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数据统计,
中国中产阶级以上有一半的家庭,
孩子暑假基本都泡在各种
培训班和夏令营(钱堆)里。
但花钱买个踏实却成为很多家长的现状。
确实是不少家长的担忧,
因为“暑假是拉开孩子之间差距的关键期”
这句话放在当今的社会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因此,
不少父母们一到暑假就拉响警报。
暑假还要带孩子出国见世面吗
鱼友@努比妈
熊孩子放暑假咯,他们高兴坏了我们愁坏了,唉……
这才几天感觉要上房揭瓦了,一直在问我们带他去哪里玩,不忍心拒绝,反正一年也没几次。
也抱着带孩子出去见见世面的想法,但今年我们收入少了,两个人一个月才万把块,心情也不好,本来想着带孩子出国玩玩见见世面,但是现在这样的情况也不太想出去长线游了,就想周边自驾游个2,3天...
一到暑假,
孩子们一方面很激动,
因为美好的假期要开始了,
另一方面却很忧伤,
还有更多的课外班等着呢;
而更伤心的则是家长,
一方面要自己带孩子了,
另一方面,钱包要空了。
月薪3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去年就在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条新闻
《月薪3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妈妈晒出孩子的暑假清单
课程班、兴趣班和旅游
整个暑假的开销近3万!
新闻一出就引起无数家长共鸣
然而,这也是去年的价格
今年的价格更是高到吓人
已经跑到8万了!
各种培训班加上海外游学,
这波开销足以让大多数家长吐血。
如果算上七七八八的
书、打车费、乐高套装等,
整个假期的花销轻松超过8万块。
8万的花销或许是个个例,
但不可否认的是,
绝大多数家长都在暑假投入了更多的教育成本。
一到暑假,
许多家长开始给孩子报培训班,
希望实现“弯道超车”,
甚至许多北京培训班的名额
几乎要靠“抢”。
7000元暑期培训班报名靠抢
在北京的一家培训机构,记者向客服人员表示,想要给孩子报名,参加小学三年级数学暑期培训班。结果发现,7月份开课的班级基本已经报满了,最后几个名额几乎要靠抢才行。
在走访了多家培训机构后,记者了解到,学科类培训的班级基本已经满员。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介绍,很多家长在两个月以前,就已经给孩子报好了暑期培训班,而秋季的培训班报名,现在就已经启动了。
某培训机构工作人员:5月31日开始交钱,5月10日开始预留,两个月之前的事了。
某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你上一次两次课,如果觉得老师可以,就赶紧把秋季班报上。名额你不占总会有人占。先下手为强,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北京这些孩子,特别是海淀的,哪个孩子没有上课?都上了。
在北京生活的郭娜迎来了女儿升小学后的第二个暑假,和去年一样,她给女儿报了一些培训班,而今年的重点放在了学科类的培训上。
家长 郭娜:在8月12日到23日有10个课时的时间去做英语的自然拼读和拼读阅读,在7月底到8月初的时间有10次的数学网课。
郭娜介绍,今年暑期数学网课花费1500元,自然拼读和拼读阅读分别花费2400元,钢琴课程900元,算下来一个暑期培训班花费7200元。而报培训班的钱,仅仅只是暑期花费的一部分。
家长 郭娜:整体开支还是很高的,像七八月份,两个月的暑假至少要安排一次家庭旅行,每次旅行基本上也要差不多2万元以上。
事实上,从2018年2月开始,
教育部就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
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
然而超前超标的培训情况却屡禁不止,
原因是什么?
超前教育为何屡禁不止
不少家长表示,之所以给孩子报名参加这些超前超标的培训班,除了有拓展思维、提升能力等多方面的考量,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升学政策的不确定性。
北京家长 许女士:主要还是为了升学择校,就算是奥数杯赛取消了,包括那些变相的点招、考试也是以奥数为主,你说能放下吗?肯定放不下。
也有家长表示,现在“小升初”的压力很大,而让孩子上培训班,只是为了升学,而不是为了培养兴趣爱好。
山东家长 陈女士:我看到我们有一个我想上的中学,2019年他们招720个孩子,报名的有8000多个,感觉压力还是蛮大的,实际上就是要全力为小升初来做准备,你要攒证书、攒经历,实际上感觉是有点变味了。
对此,专家表示,现在这种“起跑线竞争”的压力已经从家长传导给了孩子。而一旦超前学习、提前抢跑成为常态,那么很有可能会让孩子丧失自主学习能力、产生错误的思维方式。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素质教育研发中心执行主任 宋少卫:不要让小孩的文化课是在培训班里完成,而是要把它交给课堂。我们今天的教育的这种资源有一些配给还是不够充分。我们要帮着孩子去建立起一套适合他的学习系统。
针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的这些问题,教育部回应,一方面要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要从根源上缓解家长的焦虑,降低学生对校外培训的需求。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 吕玉刚:坚决剪断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与校外培训挂钩的行为,提高中小学校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校学得更好、学得更足,不至于在学校里解决不了学习的问题,还要到校外去搞补偿性培训。
不知从何时起,
向家长“贩卖焦虑”,
似乎已经成为一些教育培训机构
招揽学生的制胜法宝。
而这些机构之所以能够成功
“围猎”家长的钱包,
一是利用了家长们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
二是一些地方确实存在
教育资源不均衡现象。
面对家长的焦虑,
我们需要做的,
是调用更多的资源,
打造一个更加完善健康的教育体系。
毕竟,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
并不都是懂奥数的天才,
而是具备健康人格、全面发展的学生。
家长应该多想想怎样
让孩子的身体更健康、
眼睛更明亮,跑得更久更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