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秒12帧的世界里,窥探末世“侠义”。
近来,微尘定格动画出品的黑白定格动画《风雨廊桥》先后在A站与B站上线。在22分钟的体量与粗粝的画风中,故事以唐末乱世为背景,讲述一个曾仗剑天涯的侠客,垂垂老矣后的抉择。
与武侠精神共同出场的,还有定格动画这一如今并不算常见的形式。真实的场景、道具、人偶共同构成镜头中的世界,逐帧的打磨汇聚成流畅画面。文娱头版(ID:wenyutouban)记者独家专访该片导演、编剧柳迪,聊了聊这部动画的片中及幕后故事。
0
1
曾入围昂纳西的《风雨廊桥》
在2019年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上,柳迪随入围短片单元的《风雨廊桥》出席,彼时,现场观影的法国人普遍将这部动画误认为“武士片”。一年之后,该片在国内上线,国内观众迅速get到了片子的核心——武侠。
谈起创作源头,柳迪回忆,长久以来,武侠片逐渐变成“武打片”,侠义精神消弭,“那段时间看了《龙门客栈》,片子很老,打斗在如今看也比较粗糙,但能感觉到那种情节与精神的张力,《风雨廊桥》也是在这儿得来的灵感,我想做一部不一样的武侠片。”
柳迪
避开对“大唐盛世”的描摹,《风雨廊桥》选择了社会动荡的唐末。故事中,不见鲜衣怒马少年侠客,只有老者抱着已经锈死的唐刀,为了果腹小心生存。片中角色并非相见即你死我活,而是在视线相交中各自揣测、思索,这也恰恰体现着武侠故事里,武打之外的博弈。
开篇,衣着破烂的孤女从睡着的老者怀中偷走半块饼,留下自己的拨浪鼓,还没舍得吃,便被食人成性的军官发现。循声而来的老者与军官形成对峙,一番博弈、追逃后,老者与女孩 在一座廊桥上遇见了一位强盗,并与军官再度相遇,展开混战。
柳迪将动画剧情形容为“低视角下的一个乱世角落”。有限的场景中,他令四位角色分别代表当时的四个阶层:老者是侠客;女孩是穷苦百姓的缩影;军官属最上层;强盗则是唐时的昆仑奴,有着自己暗含的故事线。对于四人所交汇的廊桥,柳迪解释,历史上的茶马古道中有许多这类廊桥,以供茶商休息,廊桥正是一个可以令不同人汇聚到一起的地点,如同《龙门客栈》里的客栈。
从上到下依次为:老者、女孩、军官、强盗
故事行进中,老者多数时候被动应战,被打倒在地后,他放弃了,但当转身迈入风雨,他所拖行的、本已无法拔出的唐刀自发脱出刀鞘,一种“天意”令昔日的侠心被唤醒,老者踏回战场。终局,斩杀敌人后奄奄一息的老者从怀中掏出拨浪鼓递给女孩,但女孩没有接下,而是从他怀中掏出那半块饼,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
对于这一结局,多数观众的评价是“致郁”,并对故事简介里提出的问句作出否定回答——“极端环境中,闪耀的侠义精神真的能照亮人内心的阴暗角落吗?”
但在柳迪看来,这其实是个“治愈”的故事,女孩最后的行为符合她所身处的环境,重点在于核心人物老者最后选择践行侠义,“刀出鞘的那一刻,他就已经知道自己要死了,但他还是冲过去了。”
0
2
“更像是真人电影的拍摄”
剧情之外,黑白定格动画带来的破败感与纹理质感,镜头拉伸中营造的空间纵深感,为略显悲壮的主题增色不少。对于柳迪来说,定格动画是《风雨廊桥》的必然选择,“最初把这个故事写完后,我的脑子里边就有画面,这个画面只有定格才能做”。
在三年的制作时间中,柳迪头两年在打磨剧本、设计人物、画分镜头,随后一年是团队共同完成的道具制作、拍摄及后期。“定格动画制作流程其实和三维很像,但是更线性一点”,柳迪说。
《风雨廊桥》拍摄现场
设计人物时,军人的外形来源于唐代石雕,老者与昆仑奴也着重展现棱角感,呼应武侠主题与凌厉氛围。柳迪为这些角色制定了少见的“九头身”,而非定格动画常见的萌感头身比。
四个角色人偶
将设计转化为模型时,诞生了两座廊桥,小的专拍外景,大的长5米、宽1米,用来拍内景,同时为了方便拍摄,廊桥墙体可拆卸——通过蒙太奇手法,最终作品呈现出了一个完整的廊桥世界。
廊桥实景
在模型制作过程中,首先用油泥为人物塑形,随后用硅胶翻模具,做身体;身体里有金属骨架,表情各异的脑袋则由树脂制成。而考虑到黑白动画形式,为了拉开对比度,人物的肤色、头发等都由手工制成黑白效果,每棵树的树皮重新刷了一遍,前景的每一片树叶也都描了一层白边。
在金属骨架上垒起“血肉”
随后是定格颇具特色的“逐帧拍摄”。柳迪介绍,将人偶放入场景中,如果要做出一个向前走的动作,就需要遵照一种运动规律,把它的全身各部位每一帧向前移动零点几毫米,然后拍摄下来。“无论动作是简单或复杂,体现何种程度的力量感,都只能一点一点手动调整,定格动画没有三维动画的关键帧,纯粹依靠动画师经验。”
《风雨廊桥》中的打斗遵照“街头械斗”风格,老者与兵、匪的交锋“拳拳到肉”,其中部分重要动作遵循分镜设计,其余则是边拍边想、自由发挥。不同于二维、三维动画的严谨规划,“实际拍摄的时候,你置身在廊桥里,看着人和景,就会有不同的感觉。定格动画更‘活’,随机性更强,更像真人电影的拍摄。”
而在后期制作中,拍摄下来的每一帧画面都需要处理,抹除支架,修掉面部表情的接缝,最终才能呈现出具有高度真实感的世界。
0
3
数字时代的定格动画
谈到如何与定格动画结缘时,柳迪说,上学时自己尝试做了一次定格动画,最初只是为了玩,但后来“觉得这个东西真的挺有意思”,于是毕业直接改了行。在他看来,如今大部分步入这一行业的从业者,可能都如他一般是被定格动画独有的制作过程吸引,“手工感特别强,做的东西全都看得见摸得着,而想要做好定格,需要懂很多东西。”
《风雨廊桥》人偶的不同面部表情
手工制作的“匠心”要求赋予了定格动画真实的视觉效果,但也有着种种“费时费力”的特性,包括“逐帧拍摄”带来的时间成本。以《风雨廊桥》为例,其遵循多数定格动画的1秒12帧设定,部分动作迅疾的打斗场面提升到1秒24帧,每天只能够拍摄3至6秒的画面,制作周期颇长。
此外,模型制作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也有着原材料等方面的限制。对于《风雨廊桥》团队来说,为人偶做一件衣服就需要一周的时间,刀刃也是用真实钢材、以真正的磨刀方式打磨出来。同时,实景拍摄也对动画题材有着一定约束,难以如二维、三维动画般尽情挥洒特效。
《风雨廊桥》的刀具
而从定格动画在中国的发展脉络来看,许多人能够回忆起上世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神笔马良》《阿凡提的故事》等。尽管近年来也有《木木部落》(2012)、《阿古顿巴》(2018)等故事片,但国产定格动画依旧产量少、关注低。
好在,数字时代的定格动画也在新手段中重获生机。如早年使用胶片拍摄定格动画,数码相机的出现令拍摄过程方便不少。3D打印技术的出现也为道具制作带来更高效率,微尘定格动画未来的一部作品《灯笼刀》便是利用了3D打印技术制作表情各异的人偶面部,“做好模型扫描,画好贴图,就可以打印了,打出来直接是彩色的。”
随着国漫崛起,风格各异的大量定格动画作品俘获了越来越多的受众。柳迪坦言,《风雨廊桥》开播前他很没信心,觉得故事太小众,担心观众不爱看,“但播出后看到反馈,感觉挺意外,观众现在会更期待不一样的东西。”
轮值主编: 依梧
作者:初号机
编辑:量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