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陈大鑫
昨晚,作为 IJCAI 2021大会的程序主席,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教授在朋友圈和微博上公布了本届大会(第30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大会)的论文投稿情况:
4204篇的投稿量究竟是多还是少?
从下图 IJCAI 历年的投稿数据中不难看出,这一投稿量相对2019年之前属于比较高的,但是相对于2020年的4717篇则是下降了10%,这也是近五年来 IJCAI 论文投稿量首次出现 同比去年下降的情况。
从下图中则能清晰地看出IJCAI 历年的录用率逐年下降的趋势,2020年12.6%的录用率更是达到了史上最低最严格,这也是2020年AI顶会中录用率最低的大会。
至于今年IJCAI 2021论文投稿量不升反降,可能就与去年严格的录用率有关:如果今年还是按照去年的录用率,则意味着大概只有530篇论文会被录用,剩下的3600余篇都将成为炮灰。
1
投稿注意要点回顾
1、IJCAI 2021大会明确要求每位作者最多仅限8篇论文提交,所以在IJCAI 2021上不会出现像是在NeurIPS和ICLR上面伯克利大神Sergey Levine一人提交论文30篇、被接收10几篇的情况了,每位作者最多也只能被接收8篇啦。
2、论文提交的附加材料大小限制为50M内,包括附录、证明、数据、源代码等,格式为PDF或ZIP,且提交必须匿名,否则将会直接拒绝无法进入下一轮评审。
3、另外,大会投稿的论文是可以在arXiv等网站上提交预印本的,但是必须在2020年12月13日之前,在这之后的日期里提交过预印本的论文将会被认为违反匿名规则,会被直接拒绝。
4、IJCAI 2021大会允许作者提交[之前被别的任何经过同行评审的大会拒绝过的]论文,但是如果论文被拒绝的时间在本次大会投稿截止六个月内,则作者必须要提交一份单独的cover letter来描述之前论文被拒绝的主要原因,以及这篇论文在经过之前评审后做出的改动。
5、另外,以上要提交的cover letter必须是单独的PDF文件且要和论文以及附加材料区分开单独提交。
2
两阶段评审
如下图所示,IJCAI 2021和去年一样实行两阶段评审:
1、 Summary reject
2、Full paper reviewing
目前大会论文投稿已统计完成,接下来IJCAI 2021也将进入Summary reject 阶段,大会官网显示 Summary reject正式通知时间为两周后的2021年2月7日。
何为Summary reject ?
这里以2020年为例,去年Summary reject结果一出被大家调侃称作是灭霸式拒稿,因为 经过summary reject 阶段,去年共 5147 篇提交论文中有 2191 篇论文被拒稿,且没有任何反馈。
我们这里再次来简单回忆一下去年的Summary reject的过程:
每篇论文都被发送至 7 到 10 名高级 PC ,并要求他们花 5 到 10 分钟对论文进行评审,并回答此问题:“ 该论文是否应该进入下一轮评审?”。
基于高级 PC 的评选,负责该论文的领域主席最终决定该文论是否将进入全面审核阶段。
Fall paper 评审过程
Fall paper 评审过程和往年相比并没有多大不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大会明确指出评审人员在做出论文评审时应直接指出论文的错误和不当之出,且作者在回复时被限制为评审中的事实性错误,因为大会不想为之创造作者和评审两者之间多余的对话。
其他评审过程则可以拿下图作为一个参考。
最后,据大会官网显示,目前大会计划于2021年8月21日至20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届时到底能否线下召开估计还要根据到时的疫情情况而做出灵活变动。
有关大会的更多信息请关注IJCAI 2021大会官网或AI科技评论,AI科技评论将持续为大家带来最全面的AI顶会报道~
AI科技评论为大家带来10本《现代自然语言生成》正版作者亲笔签名版新书。
请在1月17日AI科技评论头条文章《 清华CoAI课题组新书《现代自然语言生成》正式发布!张钹院士亲自作序 》( 注意不是本文)留言区畅所欲言,谈一谈你对本书的看法和期待(必须要和本书主题相关)。
fAI 科技评论将会在留言区选出10名读者,每人送出《现代自然语言生成》亲笔签名版一本。
1. 在1月17日AI科技评论头条文章(注意不是本文)留言,留言点赞最高的前10位读者将获得赠书。获得赠书的读者请联系 AI 科技评论客服(aitechreview)。
2. 留言内容会有筛选,必须要和本书主题相关,例如“选我上去”等内容将不会被筛选,亦不会中奖。
3. 本活动时间为2021年1月17日 - 2021年1月24日(23:00),活动推送内仅允许中奖一次。
由于微信公众号试行乱序推送,您可能不再能准时收到AI科技评论的推送。为了第一时间收到AI科技评论的报道, 请将“ AI科技评论”设为 星标账号,以及常点文末右下角的“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