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处于黑暗,越要向往光明

2019-10-10     二丫的小窝

今天是自己的生日,早上起床上班后,就在等待家里人能发个祝福之类的,可是等了一天,杳无音讯。我不禁反复确认:今天是我的生日吗?难道我记错了?在怀疑了自己一番之后,得出了一个心寒的结论:他们应该都忘记了。

于是到了晚上,给姐姐发了一条微信:“你们太让我心寒了,今天是我的生日啊,你们居然都忘了。”没过几分钟,红包、祝福纷纷发来,收到了老爸、老妈的道歉,说因为农忙忘记了。

其实我对于他们的忘记,并没有太大的情感波动,身在大城市,即使收到满满的祝福,也依然消解不掉独自一人身在异乡的孤独感,不禁想:“如果此刻自己在老家,最起码身边会有家人、朋友在身边,不至于像现在孤单一人,还赶上加班”。

扪心自问:来大城市远离亲人朋友,独自闯荡,到底为了什么?

为了趁年轻,让自己的人生多一些历练?为了每月固定的工资?还是为了大城市的繁华和喧闹?

我回答不上来。

不过在这里很吸引我的一点是随时能看自己喜欢的书,随时可以看一场好的电影,能接触到很多优秀的人,能学到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在这里还有自己的梦—希望写出更多有价值的文章,成为更优质的写作者,有一天能出一本自己写的书。

哪怕这个梦永远都不会实现,但是在拥有它的漫长岁月里,让我在面对那么多人生中的至暗时刻时,一想到它,就浑身充满力量。

它是什么?它是希望,是灯塔,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生的意义正是在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尼采,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1844年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小村庄,5岁父亲去世,没多久弟弟也生病意外去世,尼采为此备受打击,之后与母亲和妹妹生活在一起,但是和她们的关系一度曾经非常糟糕。

尼采少年得志,24岁就被推荐到瑞士巴赛尔大学任古典语文学教授,一直到34岁因为精神疾病的困扰,才辞职开始了漂泊的生活。他被认为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他的著作在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等领域引起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

可能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尼采生性悲观,从小就对人生的意义产生质疑,认为人生很虚无,感觉生命像树叶轻易就飘走了。在大学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尼采读到叔本华的著作《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深深击中了他的心灵,他觉得这本书就是为他而作。

叔本华是彻底的悲观主义者,认为人生毫无意义,人生来就注定是不幸的,他认为“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动。”

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尼采,在尼采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一个根——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几乎成为尼采心中不容置疑的定论。

但尼采并没有就此止步,消极颓废度日,反而激发了他探索人生终极问题的动力,他开始用各种办法去为无意义的人生寻找一个出路,他虽然悲观,但反抗悲观,他的著作《悲剧的诞生》就在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这本书是尼采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著作,也是他一生主要哲学思想的诞生地,书中尼采引用了两种艺术形式: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俄尼索斯。

日神精神代表人类对美的外观的追求,认为人生是一种现象,无需去看本质,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而酒神精神则要我们打破现象,进入本质,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

尼采用这两种艺术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他对于人生的态度:勇于直面人生的痛苦,并且不要放弃那些美好的事物,人生的欢乐正是在于对美好的向往

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尼采认为人类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开创了哲学、宗教、艺术等领域,而这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这就是所谓的“意义”。虽然生命最终都会归于虚无,但是在拥有生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以何种方式度过。

身处逆境,不妨给自己造一个梦: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当我们处于人生逆境的时候,会很容易感到悲观绝望,觉得人生充满灰暗,那些美好的东西总是离自己很遥远,有这样一句话:不是因为看见了才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所以才看得见

相比尼采所处的环境,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要比那时候简单很多。相比战争时期,在和平年代,没有人敢肆意砍下我们的头颅,也没有人会把我们放在柴堆上烧死,在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以来,我们这里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和饥荒。

相比于从前,实现自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容易,身陷艰难困苦,我们要敢于给自己造一个梦,要从心底里坚信它有一天会实现的那种。

马云,阿里巴巴创始人,曾经应聘了30次工作,却全都被拒绝,他去肯德基应聘服务员,结果他是24个人里唯一被拒绝的,但从未放弃寻找自己的出路。1995年,互联网开始爆发,当他在网上输入“啤酒”后,发现没有一条来自中国的信息,他震惊了,觉得这是个巨大的商机,于是,建立一个在线交易市场的想法在他脑海里诞生了,他深信互联网会是今后的大趋势。

当他创办中国黄页的时候,向人们普及互联网的概念,却被人们当作骗子,但他深信自己走的是正确的路。当阿里巴巴诞生的时候,没有办法盈利,随时可能让他破产,所以他请来了17位朋友加入,他始终相信阿里巴巴会成功,这个信念不曾动摇过,无论遇到何种危机,正是因为这个坚定不移的念头,支撑阿里巴巴一路风风雨雨走过几十年,成为今天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有很多的价值观,其中有一条就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如果问你一个问题:3年后,你想每个月赚多少钱?

如果你是这样思考的:回顾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拥有的能力,目前的状况,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一个目标,那么通常你的生活不会有太多改变,一切一如既往。

而那些成功的人对此的做法完全不同,他们的注意力不在自己,而是在一个特定的幻想。他们描绘出自己想要追求到的事物,然后思考变成怎样的人才能够使这番幻想成为现实。他们不将目标依赖于目前状况,他们知道,如果我们的目标是以我们自己为导向——那么我们就停滞不前。而如果我们以目标为导向——那么我们就注定要成长。

不妨现在脑海中想象一下未来的最好的自己是什么样子?那么你最需要克服的障碍是什么?又需要做出哪些改变呢?现在怎么办?

当我们能认真坐下来,将每一个问题都深入思考,并写下自己的答案后,你会更有力量去实现自己的那些愿望,同时对当下的困境会多一份信心和勇气。

身处光明还是黑暗,完全是自己的选择

无论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还是给自己造一个闪耀的梦,都是为了能让我们更有勇气直面人生中灰暗的时刻,而最根本的其实是为了改变我们对待逆境的心态。

古有安贫乐道的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物质匮乏的年代快乐从不打折;

亦有乐观豁达的苏东坡——被贬黄州,却为“江上之清风与山上之明月”庆幸欢喜,因为这些无主,故闲者得之。不为他人诬陷怨天尤人,只一心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

更有知行合一的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面对残酷的生存环境,将逆境当作生活的训练场,处境越艰难,越是向内求道,最终龙场悟道,创立心学。

原来身处光明还是黑暗,完全是自己的选择。任何时候,你都可以选择你的行为,朝向你所认为的“好”的方向。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它是IMDb《史上250部最佳影片》和豆瓣电影排行榜的双料第一名,它曾给予无数人勇气去度过人生中那些灰暗的时刻,时至今日仍是众多影迷心中的希望之光。每次在迷茫、疲惫的时候刷一遍,总能给予人一种力量,尤其被男主角安迪的坚韧不屈所折服。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20世纪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银行家安迪因涉嫌杀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锒铛入狱。在一座名为肖申克的监狱内,等待他的将是终身监禁的惩罚。尽管安迪是被误判,但面对强有力的政府机关,安迪孤身一人,翻身的希望虚无缥缈。

但安迪入狱后没多久,便表现出与众不同:相较于其他人对狱中生活的麻木、屈服,安迪始终在寻找生活的希望。

刚入监狱时,他常常遭受狱友的毒打,但他从不屈服,拼尽全力反击;

他想改善狱友的精神状态,希望能在监狱建一座图书馆,增加藏书,就给政府写信请求拨款,但却石沉大海,安迪并没有就此放弃,整整坚持写了六年,终于获得了政府的许可,如愿以偿;

他教愿意悔改的人知识,鼓励他们摆脱麻木、悲观的心态,以全新的视角看待当下的生活;他还送给瑞德一个口琴,鼓励他不要放弃自己的爱好,他努力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身边的人。

即使身在监狱中,安迪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对自由的渴望。相较于其他狱友的沮丧、颓废,他始终都在寻找挣脱命运牢笼的机会,他甚至彻夜不眠地用一把小锤子在墙上挖越狱的小隧道,一挖就是二十年。他对自由的向往,对希望的坚持,最终迎来了对自己生命的救赎。

柏拉图说过:“有理想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有希望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每天挖的那条小隧道,记录着安迪的进程;狱友的改变,见证着他的人格魅力;一个个小愿望的达成,激发着他的内在力量。那份面对逆境不屈服的心态让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最终实现了绝地反击。

没有哪种经历绝对的好,也没有哪种经历糟糕至极,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无论生活朝我们扔来什么,我们都要学会从中创造出一些东西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mnCuG0BMH2_cNUgOmk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