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州洛阳江畔
有一条拥有千年历史的古街
这条古街
曾是附近十里八乡的赶集点
经过一年多的修缮
历尽沧桑的洛阳古街
穿过岁月的长河
以崭新的面貌和大家见面了
· 修 缮
去年9月份初见洛阳街,这时候的它还未脱去陈旧的外衣,长满野草的砖石和发黑的石壁,给番茄的印象除了破就是旧。
而今年再见,它已经修缮过半,那些老旧的痕迹一一消失,呈现在眼前的是崭新的红砖以及干净的石壁。
施工人员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修复工作,那些曾经荒废了、被打上“危房”标签的民宅,也拆掉了外墙、清理了杂草,准备迎接2.0版。
和泉州最火的西街相比,洛阳古街没有那么高的人气,却有着千年古街独有的气质,这种气质不仅展现在古街两侧的骑楼里,更存在于街边的老店里。
· 老 店
洛阳街166号渔具店,没有高端的鱼竿,只有手工编织的渔网和鱼篓,大概是因为靠近洛阳江,渔具店并没有在岁月的洪流中消失。
洛阳街131号佛像店,门口的橱窗里摆放了不同风格的闽南佛像,还未靠近就能看见上面的积灰。
惟妙惟肖的表情和自然流畅的衣褶,细节处尽显手艺人的匠心独运。
洛阳街168号打铁店,爷爷嘴叼香烟,在小灯泡的光照下一丝不苟地工作,几十年如一日,老街上的打铁店一直在。
洛阳街99号影艺社,门口的玻璃门上贴满了老照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艺术照,没有美颜和滤镜,每张照片都很特别,纵使现在的设备再先进,也拍不出以前那种味道。
对当代人来说,拍照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轻松实现,虽然很方便,却也少了几分等待照片洗好时的期待。
打光灯上有了铁锈,背景墙上布满灰尘...店里的一切,都像极了小时候家门口的摄像馆,复古又温暖。
洛阳街89号的影像店,还在卖着几年前很流行的小电视和收音机,现在需要这种设备的大多都是不会使用手机的爷爷奶奶了吧。
头花店里的发饰,鲜艳的颜色结合老旧的款式,年轻的小姑娘们可能只会觉得土气。
但在奶奶那辈人眼里却是魅力十足,恨不得每次批发一堆回去。
洛阳街角有一个摆了很多年的炸物摊,奶奶几乎天天都会出现在树下,30年如一日。
浮粿、香肠、菜粿...这些对泉州人来说都不陌生,但奶奶卖的炸物,却无法被轻易替代,因为那是小时候心心念念的、每次来老街都要尝一下的味道。
和以前365天,天天都很热闹的洛阳街相比,古街的衰落和老一辈的离世,让老店越来越少,现在只能靠街边这些“旧上海风”的招牌,想象昔日的繁华。
· 变 化
老店越来越少是无法逆转的趋势,但随着古街的修缮,新的变化也在发生。
尼庵巷故事广场的百姓书屋即将开放。
《康定情歌》的采集者和改编者吴文季故居的修缮。
北桥头示范区、十字街示范段的改造基本完成...
在这座老人和小孩居多的古镇上,改变随处可见,也希望这些可喜的变化,能让古镇老去的速度慢一些。
洛阳古镇
1、可以搭乘k502或19路到洛阳桥站下,或者搭乘k701、711、701、705到洛阳三角牌下。
2、没有直达公交,下了车都需要步行一段距离。
3、来了洛阳古镇,可别忘了去洛阳桥走一走,感受千年古桥的魅力。
编辑 摄影 | 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