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区:洛阳人都不知道,在黄河北边咱还藏着一个“飞地”

2019-09-21   网络醉江南

从洛阳地图上可以看到,洛阳绝大多数区域位于黄河以南,唯独有一块地在黄河以北,宛如一颗明珠,与黄河对面的孟津遥相呼应,形成洛阳的板块图,而对这块地的来历,相信你不一定知道。

洛阳辖区图

这个地方就是河南洛阳市吉利区。吉利区位于洛阳北部黄河的北岸,北依太行,南濒黄河,距市中心约35公里。吉利区和济源市以及焦作市孟州市接壤,面积不大只有约80平方公里,人口约7万人,相当于一个小镇的规模。

洛阳市吉利区位于黄河北岸,因建大型炼油企业形成。炼油厂职工数量多、文化素质高,来自四面八方,是洛阳唯一一块位于黄河北部的土地,在交通不便年代,相对独立,因孤悬在外的情状,曾被戏称为“飞地”。

吉利区,这个名字很吉利,也比较新,它的古称叫“河阳”,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因其位于黄河以北,故称“河阳”。河阳承东启西, 连南贯北,在古代可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熟悉历史的朋友看到与吉利区隔河相望的孟津县,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一个重要的地名:孟津渡。没错,这是黄河出三门峡以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渡口。古代建都洛阳的王朝,北面有黄河天险作为屏障,孟津关是拱卫都城洛阳的重中之重,无不重兵防守。而对岸的河阳自然也是军事重镇,兵家必争的咽喉要地,敌对势力若想从黄河以北入洛阳,河阳是绕不开的选择。

厂区一角

​如今的吉利区是1982年才成立的一个新区,它的出现可以说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也因此,吉利区在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融厚重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于一地,颇显独特之处。

吉利区的成长史也是炼油厂的发展史,以下为炼油厂发展历程:

1956年,石油部抚顺石油设计院成立。

1969年抚顺设计院一分为二,分别搬迁到湖南临湘和河南宜阳(属洛阳),参加长岭炼油厂(后来发展成岳阳巴陵石化)和河南炼油厂(后来迁址重建发展成洛阳石化)的设计建设。

1973年,两部在河南洛阳合并,成为燃化部第一石油化工建设公司设计研究所。

1975年,燃化部第一石油化工建设公司设计研究所改称炼油设计研究院,直属石化部领导。

1977年5月,济源工区撤销,此时炼油厂仍未开始建设。

1978年1月6日,石化厂开始建设,施工单位包括石化部一公司、省化建公司、洛阳地区建筑公司(后改名省建六公司)、省安装公司以及周围各县和吉利工区社、队民工。同时划出孟县吉利公社成立吉利公社和铁路沿线属于济源的7个村成立吉利工区,划归洛阳领导

1979年,炼油设计院改称石油部第二炼油设计研究院。

1982年,吉利工区改制为洛阳市吉利区。

1983年,第二炼油设计研究院划归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领导,后更名为洛阳设计研究院,

1984年,洛阳石化总厂部分建成投产,同年,洛阳设计研究院更名为中国石化总公司洛阳石油化工程公司

厂区一角

1993年,洛阳石化总厂全面建成。

需要补充的是,据资料显示,原计划规划炼油厂在宜阳筹建,但因当时条件所限,黄河南岸受河水冲刷导致输油管道施工难度增加,最后就在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孟津黄河北岸选地筹建。为了方便对炼油厂的管理,就将此辖区整个划归洛阳管理,此举也使洛阳的区域范围延伸到了黄河北岸。

辖区风光

未来,随着洛孟吉快速路的建成,将促进吉利区和市区的联系,并带动沿线及吉利区的经济发展。

厂区一角

(文、图版权属于原作者,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