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铲”乃探墓工具莫要过分联想

2019-10-14   洛阳车人

“洛阳铲”大家都知道,是探寻地下墓穴的工具,是洛阳小李村李鸭子(亚子)发明的,从媒体解析探铲开始,都说李鸭子也是盗墓者,但最近人家后裔不干了,出来辟谣:说老先生一生从未盗过墓…看来以后我们在介绍洛阳铲的时候,得谨慎了,以免吃官司。

目前,洛阳铲在国内名气很大,实际这个名字不过几十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它应该叫:鏯铲。洛阳人的发音是:鏯山。楞是把铲念成了山,这个鏯字,新华字典已不收据,解析很困难,但我们还是找到了只言片语:解释为:三声,刀锋锋利.....。

说到鏯铲,我们得先说洛阳一工具:鏯锨,也叫钢锨,它不同于铁锨,长方形,直板,长大约300毫米,宽约250毫米,厚度有5-6毫米吧。是铲硬土的利器,挖沟好用。在洛阳东关下园冬季储存萝卜,大葱,芹菜啊能看到这个菜农使用这个钢锨:鏯。(我外婆家在下园)

在洛阳,“鏯”不仅仅是工具,还是干活的动作,手持木把向下使劲发力的动作叫:鏯。鏯几下,别开硬土,松散开后在铲出来。李鸭子当年应该是在鏯的基础上把钢“鏯”打成圆弧,便于深层提土,这就发明了:鏯铲,后改名为:洛阳铲。去过“小李村”见过生产洛阳铲的人都知道,:机械化并不绝对适合生产这个工具,能让“铲提土”还需要师傅们的“锻打”巧工艺,这个技能需要言传身教。

把鏯铲改叫:洛阳铲也没啥不对,挺好的,名字不是更大了吗,但最近几年,网络上出现很多喷子,不了解历史,胡乱讥讽洛阳人,好像洛阳人都是:盗墓贼似的。

我们得认知:洛阳铲就是一工具,真的神能还是人,判断地下墓穴需要看风水,看土质,死土与活土老师傅是能区分的,洛阳的很多考古工作者都有这个高超的技能。洛阳铲从盗墓工具发展到探墓神器,这是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我们要正确的判断人和事儿,解放后的国家大建设,洛阳铲和洛阳师傅们可是彰显了大才能,不管是建设大厂房或盖摩天大楼,都离不开洛阳铲和洛阳师傅呀,师傅们的技能和洛阳铲的功效是很多仪器无法比拟的。我们目前看到的很多“打桩机”也是在洛阳铲的基础上出现的延伸产品.....

我的朋友老金,平时也就是在菜市场销售“光鸡”,今年我很少见到他,金夫人曰:被省考古队请走啦,先去了西安,后去了河南东南部,也就是帮助当地搞建设的“探墓”....前几天老金回来了,说:回家拿几件秋、冬衣服,马上就走。他说:有些“大墓”定位专家也吃不准,他和另一位伙计是去当“顾问”的。

老金在洛阳考古钻探公司工作过,有很强的的探墓经验......国家大建设,文物的挖掘保护,离不开鏯铲(洛阳铲),离不开老金这样的老师傅.....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