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西安咸阳一体化,谁赞成谁反对

2020-07-15   西一安鲜

原标题:2020年西安咸阳一体化,谁赞成谁反对

近日,因为有网友在人民网留言板提问“西安有没有城市区划调整扩容的打算”,并得到西安市民政局“已经开展调研、拟定方案工作”的回复,从而“西安合并咸阳”、“西咸一体化”这个已经提出近20年的规划再次引起网友热议。

同时我也收到不少粉丝和网友的私信,希望我谈谈西咸合并或两市一体化实质性进展的可能性。

实际上关于西安咸阳两市合并,一直都存在内部和外部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

其中内部是指陕西省内各地市市民的观点和意见,这其中尤其以咸阳本地部分市民的反对声音最为强劲;

外部则是指将视角放眼全国主要城市,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诸如合肥、济南等省会城市合并周边地级市的举措,以及成都、长春、烟台等城市不断扩容的步伐,使得部分网友忧患意识触发,从而鼓励支持西安加速西咸一体化、合并咸阳。

在部分陕西人民眼里,西安与咸阳是否合并,这是我们陕西省自己的事情,无需其他外省人建议和操心。

关于这一点笔者并不认同,我记得《哈佛中国史》的作者卜正民(加拿大人)曾为自己并非中国人,但却走向了一条成为一名中国历史学家的道路感到迷茫时,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历史学家朱维铮这样对卜正民说:

你想象中国是一个仅有一扇窗户的的房间。我(朱维铮)坐在房间里面,屋里的一切都在我的目光之中,而你(卜正民)在房间外头。我可以告诉你屋内的每一个细节,但无法告诉你房间所处的位置。这一点只有你才能告诉我,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研究需要外国学者的原因。

相信看完上述这段对话,很多人可能已经转变了思维。

是啊,城市是否需要扩容甚至合并周边地市,不仅仅把眼光聚焦在省内方面,还要把眼光放在全国范围来看去考虑规划。

但是部分反对西安合并咸阳的声音也不无道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近年来陕西省内各地市的经济、人口发展中得到启示。

这里我们就以始终“被合并”的咸阳市为例。

2017年-2019年,咸阳市GDP分别达到:2340.65亿元、2376.45亿元和2195.33亿元,名义增量和实际增量均出现了不增反降的发展趋势。

常住人口方面,由2017年的437.6万人下降至2019年的435.62万人。实际上以过去三年全国主要城市不断放宽的落户条件及奖励政策来看,对于一个地处西北经济逐年下降的地级市来讲,1.98万的外流人口并不算多。

然而虽然外流人口不多,但是咸阳市的人均GDP已由2017年的53546元下降至2019年的50338元,足以可见经济下行趋势影响之深切。

咸阳市的GDP也由2017年的全国第100名,下跌至2019年全国第122名

那么临近的西安市2017-2019年经济人口又取得了哪些成绩呢?

2017-2019年西安市GDP分别达到了7469.85亿元、8349.86亿元和9321.19亿元,平均增速达到了7.63%。

常住人口方面表现更加出众,由2017年的905.68万人(户籍人口)增长至2019年末的1020.35万人,年均增长约22万人,位列全国前列。

虽然常住人口极速增长,但在GDP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西安市人均生产总值也由2017年的78346元增长至2019年的92256元。

同时,2017年1月西安市正式代管西咸新区,其中托管了原先咸阳市的15个乡镇街道,人口60.59万人。之后的2018年2月《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得到批复,《规划》中明确支持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自此我国第九个国家中心城市正式确立。

自己所生活、工作的城市经济、人口不断下行和流失,全国经济排名下跌,部分街道和人口又被西安市所代管,从而出现了更多反对西安合并咸阳的声音

以上就是过去三年发生在陕西省内两座相邻城市之间的真实数据和声音,下面我们再把视角放宽到全国范围,尤其是与西安经济相近城市范围来看待。

2017年西安市以7469.85亿元的GDP位列全国城市第21位,在省会城市排名中也高于全国排名第24的合肥、第25的济南和第27的福州;

然而到了2019年末,受四普终核影响西安市9321.19亿元的GDP仅位列全国第24位,下降3个位次。同时济南GDP全国排名上升至第20位,合肥上升至第21位,福州上升至第22位。

济南GDP全国排名上升的背后离不开2019年1月,山东省撤销地级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莱芜区,也就是媒体所报道的“济南合并莱芜”。

对于济南合并莱芜这一行动,又再次激发了部分支持“西安合并咸阳”的声音。

进入2020年,先后有成都、烟台、邢台、赣州、芜湖以及荆州等多个城市进行了城市区划调整和扩容。同时长春市更是在2020年6月代管了原本由四平市代管的公主岭市。

面对其他城市如此密集的城市扩容操作,也就不难理解文章开头那位热心网友公开的提问了。

为何有如此多网友这么热衷和关心“西咸一体化”和“西咸合并”呢?

因为这个头最早就是由官方提出并实施推进且写进了多个发展规划之中的,与其说部分网友热衷“西咸一体化”,不如说是部分网友在要“西咸一体化”的发展成绩单

14年前,2006年9月15日,彼时的手机还达不到人手一部,更谈不上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这一天,西安和咸阳实现了电话并网,两市之间通话结束了“长途”之旅,实现同城化。

更早之前的2002年年底,西安市与咸阳市就已经签订了“西安——咸阳一体化协议书”,两市目标实现规划统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 布、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八同”思路,和城市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交通一体化、环保一体化的“四个一体化”目标。

彼时的西安咸阳民间舆论中,大多是以支持的声音占据多数,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可谓大势所趋。

随后的2009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获批,虽然在《规划》中首次提到了西咸一体化规划发展,但是在经济区内城市排序中,宝鸡、铜川均位列在咸阳之前。

按照《规划》的发展目标,截止到2020年,实现西咸经济一体化,城镇群集聚发展,城乡统筹取得突破,以及城镇化率达到60%。

截止到2019年底,西安市城镇化率已经达到74.61%,超过目标近15个百分点;然而咸阳市城镇化率只达到了52.14%,且过去三年的增长率均低于1%,结果很明显,咸阳市2020年或将大概率无法实现《规划》目标。

2014年西咸新区正式获批,成为我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然而在2017年1月西安市正式代管之前,西咸新区存在定位模糊、分工不清晰、招商引资不足等发展问题,彼时的西咸新区无论是GDP产能和增速均表现不足。

2017年1月西安市正式代管西咸新区,同年7月,陕西省发布《关于深入推进西咸一体化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发展目标中强调到2020年,西咸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亿元,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然而截止到2019年,西安市+咸阳市GDP共计11516.52亿元(西安9321.19亿元、咸阳2195.33亿元),按照过去三年西安的经济增量1212.67亿元、880.01亿元、971.33亿元,应该能实现2020年两市共1.3万亿元的目标。

但是反观过去三年咸阳市的经济增量:-55.42亿元、35.8亿元和-181.12亿元,其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并未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反而是在基本盘上不升反降。对应的经济增速也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因此通过以上内部和外部两个视角,以及近年来西安、咸阳两市的经济、人口发展趋势,“西咸一体化”、“西安合并咸阳”从实际意义上来看,已经由早年的全民支持演变为中途的反对声音不断直到如今的是否合并咸阳对于西安已经没有太大影响

截止到2019年底,西安市共下辖11个区、2个县,总面积10752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729.14平方千米。

从城市面积来看,西安市已经足够规模,与全国其他省会城市具备竞争力。

然而西安市下辖的两县周至县和蓝田县因为地处秦岭山脉,难以实现工业现代化发展,而现代化、规模化工业发展恰恰是西安同其他省会城市发展中存在的最大短板

实际上西安市城区经济发展并不弱且比较强劲,2019年西安市雁塔区GDP达到2271.01亿元,在中西部地区仅低于成都的高新区,且差额仅有14亿元。

虽然成都下辖区只有12个,比西安仅多1个,但是成都还下辖3个县以及代管5个县级市;邻省的省会郑州同样也代管了5个县级市。

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西安与成都、郑州被拉开了太大差距。而相邻的咸阳市下辖3个区、2个县级市以及9个县,县级行政单位是西安5.5倍。因此西安要想取得经济发展,补齐工业产业短板,最实际、最便捷的方法就是通过代管咸阳市北部的下辖县,如三原县、泾阳县,与西安市高陵区形成西安北部地区的工业大走廊,同时将西安市北部区域版图进一步扩展和完善。

咸阳市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这样的历史名城应该得以保护和继承;同时咸阳市总面积达到了10189.4平方公里,比部分省会城市面积都大,这样的地级市难以实现直接合并。

因此随着近年来西安、咸阳两市的经济、人口两极化发展趋势,结合民间的部分反对声音,笔者认为一方面面向全国经济发展目标、另一方面面向西安经济短板,最合理、最现实的方法是由西安代管咸阳现有的11个县市中的部分县市,既补充西安工业发展的短板,通过招商引资和合理布局带动原有咸阳部分片区的经济、市场、人口发展。

以上的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建议,各位网友谁来赞成又谁来反对,欢迎评论留言你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