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被誉为中国贡茶第一镇,老班章都望尘莫及

2019-07-23   普洱茶堂

这是2019年

王小团分享的第105篇原创文章

本文由普洱茶堂(puerchatang)原创,

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01

易武茶曾经的地位,比老班章茶还要高。

在傣族语种里,“易”与今傣族妇女名字之“玉”同音,意为女性;“武”意为蛇。“易武”的意思就是美女蛇所在之地。

果然,吸引力法则有一定的道理。

在易武,不仅有难走的蛇盘公路,更有许多说不出种类的蛇。偶尔会出没在公路间,从一端游到另一端。还好,这是在通往易武的水泥路上,要是换成了老班章村落的那段石子路,蛇皮会不会被磨掉一层?

没去易武之前,一直觉得秋名山车道,已经是最难走的路。

万万没想到,高手在云南。

易武的蛇盘公路,比起九曲十八弯,还要让人望而生畏。尤其是晕车过后,从内心里生出的那种敬畏之心,都留给了易武。

去过一次易武,只想对它说:“易武茶,爱你真不容易”。

相比之下,团子宁愿去老班章村,虽然远,但不必经历那令人心有余悸的蛇盘路。

但是,易武茶的魅力,却挡不住。

哪怕是在车上晕的七荤八素,也要大喊一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从景洪市出发,到易武茶区,全程近121公里的路程,需要至少3小时45分。

有人说:“我们一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往返在各大茶山之间。”

那是当然,山路难行,距离远,一天里有一般的时间都在开车,一年里花个半年时间在路上,也没啥稀奇。

一行人,在车上,百无聊赖之际,少不了说起易武的历史,打发打发时间。


02

在易武身上,有很多标签。

诸如,茶马古道起点。中国贡茶第一镇。六大茶山之首……

易武茶,曾几何时的地位,远超过老班章茶。

在易武名声大噪时,老班章村还只是布朗山中,不起眼的小村落。

在现有的典籍和传说中,易武地区对茶的利用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相传易武茶山在汉朝已有茶,孔明七擒孟获时,到此教授采茶饮茶的方法,因此易武人称孔明为茶祖。

易武茶的黄金期,当属清朝。

那是它最骄傲的一段时光,拥有无上的荣光。

从当时各类文人的记录,以及县志等资料记载,可以窥得当时易武茶的荣耀。


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罗养儒著《纪我所知集》载:“论云南贡茶入帝廷,是自康熙朝始(公元1662年),云南督抚派员支库款,采买普洱茶5担运送到京,供内廷作饮。至此,遂成定例,按年进贡一次。”

《普洱府志》记载:清乾隆九年(1744年),普洱茶被宫廷正式列入《贡茶案册》。

雍正七年(1729年),鄂尔泰出任云南总督,推行“改土归流”的统治政策,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芽茶制”。

即上贡给皇帝的茶叶,要用芽茶制作,要求更加精细。

说到用芽头制茶上贡给皇帝,作为福建人的团子,要嘚瑟几下。

福建茶可要比易武茶早了好几百年。北苑贡茶基地,比易武茶历史更悠久。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里说:“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当年用芽头做成的龙团凤饼,只有达官显贵才喝得到,甚至还出现了有钱也买不着的盛况。

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记载:茶之品莫贵于龙团凤饼,八饼重一斤,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茶不可得……

北苑贡茶红极一时。

易武茶,是否也有人人相争的盛况呢?

清道光十八年(1839年),道光皇帝御赐给贡茶的进士车顺来“瑞贡天朝”匾额。

为运送贡茶及大宗茶叶、货物、人员来往方便,在道光年间由地方集资投劳,从易武起修筑2-3米宽,240余公里长的青石板茶马古道。

《普洱府志》记载:“云南迤南之利,首在茶。而茶之产易武较多,茶味易好”。

阮福《普洱茶记》有载:“普洱茶名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可见普洱茶入贡朝廷倍受欢迎。

普洱茶作为贡茶,从康熙王朝开始。历经雍正、乾隆,达到了顶峰时期。

易武茶,凭借它的品质优势,一路逆袭。

而今,这份荣耀,仍被高高悬挂在门匾之上。

“中国贡茶第一镇”,这是何等的荣耀。


03

易武,它不仅是中国贡茶第一镇,更是普洱茶重要的集散地,六大茶山之首。

历史上的六大茶山——易武、莽枝、革登、倚邦、攸乐、蛮砖。

其中,易武占一山半,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茶山。

这难道是采取传说中的“人多力量大”的原则?凭借茶区面积大,一路逆袭成六大茶山之首?

并不排除这一可能性。

最开始,上贡的普洱茶是六大茶山都有采摘,后来渐渐地以易武茶为主。

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在易武设置“钱粮茶务军功司”,专门管理茶叶和粮食的购销,并把易武定为贡茶采办地,指定易武茶区年解贡茶66666斤。

(注:“6”古音谐“禄”,是吉祥的象征;而且还有“六六大顺”“六六有福”等说法。)

自此,易武成为了茶人眼里的“朝圣地”。

现如今的易武,仍旧延续面积优势,成为众多茶山里,群众基础最广泛的茶。易武茶振臂一呼,管辖范围中的七村八寨,都将与之呼应。


七村八寨,一听就是个不简单的“组合”,人丁兴旺。

七村是指: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张家湾村;

八寨是指:刮风寨、丁家寨(瑶族)、丁家寨(汉族)、旧庙寨、倮德寨、大寨、曼洒寨、新寨。

在村落当中,有彝族、瑶族、傣族、汉族人民共居,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形成了独有的风土人情。

在这些村寨中,不缺品质突出的小山头。

比如麻黑和落水洞。

麻黑的名气从贡茶开始,麻黑现在也是易武众多山头中古茶园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一个。

麻黑村寨藏在森林当中,古茶树和森林混生,掩映在森林中,环境非常好。

落水洞,它的地形比较特殊,四周环山,整个村子如同坐在锅底,村子背后有一棵名气极大的茶王树。

易武茶区面积大,村与村,寨子和寨子之间,茶品质又大为不同,为易武茶区,增添了不少的魅力。

这些留待之后的文章介绍。


04

易武茶,是柔的。

这是喝完第一口易武茶后,最深刻的印象。

与昨天喝过的老班章茶相比,易武茶的个性,截然相反。

老班章茶,它是猛烈的,香气和茶气,凶猛的像只野兽,在你的口腔中捣鼓,没有半刻的消停。

入口,强而有识别度的苦味,瞬间刺激你的味蕾。

片刻后,化作生津和回甘,香气从喉咙处源源不断冒出,令人惊讶。茶气力度之猛烈,让人记忆犹新。

喝完老班章茶,再喝易武茶,耳目一新。

原本那张扬、狂野的气质,不见了,转而变得温和,柔顺。更要命的是,它那入口就控制不住的甜味,瞬间俘获了你的芳心。

易武茶中的茶气,依旧充足,但是汤水整体的气韵,却变得温柔许多,不再有咄咄逼人的气势感。

天生的温柔范。

喝过老班章茶,偶尔喝一喝易武,算得上一种调剂,不至于让喝茶变得单调。


05

作为一个老产区,易武茶从清朝开始,就一路领跑。

现如今,21世纪到了,它迎来了新的危机——冰岛古树。

近年来,冰岛古树茶后老者居上,似黑马一般,一路崛起,其江湖地位,大有赶超易武茶的趋势。

在过去,茶圈盛传一句话——班章为王,易武为后,冰岛为妃。

而现在,王后的宝座却易主了。

班章为王,冰岛为后,易武就这样被比下去!

时移世易。

易武曾经的辉煌如今已逝去,老街古老的青石板,车顺号旧址等一系列旧物,见证着当年的繁荣。

未来的易武茶,又该何去何从。

它还会重新夺回王后的宝座吗?

我们拭目以待。

全文完!

本文归普洱茶堂(puerchatang)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