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中下旬,南京长江五桥即将迎来建设中的重大节点——合龙,年底前正式通车。
转眼间,南京长江大桥,已有五座。
他们中的老大,已经褪去了当年的光芒,有些苍老
但是,不管你是否经常经过、记起它
南京长江大桥,都是南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
晚清政府和北洋政府都有过建桥的想法,但缺钱缺技术。1918 年,北洋政府请法国桥梁专家进行建桥的勘测,没有结果。
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用10 万美元请来美国专家来考察,但人家表示南京段不可能建桥。1936 年和1946 年,国民政府也都动过建桥的念头,但遇上了日本侵华以及内战。
2.
在设计初期,曾出现过“南京江底隧道方案”, 还参考了日本京都大学村山朔郎教授的《南京-浦口扬子江河底隧道计划报告书》。方案的选址在梅子洲一线,采用单线铁路的建造模式,如果公路通行,则需另行建造。在简略方案中,设计者提出,由于隧道的埋藏深度不符合防空要求,因此在进行初步设计时,应考虑另外加置防护层。
考虑到技术和费用问题,隧道方案被放弃。
3.
大桥本来设计净空高度为26 米,有部门提出24 米就能保证万吨轮通过,于是铁道部在修改方案时采纳了24 米的方案。
但海军和航运部门有不同意见,邓小平决定维持24 米,但仍有反对意见,最后周恩来拍板决定了24 米。
4.
最初有人提出建6 车道,因为当时汽车很少,方案被确定为4 车道,宽15 米。
后来方案还做了几次变更,一度被改成8 米,后来又改为12.3 米。折腾了几次后,最终还是改为15 米。
长江大桥建设场景
5.
1964 年9 月,大桥工程遭遇建设中的最大危机:在秋汛洪水的冲击下,5 号和4 号桥墩悬浮沉井的锚绳先后崩断,自重6000 多吨的沉井在激流中作最大幅度60 米的周期性摆动。大桥面临着沉井倾覆的危险。
工人在洪水中冒着生命危险,连续抢险近两个月,采用“平衡重止摆船”方案使大桥转危为安。
6.
南京档案记载:1967 年,南京长江大桥二处、四处的“八二七”抢夺了守桥部队的武器。
据1967 年《南京长江大桥工程情况及今后意见的报告》,大桥工地上数千名职工形成两大派:“新工总”和“八二七”。
武斗导致很多工人离开,工程几乎停顿。发生抢枪事件后,“部队战士思想情绪低落,思想工作难做。”最后许世友派部队入驻工地,调解两派矛盾并参加施工,大桥建设得以继续进行。
7.
南京长江大桥1958 年开始进行勘测设计,1960 年动工建设,1968 年建成通车,历时10 年,总费用2.87576 亿元。
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600 亿元。如果按照现在物价水平测算,投资至少300 亿元。
长江大桥最早的设计效果图
8.
桥头堡原来设计成为尖式桥亭,后来改成三面红旗,反映了当时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时代特征。
周恩来指示,一定要红旗,而且要永不褪色。但景德镇的瓷器,烧不出鲜红色的釉彩。最终选用了红色玻璃钢。
因为玻璃钢有碎裂掉下的危险,几年后铲除,直接刷红漆。
9.
1968 年12 月29 日,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次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三分之二版面报道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消息,剩下的三分之一版是关于新的氢弹试验成功。
而当年新华社报道称,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工人阶级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胜利建成的。
10.
1969 年9月21日凌晨1点40分,毛泽东主席由南京军区司令员、省革委会主任许世友陪同,视察了南京长江大桥,并接见了守桥部队的部分干部、群众。
11.
人教版(1970 年) 小学语文第五册课本正文前的画页上, 第一页是“我爱北京天安门”, 第二页就是南京长江大桥。
课本中也有《南京长江大桥》这篇课文,“ 清晨,我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今天的天气格外好,万里碧空飘着朵朵白云。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
邓小平陪同金日成率领的代表团参观大桥
12.
1975 年4 月23 日,副总理邓小平陪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参观南京长江大桥。
当时,有小学组织春游去看大桥,于是临时该去玄武湖,发现满公园都是乞丐,说是有外宾访问,不让他们上街要饭。
13.
1991 年1月25日下午1点多,溧阳市的一名个体运输司机,酒后驾驶一辆卡车由北向南驶上南京长江大桥,突然斜刺冲向路左,越过40多厘米高的人行道路坎,将6米多长的铸铁护栏撞断,从70米高的桥面坠入江中。
这是南京长江大桥发生建桥以来第一起汽车坠江事故。
14.
1992 年11 月25 日, 高沟大曲的广告牌出现在南引桥40 根玉兰灯柱上。
这是广告第一次登上长江大桥。 《中国青年报》在1993 年2 月5 日的头版头条报道《南京长江大桥能不能做广告》。
15.
2006 年5 月27 日深夜,两名哨兵抓获一名形迹可疑的人。此人供出自己是河南禹州人,在老家与父亲发生矛盾后,残忍地杀死了老父,逃到南京,想要通过炸毁大桥发泄对社会的不满。
他刚刚把23公斤烈性TNT、20多枚雷管及导火索等爆炸物隐藏到109号桥墩下,就发现巡逻的武警走了过来,本想先躲避一下,不料被抓获,这起可能的重大事件被扼杀在萌芽中。
如今,南京长江大桥只与一个字联系起来,那就是“堵”。
五桥的出现也意味着,南京长江大桥在南京本地的地位,从实际意义继续走向象征意义。
不过,身负如此制作故事和传奇,足以让我们永远的记住这座桥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