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紫南,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在这里,一棵榕树、一间书院、一座祠堂都存在着不为人知的老故事。【紫南说】栏目将走进村居,走入村民,挖掘紫南人代代相传的记忆,将紫南丰富厚重的人文风情以及别具一格的历史建筑娓娓道来,展现紫南独特的文化魅力。第一期,让我们走进五隐书院。
碧水环绕,河涌抱村
走进紫南沙边村
在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小洋楼中
有一座古朴的建筑静静地伫立着
厚重、深邃
似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
静静地向来人讲述这里悠久的历史
它就是——五隐书院
五隐书院建于清同治年间,是村里最具特色的古迹之一。除大厅外,书院两侧还设有四个房间,占地面积约452平方米。
因门口壁画署名“光绪八年西樵居士”,村民普遍更认同书院建于光绪八年这个说法。
据说当时紫南沙边村的五位有钱人,在外奔波一生后想回乡颐养天年,于是便修建起了五隐书院,让大家可以在这里娱乐、隐逸,相互作伴。五隐书院是按照祠堂的规制建造,但由于祠堂主要用于祭祀祖先,当时五人还在世,故取名书院。“这是在世的人修建的祠堂,我们小时候一般称它为‘五隐祠’或‘生祠’,经常结伴来这里玩耍。”80多岁的潘奕煊老人回忆道。
时间的车轮滚滚往前,新中国成立后,曾有六七年的时间,五隐书院终于“名副其实”——书院南边的房间充当起了临时学堂,让村里一至四年级的小学生能在一起读书识字。直到紫南村建立起小学,这里才渐渐少了人气。如今,曾在书院上学堂的稚嫩孩童,早已变成一个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奶奶,而在这里唱歌识字、欢乐成长的日子却依旧留在记忆中。
由于位于村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五隐书院被用作公社办公室、镇政府办公处、沙边村生产队队址……一直热闹不止。
队址搬迁之后,书院里的柱子、木板纷纷被生产队拆下,用于建造船只送至广州运货;后为了方便在书院存储物品,更是把书院的天井密封起来。一时间,原本富丽堂皇的书院遭到了各种破坏。五隐书院也渐渐被大家所遗忘,被荒废,连屋顶上的镬耳也因年久失修被腐蚀。
五隐书院修缮前 图源:佛山文化
近年来,紫南不断挖掘人文资源,“活化”古村,以文化人,以文兴村。2016年,沙边村小组投入数百万元,对村里的公祠和五隐书院进行全面修葺,五隐书院得以重放异彩。
雕梁画栋、乌檐青瓦,屋顶弯弯的镬耳和崭新的雕花壁画,历经150多年的五隐书院一如旧时。书院前建起了健身小公园,诗意亭台与古色古香的书院相衬,共同扮靓了紫南,让村民处处都可触摸到紫南的历史厚度与文化深度。
当年五人情同手足,约定一同回乡养老。如今这五人的后代繁衍生息,分布在紫南沙边村各处,同样一条心,齐奋进。而五隐书院作为祠堂,则成为了沙边村存放族谱、奖杯、锦旗的地方,传承着沙边村生生不息的历史。
按照规划,修葺后的五隐书院将被用作举办学童开笔礼、开办曲艺社活动等,让我们期待这古色古香的建筑真正被盘活起来啦~
午后,老人们在书院门口三三两两围坐,听着收音机,聊聊天打打牌;小朋友在门口的公园或骑着小马,或肆意追逐……时间仿佛在这里变得悠长。
厚重的五隐书院
记载着紫南族系的历史
也让紫南精神薪火相传
文:梁少珊
图:佛山新闻网邓锦壕
(来源:禅城区新媒体联盟成员-悠然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