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作品惨遭流拍,“流水线作画”再次浮出水面

2021-12-16     枕猫

原标题:范曾作品惨遭流拍,“流水线作画”再次浮出水面

范曾,1938年出生,江苏南通人,出生于文学世家,从小浸染艺术氛围,过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生活。

从幼稚园到小学、再进入南通中学,后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范曾一路凯歌,13岁时就加入了南通市美协,被冠以“南通三小画家”之一之名,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后又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和中国画系。

19岁时华夏美术网就已经为范曾开设了书画专栏,少有人能年纪轻轻就拥有他这般成就。

范曾

“巨匠”范曾

1977年,他在人民大会堂作大幅泼墨作品《钟馗》,被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两年后首访日本,被誉为“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

“2012胡润艺术榜”中,范曾蝉联国内“最贵在世国宝艺术家”头衔;2013年他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同台录制节目。

后因其卓越的艺术水平与文化修养,被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国授予“荣誉军团骑士”、“交流特别贡献金奖”、“意大利米兰市荣誉市民”等荣誉。

《钟馗》范曾

“洛阳纸贵”

范曾本人及其家庭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范曾的书画作品被誉有极高的评价,“以诗为魂,以书为骨”是他的主要特色。他沉浸在诗文中,他的作品也因此氤氲着深厚的美,有着“一纸千金”的盛名。

范曾作为一个文化人,他坚信,艺术没有捷径,只有历经辛劳,常年积累,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他也相信,只有远离金钱,作品才能变得更加纯粹。

有些艺术家耐不下性子,静不下心,无法守拙,但范曾是不一样的存在,他在早些年就已经找到了自己“回归自然”的路。

范曾

“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这是范曾对自己的评价,范曾的作品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他反明清人物画而行之,采用了泼墨的画法来进行人物画的创作,并且他在创作时会有意加入中国“诗、书、画”的元素,使得作品更有中国元素。

他笔耕不辍,以天价拍出了一幅又一幅作品,“当代拥有崇拜者最多的画家”、“目前书画界中字画价格最高的画家之一”、“当代画家中纳税最多的画家”等称号越来越响彻国界。很多人以拥有范曾的作品为傲。

范曾

跌落神坛

世人没有料到的是,以“守住古典,回归自然”为理念的艺术家范曾,是后来最先守不住初心的人。

可能也是因为沾染了太多的世俗的物质和利益,也可能是膨胀的物欲,他在越来越响亮的名号和越来越高的赞誉中迷失了自己,放弃了书画家的本心,放弃了艺术的尊严,开始图快,开始流水线式作画。

“流水线作画”是指抛弃艺术品(如画作)以灵感为主要来源的创作方式,而变为如工厂流水线一样的高速但艺术含量极大降低的自我复印式的创作方式。

范曾

“流水线作画”——画师将作画用的宣纸一字排开,先统一画出轮廓,再画出人物,再进行细节的补充等。范曾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流水线式生产,有一批作品,第一幅卖价四百多万,最后一幅高达一千六百多万。

被学生爆料,被知情人士指证,他的“流水线作画”的工序被揭开,他脱离了正轨,也因此陷入了漩涡中,他的事业连下了几级台阶。

此事一经曝光,一代书画巨匠范曾就此跌落神坛,钟爱他的作品并为此投掷千金的消费者也震惊于此,流水线上流下来的画作,怎么还能算“国宝级”,进行流水线作画的画家,怎么还能算“国宝级”,这种流水线上源源不断流下来的作品一份份标出天价,这种行为与强盗有何区别!

范曾

范曾“流水线作画”事实一经曝光,人们对此嗤之以鼻,这种视艺术创作为商品生产的思路不被市场和消费者接受,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就再也没有冤大头愿意为了范曾的作品一掷千金。

此后,范曾的多幅作品惨遭流拍,事业的登峰造极之势一去不复返,在云南的一场典藏品拍卖会上,范曾的作品的流拍率居然达到了100%,让人惊讶之极。

收藏家郭庆祥曾公开批评“流水线作画”,他认为这种作画方式不真诚、太虚假,没有艺术家该有的素养和人文主义情怀,他称范曾的作品其实就是人物连环画,他说出了大多数书画爱好者、收藏者的心声。

范曾作品

虽然也有人指出评价西方有的类别画作甚至就是看其是否足够“可以复制”,但终归中国画不是这样的,复制并非就是力量。范曾是“流水线作画”还是被大多数人所不容。

很多人认为范曾就此跌落神坛完全是咎由自取,并且他这种做法对整个社会风气危害极大,也会严重误导大众的审美,如若任由这种工厂式作画方式发展下去,势必导致社会审美畸形。

现在很多艺术品存在“贵的一定就是好的”的认知误区,这种艺术品股票引得艺术投资者蜂拥而至,与艺术的本质相背而行,市场也会因为泡沫充满风险,尤其范曾这种欺骗消费者的更甚。这种伤害市场规则、伤害中华文化的人和行为绝对不能纵容。

范曾

绝顶聪明又极富天赋的范曾从小在同辈中就是佼佼者,曾经得到一众绘画大师的青睐和期待,原本风生水起的艺术生涯现今却被自己的浊浊物欲埋没。曾经衣服作品拍出天价的“大师”,如今被人们当作工厂加工的三流加工品。

人如其画,画如其人,这句话真没错。范曾的老师、西画著名画家李苦禅在辞世前依然不认学生范曾,并评价其“子系中山狼,得志变猖狂”。一代书画巨匠精神就这样消逝在滚滚物欲之中,令人唏嘘至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09007881_120409334-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