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有路的地方就有桥。一个地方的桥绝对不止一两座,但真正出名的桥却只要那么一两座。在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最出名的桥莫过于盘石桥了。盘石桥坐落在团风县城区东南方向不到2公里处。盘石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577年前。查阅弘治《黄州府志》可以找到依据,盘石桥始建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由当时的知府余青主持修建,可那时还不叫盘石桥,那时叫永清桥。
正在重修中的盘石桥
再查阅《黄冈县志》可知:碜石桥(永清桥之后被改名为碜石桥)后来被“土民暗毁,设渡图利”,也就是说被当地村民偷偷毁坏,在此设渡,靠渡船载客谋取利益。
被毁掉的碜石桥并没有彻底消失,后来又进行过几次重修。继续查阅《黄冈县志》,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一段记载:“明正德年中,知府余贵、明嘉靖中邑人陶仲文相继重修……明崇祯中知府杨道宇合黄麻两邑绅士重修。”
正在重修中的盘石桥
重修之后,知府杨道宇把碜石桥改名为盘石桥,他还诗兴大发地写了一首诗,刻在了桥头的石碑上:“坚如磐石载行车,三省通衢白王槎,负重无言春复夏,便人南北走天涯。”可惜后来石碑被毁,我们已经看不到了。
当时的团风有3座桥,即:赤山桥、得胜桥、盘石桥。赤山桥和得胜桥的建造要早于盘石桥,再后来盘石桥再次遭到破环。如今盘石桥尚在,却不见当年赤山桥、得胜桥。但赤山桥、得胜桥的传说却在团风民间保留下来,稍后我会一一写到的,团风县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头条号:乡土湖北,到时为你呈现。
在今天重修之前,我们看到的盘石桥是1900年左右,再次修建的。全部用大而厚的石块砌成,据说这些石块是从拆迁的得胜桥上运过去的。
已经修好的盘石桥
团风古称乌林,始于唐、盛于宋,旧称“小汉口”,是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时期,盘石桥一度成为团风的天堑和屏障,43名烈士为解放团风而永远长眠于盘石桥河畔。
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刘邓大军也曾历经于此桥,并打响了著名的"渡江战役”。上世纪60年代,在两派发生冲突的时候,盘石桥险些又被毁掉。当时的浠水革联与黄冈革联发生冲突,为了阻止事态扩大,防止发生正面冲突,黄冈革联在盘石桥上安装炸药,准备炸桥,后经当地社会贤达出面调停,盘石桥才幸免于难,避开了一次浩劫。
已经修好的盘石桥
团风县盘石桥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百岁老人,见证了团风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变化。新维修的盘石桥,像一条卧龙横跨在长河之上,它是一座石拱桥,有一大二小三个拱,桥宽5米,桥长50米,河北的一位著名桥梁专家到团风县盘石桥考察后,欣慰地说:“团风盘石桥的坚固,不亚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境内赵州桥,泄洪能力极强,能有效地抵抗洪水的袭击。”
为了治理盘石桥所在的长河流域,团风县政府总投资4.7亿元,用于建设改造长河。其中绿化景观面积14.4万㎡,两岸道路4.8公里,还将新建一座跨河湖滨桥。到时与盘石桥遥相呼应,一古一新两座桥相得益彰。让改造后的长河流域成为团风县的 “城市绿肺”,释放出“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经济”的综合效益,把这一河两岸建成一处漂亮的景观,建成一个宜居之地,让它成为团风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到时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来此游玩观光!喜欢团风这座小城的朋友,请点个赞留个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