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方法,帮助你和焦虑握手言和

2019-11-12     二丫的小窝

身处现代社会,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连带生活节奏的加快,相比于上一辈,现代人的焦虑情绪越来越普及,焦虑成为了当代人普遍拥有的一种感受,国际知名广告公司“智威汤逊”在2017年对全球27个国家的消费者调查发现,有71%的人处于焦虑状态,中国的数据还不错,不过也高达57%。

现代人虽然摆脱了上一辈那种物质条件匮乏,每天为一日三餐奔波的贫困日子,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精神压力的不断增大。

美国焦虑症领域治疗专家埃德蒙·伯恩写过关于焦虑的书《心理医生为什么没有告诉我》、《应对焦虑》等,书中埃德蒙博士以专业的术语、方案、图表和自测问卷的形式,让我们对焦虑这种情绪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我们大部分人没有达到焦虑症的程度,但是书中所给出的一些专业的方法无疑对缓解我们的焦虑大有裨益。我们不从专业的角度去给焦虑症病人开方遣药,只是向大家介绍一下焦虑情绪的本质,现代人身陷焦虑的普遍原因,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普遍性的焦虑情绪。

焦虑的本质是什么

在《应对焦虑》这本书中,埃德蒙博士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焦虑的本质,它与恐惧不同,当它产生时,人们往往说不清自己焦虑的是什么。它的产生并非来自具体的事物或已经发生的情境,而是想象中的危险。而且,这个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书中告诉我们焦虑会影响人的心理、行为和生理三个层面。

心理上,它使人恐惧不安,甚至让人陷入对死亡的恐惧。当我们处于焦虑状态的时候,我们往往坐立不安、心绪难以平静下来。

行为上,它限制人的活动能力、表达能力和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当我们陷入焦虑中,我们就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平时对我们来说做的游刃有余的一些事情,此时变得有心无力、困难重重。

生理上,它会引起心跳加快、肌肉紧张、恶心反胃和出汗等身体反应。当我们处于焦虑之中,我们可能面目僵硬,手足无措,全身肌肉紧绷,一副准备出战的紧张模样。

那么引起我们焦虑情绪的有哪些原因呢?

现代人身陷焦虑的四个普遍原因

1、与他人攀比,唯恐落人之后

如果说找出引起现代人焦虑的第一大诱因,我想属攀比心态无疑了。我们如果检视一下自己头脑中的想法,会体会到大部分的焦虑都来自于同外界的比较。

xx买房买车了,我却还租房住,每天挤地铁;

xx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宝妈了,我却还是单身;

xx已经实现财务自由了,我却每天为了生存在挣扎;

xx的老公体贴、勤快、懂得心疼人,我老公却是个直男癌......

拼房、拼车、拼娃、拼老公......好像只有看到自己过得比别人好,才会感觉到幸福,我们从与他人比较所得到的优越感中去寻找幸福,可是随之而来的,还有唯恐被人赶超、落于人后的焦虑感,而这种比较也必然带来人际关系的紧张以及人情的淡薄,以致于让我们更焦虑落于人后。

2、被他人灌输成功学,对成功急功近利,从而对人生持有单一、功利的价值观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不管做什么都讲究快速出结果,什么《一年内实现财务自由》、《七天教会你写10万+》、《科学减肥,实现一个月减重50斤》等此类字眼吸引着大量的、渴望快速实现自己梦想的人群。这是一个急于求成的时代,大家都在忙着寻找通往成功的各种捷径,却很少有人耐下心来扪心自问自己喜欢的究竟是什么。可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你越是急于达成目标,目标就越难实现,你越着急就会越失望,越失望就会越焦虑,由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说过:“我们一出生就签了现代契约,以成功为目的,鼓励人们追求更高更多,这并不难,因为人性中就有贪婪成功的焦虑背后是欲望的膨胀与内心的不安,它不是真正的成功,我们大部分人追求的成功其实并不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而是受父母、社会和他人的影响,这种追求是被动的、被迫的,是被裹挟在人群中,按照适者生存的法则走,去取得大家认同的所谓的成功。

3、对于无常的抗拒,包括生老病死等人生必经过程不能坦然接受

希阿荣博堪布在他的书《次第花开》中有这样一句话:现代人的普遍焦虑,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来自对无常的抗拒。我们总是希望人生能是百分百确定的,抗拒一切的变化,我们把生活抓得很紧,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能让我们神经紧绷,必须立即判断出它的利弊以采取相应的行动。可是人的一生就是在变化中度过的,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人事物,生老病死更是人生必经的过程,我们谁都没有办法祈求自己规避这一切。

为了自己拥有完整圆满的婚姻,对另一半恨不能实时监控;为了远离疾病做各种检查,吃各种药物;为了抗拒衰老,打各种瘦脸针,甚至整容;对于死亡更是忌讳至极,所有自认为不吉利的东西统统远离。一切努力只为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安全感和确定性,我们的初衷是让自己免于痛苦,但实际上所做的这些只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焦虑,关键是我们要知道无常并不是人生的一种遭遇,你只要找到解决方案就可以规避的。相反,它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可以说贯穿整个人生。

4、人的原始生存本能在作怪

在一个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世界,我们之所以还是常常感觉焦虑不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源自于我们过于敏感的生存本能发挥了不必要的作用。美国医学院助理教授马克·舍恩和职业作家克里斯汀·洛贝格合著的书《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就向我们详细分析了焦虑、不安等不适感受与生存本能之间的联系。

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所处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除了应对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窘境,还有自然灾害、危险动物的侵袭,与其他族群的斗争等等。为了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他们发展出了一系列应对各种威胁的生存本能,这些对于外界反应十分敏感的生存本能在原始社会帮助他们躲避很多危险,让他们得以活下来。

但是今天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不再处于过去危机四伏的环境中,但是我们还是被古老的大脑边缘系统所主导,它让我们自发地、迅速地采取措施应对危险,但其实当下情境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比如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的身体莫名其妙的出现了强烈反应:突然的心跳加快、发热或出汗、焦虑不安,可能只是因为你听到别人说的某句话,闻到了某一种气味,触发了对往事的回忆,这就是人体的本能反应。

如何应对这种普遍性的焦虑情绪

医学上有句话叫对症下药,对于焦虑也是一样,想要解决焦虑问题,就要针对引起焦虑的各个原因,逐一击破。

1、对于攀比心态造成的焦虑,我们要学会从与别人的比较中跳脱出来,尊重人的差异性,专注于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不管是把自己同他人比较,还是把自己的亲人同别人比较,我们要知道在这个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都有不同的习性、特点,存在如此多的差异性,没有谁能在所有方面比别人都差,同样的,也没有谁能在所有方面超过所有人。

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是大鹏,就扶摇直上九万里,是小鸟,就自由自在地飞翔,万物本性不是生来一致的,所以没有可比性,切记不要用爬行能力去衡量一条鱼的价值。

我们能做的就是将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在这方面,村上春树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在他的书《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每日一面跑步,或者说一面积累参赛经验,一面将目标的横杆一点点提高。至少是立志提高自己,并为之日日付出努力。我固然不是了不起的跑步者,而是处于极为平凡的水准。然而这个问题根本不重要。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一丁点儿,才更为重要。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村上春树几十年如一日的每天坚持跑步,并不是为了要超越谁,要取得怎样惊人的成就,只是因为喜欢,只是享受每天不断进步带来的成就感,而这种专注于自身成长的心态也让他多了几分从容、淡然,定义了自己的人生哲学。

2、对于急于求成者,我们要明白,成功不是人生唯一的追求,我们不能仅有这一种功利的价值观,而同时我们也要对于所做的事情具备足够的耐心,要立志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人生的目的绝对不止成功这一种,因为从大概率上讲,成功注定是少数人的,那么身为大多数的我们的人生就全然没有意义吗?显然不是这样的,每一个人无论所处何种行业,都有他自身的价值,我们不能抹杀掉大部分人的贡献,去恭维那少数几个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

另一方面,对于我们当下所做的事情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急于想要立竿见影的回报,学会延迟满足。就像竹子定律,竹子用了四年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的生长。仅仅用了六周就涨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所以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要知道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是付出很多努力却不一定有结果的日子,而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扎根。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大家都知道金子总会发光的,但大部分都在想怎么发光,很少有人在想如何成为金子。”真正优秀的人,一定不是锋芒毕露、急功近利者,他们能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并且相信时间不会亏待任何一个真正努力的人。

3、对于人生的无常,我们能做的只有接受,这不是消极的被动状态,而是一种对于生命的臣服。

当代心灵导师埃克哈特·托利写过一本著名的书《生命的力量》,这本书中对于臣服有这样的描述:

对于有些人来说,臣服可能很消极,意味着失败、放弃、无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迟钝、退缩等。然而,真正的臣服是与这些完全不同的。臣服是一种顺随生命流动,而不逆流而上的简单而又深刻的智慧。如果你突然感觉到非常轻松、清晰和宁静,那么,毫无疑问就是你真正地臣服了的信号。

人生无常,我们要学会向这一事实臣服,承认痛苦的必然性,看似悲观消极,实际却蕴含着强大的行动力和正面向上的能量,因为对于痛苦的逃避只会加重我们的焦虑和恐惧,承认痛苦是正常的,我们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我们可以掌控的事情上。

王阳明有一次看见一位友人坐立难安,万分焦虑的样子,就上前询问他遇到了何种烦心事,原来这位友人的孩子生病了,他心里万分焦急,担忧孩子的身体状况。

这时候王阳明劝慰他说:“此时正是你修炼的时候,以前学的东西,只有在遇到事情时想着去应用,才是真正的学到了。孩子生病了,做家长的心里难过是正常的,可是凡事都有个度,如果只知道一味的悲伤,就是存了一点私意,认为为什么是我的孩子生了病,为什么我要经历这些痛苦,这样只会让你的痛苦加重。当你能去一点私意,认为芸芸众生生病这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我们要接受这一事实,它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去面对解决它就可以了,这样你会淡然得多。”友人听罢,悬着的心当即松了下来。

尼采也表达过同样的观点:“所有必然的东西,都不会使我生气,爱命运是我本性的核心。

亦如济慈所说:“承受所有赤裸的真相,平静的正视境况,这才是至上的美好。”

当然臣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会经历批判、操控、抗拒、任由事态发展、自我欺骗、接受现实,采取行动等不断反复的过程,但是为了内心的安宁与幸福,我想这个过程是值得我们去好好体会和实践的。

4、通过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做刻意练习,逐步改变顽固的生存本能

在《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这本书中,作者给出了几个小方法帮助我们降低对于不适因素的过度敏感,进而缓解我们的焦虑情绪。

培养感恩情怀:感恩来自于大脑边缘系统,也是原始生存本能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培养感恩情怀来影响大脑边缘系统对不适因素的体验,可以记录下三到五个让你感激的事情或经历,当我们感觉不适时,仔细回想这些事情所带来的感恩的感觉,这样就能将不适因素与焦虑之外的感觉联系起来。

尝试放空自己:当空闲的时候,我们一般很容易感到不安和焦虑,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更喜欢保持忙碌的状态。其实我们可以尝试在一天中抽出一小段时间,可以是十分钟或半个小时,这段时间什么都不想,放空自己,以此来慢慢驯服原始的生存本能。

拓展你的心理舒适区:心理舒适区就好比肌肉,是可以通过锻炼来增强的,我们可以尝试每天做一些小的挑战来拓展自己的舒适区:读一本你觉得有点晦涩难懂的书,每天走不同的路线上下班,去一家从未去过的饭店用餐......

当我们对焦虑不再只是一味地唯恐避之不及,而是对它多一分了解,多一分觉察,我们的内心也会慢慢变得淡定、从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sMxfG4BMH2_cNUgTsj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