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锅盔小摊,这对老夫妻在泉州小路口卖了十几年

2019-06-10   微泉州

-无论你多少岁

都有热爱这个世界的资格-

在淮秀路的十字交叉口,有一对神秘的老夫妻。每天中午12点10分左右,就会缓缓地推着车子出现,卖一种叫“锅盔”的饼。收摊时间不确定,卖完就收摊。

中午的时间,大部分行人都各自忙碌,很少会有人为这个不起眼的摊子稍作停留。两夫妻也不急,慢悠悠地停下车子,架车、装水、加热...

只有两个人

/ 相伴数十年 /

十多年来,一直都只有他们俩顾着这个摊子。每天把事先发好的面团卖完,这一天的辛劳也就结束了。

见我们来了,婆婆有点抱歉,

“不好意思,才刚刚出摊,我现在马上做很快的”

说完两夫妻的动作快了些,但人终究是上了岁数,即使想快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确实需要给他们多些耐心。

流动的锅盔小摊,这对老夫妻在泉州小路口卖了十几年

婆婆揉面、擀面、做饼和撒芝麻,爷爷则负责加热炉子。两个人默契地完全不需要多说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够了。

婆婆十分爽朗健谈,边做边和我们聊着。从她的话语里,我们知道了他们来自安徽,为了在这谋生的儿子,离开了家乡,但大家在一起也能是家。

只卖两种饼

/ 5元一个 /

小摊上只卖两种口味的饼,圆的是甜口,扁长的是咸口,都是5块钱一个,就是从安徽来的手艺。婆婆虽手脚慢些,一次做两个不成问题的。

面团的分量早已熟念于心,随手一掰都是差不多的大小。做成不一样的形状,只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区分。

咸的里头会包上事先腌好的肉馅,甜的就是在面团里撒上白糖。不会再有更多的配料,往往最简单的食材最难做出独一无二的味道。

撒上芝麻刷上油,锅盔在进炉子前经历的所有步骤才算完。同时,爷爷会先把一小块面团放进炉子里试温度,整个过程不到五分钟。

随后婆婆大手一挥,就把两块面饼挥进了炉里。3月份的街头,还有些寒意。碰上天气不好的时候,也许会更糟。能给他们带来些许惬意的,大概就是那张红色的塑料凳子了吧。

流动的锅盔小摊,这对老夫妻在泉州小路口卖了十几年

用油和面,再以文火炕制,短时间内就能让锅盔中空外酥。白的面皮上泛着金黄的焦脆,是最好的成色。

刚出炉的锅盔最烫也最好吃,干硬耐嚼是它的特点,细闻还带着芝麻香。

咸口的锅盔,咬下的每一口都有咸香的味道,甜口的是越吃到中间越甜。吃多了会有些噎,但是一个下去肚子就有些饱腹感了。

这个味道平常但难得,就像你小时候无意间尝到了,在心里埋了好多年,突然在这个小摊上找到了。

tips:

1.是街边的小摊,卫生条件自然没办法那么完善,请见谅;

2.婆婆说下午在滨海大酒店和淮秀路的交叉口,有时候会摆在丰盛假日城堡;

​地址:滨海大酒店和淮秀路交叉口或中闽百汇路口

时间:12:10-18:00(售完就收摊)

编辑 | 蛋蛋

摄影 | 学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