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堵剌茬:这是一句非常地道的洛阳话,可惜的是:很多人已经不会说了,更不知怎么写啦。
涩sè:1. 不光滑,不滑溜。2. 一种使舌头感到不滑润不好受的滋味。3. 文字难读难懂,不流畅。如果是东北人,河北人,北京人念这个字,应该是没问题,到了河南就不是这个发音了,念涩sāi:比如,这个柿子有点涩。
堵dǔ:1. 阻塞,挡。2. 心中不畅快。3. 墙。4. 量词,用于墙。5. 古代钟或磐十六枚编成一组,挂在一个架子上称“一堵”。6. 姓。
剌lá:剌手。剌开,洛阳有土语:解不开,撕开,剌开。
茬 chá ,庄稼收割后余留在地里的短茎和根:茬子。麦茬。
同一块田地上庄稼种植或收割的次数:头茬。
短而硬的头发、胡子:胡茬子。
看完解析明白了吗?“涩堵剌茬”一般使用在:瓷、陶器,玻璃等本应该光滑的物体,结果质量有问题,就说:“涩堵剌茬。
俩人言语不当,相互讽刺炫耀:“不识字你摸摸招牌?”牛气冲天啊…另一人不服曰:“不摸,怕手挂烂了,涩堵剌茬。”后一个人说的是对方的脸…这就很有幽默感啦。人的脸面,也是“招牌”呗,同样的反击,后者明显乃强者,言语幽默,很有韵味,不笑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