州市,位列半年经济全国第4位。第一、二、三产业均实现正向增长,其中第二产业增长0.9%,第三产业增长0.5%。
而另一边的广州市,上半年完成GDP10968.29亿元,同比下降2.7%,名义增量为负的787.25亿元。其中第二产业下降明显,同比下降7.0%;第三产业同比下降0.8%。
实际上广州市上半年的经济发展,就是整个广东省经济运行的缩影,上半年广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234.20亿元,同比下降2.5%,其中第二产业同比下降6.2%。
而拉低广州市经济增速的主要因素来源于规上工业增加值,整个上半年1-4月,广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均呈现负增长,其中三个支柱产业合计下降9.4%,其中汽车制造业下降13.0%,电子产品制造业、石化制造业分别下降6.2%和3.2%。
超越广州的重庆市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则上涨了1.0%,八大支柱产业中电子、医药、材料和消费品产业分别增长了8.6%、2.1%、1.3%和0.9%。
众所周知,每个城市的发展都会定义支柱型产业,从而在政策、资金、人才等多个方面给予支持和偏向。但是受国内外疫情影响,地处珠三角的广州市上半年三大支柱产业下降幅度几乎达到了10%,而反超广州的重庆市支柱型产业均实现了不同幅度增长,一降一升也暂时改变了两个城市的经济排名。不过广州市进入4月以来产业恢复显著,进入,规上服务业也逐步回暖,未来两市之间的经济排名或还将出现变化。
我们再把目光集中在全国经济排名12-16名这个区间,去年同期(2019年上半年)青岛、无锡、长沙、宁波和郑州分列第12-16名,青岛以6552.72亿元取得领先。
2020年上半年宁波和郑州经济出现负增长,同比呈现-0.6%和-0.2%的经济增速,依然排名这一经济区间的末位保持不变(第15和第16位)。
无锡上半年实现了0.8%的经济正向增速,继续巩固全国第13位的排名。而青岛与长沙因为不同的经济增速发生了排名对调。
上半年青岛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14.73亿元,同比增长0.1%,名义增量达到-1037.99亿元(同比初值),全国排名下降两位,位列第14位。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1%,规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9.4%,35大类行业中有20类行业增加值呈现负增长。
长沙市上半年完成GDP5621.21亿元,同比增长2.2%,名义增量83.39亿元。全国排名上升至第1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专用设备、电子信息和通用设备等优势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6%、21.5%和11.3%。
同时固定资产投资也保持4.0%的增速,在农业生产和服务业加快及逐步恢复的情况下,长沙市或将这一经济排名继续巩固至全年。
对比全国12-16的经济排名,17-24名的竞争则更加白热化,不仅竞争的城市数量众多(8个),GDP差额也非常接近(300亿元)。
去年同期(2019年上半年),佛山、济南、南通、东莞、烟台、西安、泉州和常州分列全国第17-24位。
2020年上半年,烟台和常州已被以上城市拉开约1000亿左右的差距,合肥和福州取而代之。因此最新的排名已变成:泉州(4668.13亿元)、南通(4664.40亿元)、佛山(4626.50亿元)、西安(4575.09亿元)、济南(4529.66亿元)、合肥(4419.70亿元)、东莞(4361.28亿元)、福州(4360.61亿元)。
这8个城市的竞争有多么激烈,从GDP差额就能直观感受到,其中泉州仅领先南通3.73亿元;而更为激烈的东莞仅领先福州0.67亿元;差距最大的佛山也仅领先于西安51.41亿元,任谁也不敢大意,任谁也不敢保证到了年底不会被其他城市超越。
这其中最值得肯定的是西安市,2020年上半年西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75.09亿元,排名较去年同期上升两位,其中2.8%的同比增速达到了全国经济25强城市中的第一位。
分产业来看,第一、二、三产业均保持正向增长,其中第二产业增长率达到了5.5%,为以上城市中最高(泉州下降1.9%、南通增长1.0%、佛山下降10.7%、济南增长2.2%、东莞下降3.5%、福州)。
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分行业来看,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3.9%,新兴产品增势显著,单晶硅产量增长40.0%、智能手机产量增长36.8%、中成药产量和锂离子电池产量均达到了20.0%以上。
而在拉动城市经济持续增长、扩大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西安市上半年实现了可喜的12.8%的增长率,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达到了40.6%(远高于第三产业的9.1%),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2.1%。
同时在上半年中欧班列的优秀表现下,西安市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8%;其他方面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和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均分别上涨了3.0%和12.0%,随着全国跨省旅游业的恢复,下半年西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将逐渐实现扭亏转正,对于2020年实现GDP过万亿的目标更进一步。
盘点2020年上半年我国经济25强排名变化,不难发现部分依赖于进出口贸易的临海城市经济和排名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而地处内陆的综合性省会城市的经济表现趋于稳定且有所提升,以上排名变化也给了我们城市产业综合布局合理性的启示。2020年各城市经济排名最终将如何变化,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