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120师打仗厉不厉害?

2021-02-18     枕猫

原标题:八路军120师打仗厉不厉害?

从南昌起义之后,我党便拥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这就是如今我国的人民解放军。在我军建军的最初期,其实就涌现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名将和著名部队,比如曾经参加过北伐的叶挺独立团。还有从湘西北建立起来的贺龙军团,蔡锷将军手下朱德所带领的部队等等。

而在红军长征之后,这些来自不同背景和番号出身的部队亟待整编。于是为了配合抗日战争的进程,我党只得同意将所有的武装力量整合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八路军也成为了我党部队在抗日战争当中一直沿用的标志。事实上在八路军建军之前,我党很多将领早已是军长司令级别的军官了。但国民政府当时只给了我党部队一个军的正式番号,所以如贺龙、林彪这样在红军时代已经做军长的将领,当时也只得被降级为师长。而八路军下辖的部队,也只有从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改编来的115师、120师、129师。

而有些人认为,在这三支部队当中120师似乎打仗并不那么厉害,战功也没有似115师的平型关大捷和129师的百团大战这么抢眼。其实这个观点只是对120师不了解导致的,120师作为八路军三大主力部队,在抗战当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红军长征

八路军120师军史

八路军120师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这是一支在土地革命时期崛起的部队,由红军第2军团、第6军团和第32军组成。其中第二军团又是贺龙军长的第4军和孙德清的第6军合编组成的。

而第6军团则是由红8军、红16军、红18军合编而成,由任弼时、萧克指挥。红军第32军是指红一方面军由罗炳辉带领的红9军改称的。这三支部队顺利在井冈山会师之后正式合并,共同组建了红二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主要任务是在1930年到1934年期间对国民党军进行反围剿,并且在策应中央红军转移时对湘西地区的军阀陈渠珍发动攻势并建立革命根据地。而在这时,蒋介石认为前四次的围剿并没有将八路军主力消灭,于是便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一方面从政治上我党当时的领导犯了左倾错误,另一方面我党部队当时装备落后,不适宜在全国和国民党对抗。

于是党中央便从江西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将党中央搬到了陕甘宁地区。而红二方面军主力也因此被迫转移,最终在1936年4月渡过金沙江,翻越玉龙雪山到达丽江。之后又北上跟着长征队伍参加了山城堡战役,打破了蒋介石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围攻。

陕甘宁地区

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一方面迫于国内抗日情绪的压力,一方面也觉得日军对华北的侵占局势危急。于是在周恩来的劝说下,与我党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两方部队也兵合一处将打一家,还给予我党我军正式的国民革命军番号,共同抗日。

虽然之前国民党与我党之间争斗激烈,但毕竟都是华夏子孙。面对山河破碎,两军开启了国民党应对正面战场,我党进行策应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

而红二方面军和西北红军、总部直属队的各一部整编到一起,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贺龙任师长,萧克任副师长。下辖第358、359旅和工兵、炮兵、特务营、辎重营等共1.4万人。其中358旅由715和716团组成,而359旅则是由717和718团组成。

而在抗战期间,整个120师被分为了两个部分,一部在陕甘宁地区拱卫我党中央根据地,另外一部8200人则由贺龙率领,进入晋西北作战。在陕甘宁边区的留守部队,一方面保护中央,一方面开垦根据地当中的荒原,建立我军的大后方。所以在抗日战争当中120师的兵力其实是少于115和129师的。但这并不能代表120师的部队不能打。

陕甘宁地区

抗战时期的经典战役

抗日战争刚一开始,我军115师便在平型关与日军板垣师团对上了。林彪作为115师师长,在平型关顺利伏击日军的战役打得十分漂亮。但这也没能阻挡日军进军晋西北的野心,于是国民党的部队与日军在忻口正面相撞。

那时日军对于忻口战役的补给线一共有三条,而通过我军对于晋西北的控制,只剩下了最大的雁门关附近的一条。为了能够减轻友军在忻口战役正面战场的压力,我军120师师长贺龙命令:“358旅716团立即赶往雁门关附近,伏击增援忻口的日军机动部队。”

716团的官兵基本上都是贺龙的湘西子弟兵和周逸群的红6军组成的,本来就是红二方面军的老底子,所以在120师当中也是最能征惯战的一支,总兵力达两千人。依照贺军长在土改革命时的战斗风格,这支部队能打硬仗、善于攻坚,同时还善于根据战场即时的情况改变打法,可谓是如使指臂,非常灵活。

贺龙

团长贺炳炎是我军著名的独臂将军,指挥作战机敏,而且非常善于打游击战争。716团接到伏击日军的任务之后,经过反复商讨决定在雁门关南边的黑石头沟设置伏击点。因为这里正好是南北日军交通线的交叉点,只要被袭击很有可能对南北日军补给线予以重创。

1937年10月 18日上午10点左右,日军从阳明堡方向开来了200多辆汽车,带着大量的伤员和尸体,同时还有大批的护送部队。而埋伏在黑石头沟两侧的716团看准时机一齐开火,很快便将日军运输队压制在了沟底。看到日军被打击得差不多时,贺炳炎一声令下,所有716团官兵便冲下沟底与剩余的日军展开白刃战。

而这时从北边的广武方向又开来了一队日军,并登上山打算包围716团。情急之下,贺炳炎命令分兵一部分部队上山抢占制高点,阻击敌人的包围,同时让在沟底的部队带着缴获品赶快撤离。在日军增援部队还没有反应过来时,716团就已经顺着山沟撤退了。此战我军顺利地打掉了日军车辆20多辆,消灭敌人300余人。

贺炳炎

而第一次雁门关伏击战716团的伤亡也不小,于是贺炳炎总结了差点被包围的教训,改变策略为只伏击不冲击,通过不断滋扰来消耗敌人的力量,于是第二次雁门关伏击战就在这个作战方针的指导下打响了。

21日,从南北两个方向相交的日军同时进入了伏击圈时,便遭受了716团的猛烈火力袭击。看到日军损失惨重之后,716团并不缠斗快速地撤离了战场。这一次又毙敌两百余人,破坏车辆几十辆。两次雁门关伏击的战斗成果,不仅受到中央的肯定,而且国民党忻口战役总指挥卫立煌也表示,716团的伏击给予忻口前线的帮助是巨大的,其功能甚至大过几个师的兵力。

1938年春,驻蒙日军又越过长城向晋西北进犯,威胁到了我陕甘宁边区的安全,而刚刚换防到晋西北的阎锡山部又无心应战。于是贺龙亲自带队120师挺身而出,带领下辖的358旅和359旅对日军控制的五个县城进行了各个击破的反围剿战役。不仅将日军占领整个山西的计划破坏掉,而且还夺回了被日军占领的晋西北大部分地区。

阎锡山

与兄弟部队的比较

与115师和129师相比,红二方面军出身的120师其实在之后的抗战期间主要负责的是两个方面的任务:第一是通过控制晋西北地区并建立抗日根据地,保卫党中央在陕甘宁边区的安全。第二则是配合115和129师在晋冀鲁豫边区的战斗,以扩大我党的革命根据地。而根据各个部队的作战任务不同,并不是所有的部队都可以参与战争前线最为激烈的战斗。

而且,在抗日战争这样的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党中央肯定是要根据每个部队的作战能力和特点来分别执行适合自己部队特点的任务。当然在现在的军事理论角度上讲,这样的军事安排在战争中会造成一定的弊端。

所以比如现代战争当中,美军一直都是实行前线轮换制。而我军则一直都没有实行这种制度,其原因在于我国近代史当中,没有打过侵略战争。所以驻扎在一个地区的部队由于对该地区情况熟悉,所以轮换制就没有太大意义。

抗日战争

而120师其实一直都处于对日军进行防守的状态。它与林帅带领的115师,刘伯承带领的129师在作战任务和地域划分上有着明显区别。更是和粟裕带领的赣南敌后抗日武装部队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进行对大后方的防御任务,即使是主动出击也是在一条固定的路线上进行穿插。而后者的主要任务则是进行根据地的开拓,以压缩日军的控制范围保证抗战的成果。

所以120师看似没有多少亮眼的战绩,但实则是成人之美而已。并且120师在晋西北对日占区的破坏也给国民党军正面战场起到了重要的牵制作用。同时也保证了我党在陕甘宁地区的发展壮大,是名副其实的防御战劲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OYUyXcB9wjdwRpvH2b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