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少年往事

2020-06-10   南京生活研究小组

原标题:南京少年往事

南京入梅了

小雨淅淅沥沥

心情有些低落

恰逢同学打电话 叙旧

2个人回想起年少时在南京的日子

不胜感慨......

人总是由小到大,不断成长着的。我们小时候觉得让人震撼,让人激动的事物,长大以后再看,或许就会变得很平淡。

身为一个南京人,不敢说自己见多识广,但心里也确实保存着一些儿时的记忆,记忆里的事物现在大多还在该在的地方,有的变了不少,有的则保持原样。

偶尔,我也会去这些地方看看,怀个旧。

只不过......只不过和儿时相比,它们似乎已经褪去了儿时的那份光辉。

少年宫的小缆车

缆车(其实我不知道这个叫什么)是什么呢,这种车离地很高,有轨道,2个人脚踏前进,中间可再坐一人。

小时候就知道2个地方有这种缆车,一个在玄武湖儿童乐园,一个就是中山北路上的青少年宫。那时我爸喜欢去少年宫下棋,我也会过去玩玩缆车。因为是围绕整个少年宫(包括小湖),缆车的下方就是路过的行人,非常刺激。

后来高中去了珍珠泉,玩过小过山车以后,对这种索道就完全失去了兴趣。

最宽广的:幼儿园的操场

幼儿园以前的操场有多大?在我的印象里,那个操场犹如草原一般宽广。

省级机关幼儿园,不知道那时的小伙伴还记不记得,操场上有一个超大的组合运动器械(93年左右时,南京学校很少见到那么大的),什么吊环、绳索、爬扛,样样都有。

那时我曾做过一个梦,梦里我和一群小伙伴在幼儿园的草坪广场上玩, 这时候天上打雷了,大家一起找地方躲雨,走了好长好长时间,才走到一座库房一样的大楼中。

3年前,当我偶然坐车路过幼儿园的时候才发现,操场已经变成了教学楼,而那座教学楼的面积远远没有我印象里的大。不光是我上过的这所,南京其他的幼儿园还有小学似乎都比记忆力的小了。

到底是我长大了,还是那个操场变小了?我不知道。

最震撼的:大行宫会堂

感觉童年里的很多大事都和大行宫会堂有关

1995年,《狮子王》 在南京的大行宫会堂上映(首映?)。作为第一部引入中国的国外动画大作,《狮子王》在南京的热度相当的高,大部分小伙伴都知道这个消息。

那年我才6岁。

95年的大行宫会堂门前还是一片荒草地,但会堂里真的超大!进去后,大厅里全是卖狮子王毛绒玩具的小店(有门面的小店,不是小摊),感觉和过节一样。

电影本身也很震撼,那屏幕曲放到辛巴被举起,歌声进入高潮时“看这世界在转,永远不停息~”我眼泪都下来了。回来时我托妈妈买了一卷狮子王的原声磁带(贩子在三轮车上卖,和现在卖菜的差不多),家里找找应该还在。

现在?现在南京任何一座电影院都没办法带给我这样的感觉,那种激动和感受人生能有几次?

最吸引人的:大华

那时的木门

小时候明明没那么文艺,但大华在我眼里,一直都是个很神圣的地方(真话),原因有2个,一个是大华的门面不同于其他电影院,很深邃(当年内部的装饰不像现在这样亮堂堂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里面有一排街机......

不得不说,早年的大华虽然装修落后,但在经营上很与时俱进,现在哪家电影附近没游戏厅?

我在大华就看过2部电影,《小鬼当家3》和《蜀山传》。去看的人都还算多(2000年左右的大华还是有人气的),看《 蜀山》时清楚的记得,开场关灯前半分钟左右,脚前忽有巨物擦过我的腿部,低头一看,木质横条的地板上,居然蹲着一只大老鼠~

现在的大华装修一新,但我没进去过,感觉里面没了时间的味道。

不进去归不进去,不过每次路过大华门口,那个封闭的售票口依旧会让我停下。小时候一直很好奇,里面的大妈是怎么把电影票分出来卖掉的?

对了,现在那个售票口也没了。

最诱人的:松鼠桂鱼

为什么就是找不到马祥兴的老照片?

那时的马祥兴还在鼓楼,每到家庭聚餐或者过节的时候,我的爷爷都会带我们去那里搓一顿。大家都说马祥兴的美人肝好吃,不过那时我最喜欢的还是松鼠桂鱼,直到现在还没变。

现在,马祥兴已经搬到了云南北路,偶尔也去过几次,不过他们家的松鼠桂鱼已经没以前那么好吃了(美人肝好像也是)。应该不是厨师的问题,也许是我口味发生了变化。

也有可能,是因为餐桌边再也没有爷爷的缘故吧。

最珍贵的:1元钱

那家小店已经变成了菜馆,我不好意思去问~

1元钱能买什么?对我来说就是20块可乐糖和一碗馄饨。

当年小学有位女同学,天生丽质的那种,家里开了一家排骨汤馄饨店(大砂珠巷小区里),每天放学以后,一个班6到9个男生就会冲过去喝馄饨,一边喝一边拿出强手棋玩,磨上半小时才回家,小时候没少为这事儿挨打。

现在的1元钱能买什么?买一包餐巾纸吧。小学门口的那家店好像还是那个女生家人开的,但我再也没去过。

最好玩的:无轨电车

到现在都不清楚售票员是怎么在人堆里算车票钱的

知道无轨电车最好玩的地方是哪里吗?

当然是中间那个用皮套包起来的地方咯。当年坐车最喜欢的就是到鼓楼大转盘的时候,因为到那里车子要拐一个大弯,中间部分就会一边发出“kong !dong!”的声音,一边扭动起来。那时我就会跑到中间的圆形(是圆形吗?)连接部分,假装自己是在冲浪,怎么玩都不腻。

无轨电车淘汰以后,只有双层的特1让我激动过(抢2层第一排的那组位子)。现在100路有了很舒服的加长型,但我早已是见怪不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