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的这部电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

2019-10-19   影视地平线

我并不想把这部电影,单纯的定义为“独立女性”的电影,因为,独立是在与自我抗争中,人格的慢慢完善。可是,这部电影所展示的,却是人与环境和人与人相互碰撞的两种处境,所以,独立,只是电影所有表达的一个意思。而始终充斥的压抑情绪,直到电影结尾,都没有得到彻底发泄,利用死亡作为牵引的主线,然后,从自己的死亡跳进到别人的死亡。

中国人忌讳死亡,总是用一种苦大仇深的态度规避着死亡,但是,《送我上青云》这部电影,却让死亡拥有了平静的呈现,虽然,电影故事中,很多的矛盾冲突,看起来有些激烈,但是,用死亡架构起电影故事,却又刻意跳出死亡话题的束缚,最终,用一种人文关怀的情怀,解构着真实的生活状态。

《送我上青云》的电影名字,来源于“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句诗,但是,从我个人角度看,这句诗是一种变相的讽刺,正好与所谓的“独立女性”话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个是单纯依靠着外部环境,实现自我的价值,一个是凭借人格的完善,实现自我的超越,利用一个与故事主题相反的电影名字,让两种冲突的价值观,在这部电影中形成了两个极端,灵魂的渴望与肉体的妥协,最终突出自我的迷失。

男权主导的社会中,女性试图获取的平等与尊重

这是一部从女性角度出发的电影,整体呈现出的灰暗与阴冷,让电影处处透露着一种凄凉且压抑的氛围。利用这种氛围,侧面突出女人,尤其是拥有自主选择权的大龄剩女,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颇为两难的尴尬处境。

主角的名字盛男,就是带着一种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意思。作为记者,盛男是去调查火灾原因的,而作为报社,目的是利用虚假的报道,包装一个慈善企业家的形象。在电影的开始,导演就已经逐渐将矛盾呈现了出来,只不过,这个时候的矛盾,还只是停留在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层面。

一个有正义感的女性记者,完全是拥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可是,记者只是一份职业,在强势面前,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可能,导演觉得这种理想和现实冲突还不够激烈,于是,安排盛男被查出癌症。在得知自己得癌症之后,盛男所反思的问题,居然是和伦理道德扯上关系。

这里剧情的安排,恰恰说明,无论接受过多高的教育,深刻在骨子里的传统思想,还是会成为左右人的主导。而这种传统的思想,如果往深处琢磨,其实就是以男性为主导的封建社会,所创造出来的,对于人们行为规范的引导。这里盛男下意识说出的伦理反思,说明,她潜意识中,无可避免的受到世俗的左右。

这里的剧情,就已经暗示了,无论再怎么争取,永远无法在男权社会主导中,实现真正的人人平等,尤其是女性,歧视无处不在,而潜移默化保守思想的影响,会起到反向的助推作用。之后,因为金钱的需要,盛男不得不接受最反感的李平的要求,为他父亲写自传。

在这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层面,悄然的转变为自我的冲突层面,这就是属于电影真正想要表达的核心,也是女性真正独立的标志。当一个人开始陷入自我矛盾时,如果可以解决,便能够实现独立,如果不能解决,便会迷失自我,所以,电影的重点,便是通过外部环境冲突的衬托,最终回归到个人矛盾的呈现。

电影中,出现的女性角色很少,除了盛男以外,盛男的母亲,盛男的同班同学,还有一个就是电梯许愿成为有钱人的妹子,但是,这些女性,无一例外的都成为了男权社会的牺牲品,而她们获取利益唯一的手段,就只能是依靠勾起欲望的外表,这可能是对于女性,也是对于男权社会最大的讽刺。

所以,导演很执着的在男权主导的社会中,塑造出了盛男这么一个,力图争取平等与尊重的女性异类。只可惜,在电影结尾处,因为之前铺垫的矛盾太多,而不留退路的自我拧巴,最终,只能依靠个人妥协来完成化解。

当经历了个人与环境,个人与个人的冲突之后,盛男的那三声停顿的“哈!哈!哈!”更显的可笑,却也充满着可悲。她想要的没有得到,导演也并不打算给她一个圆满的结局,外表独立内心脆弱的女性,最终没有真正实现独立,既没有在电影中独立,也没有在电影外独立。

不需要对抗,也不需要和解

这部电影,还有优秀的一点就是,它并没有怀着最恶毒的憎恨,选择与全世界对抗,也没有怀着祈求的心态,选择与全世界和解。本身就带着荒诞,甚至是魔幻色彩的剧情,要做的,只是将一个面临死亡的女性,丢到这个社会,然后,任由她折腾,最后,在一番折腾中,有所思,有所悟。毕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利用死亡表现人最后的真实状态,再利用这种状态,戳穿被伪装的社会,然后戛然而止,这就足够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角色,是袁弘饰演的刘光明,名字取得不错,可是,本应该朝向光明的人,却最终投靠了阴暗,带着利益的枷锁,成为了一个随时被拉出来背诵圆周率的笑话。

虽然,这是一部主打女性的电影,但是,刘光明这么一个吃软饭男人的存在,从侧面反映出,利益至上是所有人的终极目标,在这点上不分男女,即使高贵的灵魂,也会变得卑躬屈膝。

最初刘光明出场的形象,是一个略带文艺气质的男人,而我也一度被这种假象所欺骗。当随着剧情的发展,终于在一栋金碧辉煌的别墅前,见到了这个怯懦的男人时,前后的反差,就成为了莫大的讽刺,更讽刺的是,为了能够体现他仅有的尊严,居然在鞋架里贴上了自己的照片,让每个换鞋的人,都可以朝着他鞠躬。

这种自欺欺人的表现,戳破了人与人之间,一直以来最虚伪的一面,那就是死要面子。说的好听点,面子是尊严,说的不好听点,面子就是虚假的伪装,只是,在这个满是人情关系网的社会,这面子,还真是必不可少的。

刘光明成为了盛男的另一种生活写照,如果盛男放弃自我坚持,便是刘光明的这种下场,这种下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分男女。

只是,盛男在最后,既没有选择对抗,也没有选择和解,她只完成了对于拧巴自我的救赎。虽然,这种救赎并不彻底,但还是留着一点自我,不至于在社会中,迷失的太彻底。

不必把电影上升到女权主义上来

整部电影,虽然在某些细节上,经不起推敲,却在整体的框架上,完成了对于一个女性,在现实生活中游走的刻画,这种刻画,包含着压抑,无助,彷徨与困惑。

有人说,这是一部女权主义泛滥的电影,我对这种观点是不赞同的,电影只是选择了一个比较另类的都市女性,在她与环境,与自我挣扎中,将所有女性具有的共性,统统呈现了出来,只是展示,并没有定义。

如果细想一下,难道,社会真的做到人人平等了吗?并没有,对于女性的歧视依旧无处不在。虽然目前,女性群体尝试着用打拼获取一些社会地位,但是,这也是为了争取尊重与平等而已,她们要的只是起码的平视。

利用这部电影,展示女性最为隐秘的情感世界,绝症只是表现矛盾的一个引子,而真正的内核,是展示都市生活中,大多数女性内心的彷徨与困惑。

生而为人,为何总不能被平等对待?这就是焦虑的症结。

《送我上青云》算是一部不错的作品,对于女性内心情感世界的具体呈现以及自我矛盾的表达,都能够通过内容窥探到。当然,也有对于社会总是男性占据话语权的某种隐晦的批判,不过,很可惜的是,估计就连导演自己,都无法彻底的解决电影中呈现的矛盾。

通过对比现实,我们就会发现,电影只是放大了某种存在的社会矛盾,可这就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样貌,也是至今无法实现人人平等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