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和同事不小心聊到了以前的电视剧
讨论半天,结论就像标题说的那样
那时的电视剧啊,CP、八卦都不是重点
把生活剥开来、揉碎了给你看,才是他们的真活儿。
编辑部的故事
“冬宝,干什么呢?”“想戈玲呢。”
《编辑部的故事》真的很经典。
只是由于年代(1991年)和受众问题(不是单纯的合家欢),在传唱度上低于 《我爱我家》。
和《我爱我家》不同, 《编辑部的故事》的笑点更多集中在”讽刺与幽默“,有那么点英剧《是,首相》的味道。
不过, 《编辑部的故事》的台词明显更接地气儿,更泼辣就是了。
《编辑部的故事》足够生活化,除了必要的喜剧效果之外,没有“情理之中”的反转, 卡拉OK、下海、侵权、征婚,把剧里剧外的人整的不要不要的。
李东宝和 戈玲之间的感情,余德利商人气和贫嘴的习惯,牛大姐典型的中年妇女式叨叨,还有刘书友温和到儒弱的性格。
当然,还有一看就是领导的陈主编。
但优秀的剧情加上优秀的演员,让这部剧成为了经典。
小时候看过的人现在再看,眼睛发酸
小时候没看过的人看了,心中估计也会被震撼吧
我爱我家
90年代国产情景剧扛鼎之作,同期《成长的烦恼》也在热播,两边分庭抗礼,可见这部剧有多火。
和编辑部的故事相比,《我爱我家》表面上更轻松,更简单。
编剧:梁左、英壮、梁欢、臧里
导演:英达
演员:文兴宇,宋丹丹,梁天,杨立新,关凌,沈畅,赵明明,蔡明,张永强,李眉,英若诚,张瞳
我和你讲,现在大家已经没有看演员表的习惯了,更多只是盯着几个人追剧。
放以前, 就放预告,黑屏白字,不用给画面,把这些人的名字打上去,收视率就稳了!
先说搞笑的方面,内容太多,单提一下 傅明老人
文兴宇爷爷演的,买空调时各种耍赖,弄家庭食堂。
还有家庭吉尼斯纪录那集,文兴宇爷爷得意的来了一句”我(抗战时期)杀过人~“害的宋丹丹演的妈妈以为xx河下面的无头女尸就是他做的。
再看生活化,拿贾志国举例把, 贾志新太明显了,没意思。
在贾志国身上,你能看到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的骄傲与短板。
看着别人下海,想突破,看看饭碗,忍住了。
也想往上爬,等到剧快结束,才混到一个带“长”字的位置,激动得不行,过几天又回到了唯唯诺诺的样子。
想想他,再看看自己
是不是感觉就算多了这么久
人和社会,还是那样?
网虫日记&都市男女
2000年左右,网络开始普及。电视剧也开始尝试一些更加新颖的题材。
一些天才级别的编剧也开始崭露头角。
很多人都以为宁财神的处女作是《武林外传》,其实2001年时宁财神就已经参与制作了《网虫日记》,质量还算不错,但没有大火。
剧情是三个喜欢网络的年轻人在网上和现实中闹出的笑话、“网虫”和游戏当时还挺新颖(片尾的三角洲部队~),不过和现在比自然是差远了。
剧的一大特点就是黄晓明,这是教主演过的唯一一部情景喜剧了吧?
那时教主的笑容,青涩中略带爽朗,青年形象深得喜爱。
《网虫日记》没火,之后的 《都市男女》也是处于质量不错,热度一般的状态。
编剧还是宁财神,演员有姚晨、沙溢、喻恩泰。当时这几位么得咖位的,完全是靠着编剧和演技在播。
从这里开始,《武林外传》的组合已经有了眉目。宁财神前卫的搞笑风格也在这部《都市男女》开始爆发。
酒食客还记得某集,女老板乔安娜半夜练歌被当成闹鬼那段,这么精彩搞笑的桥段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可惜, 宁财神走错了路啊。
东北一家人
还有多少人记得李琦吼的那句”翠花,上酸菜!“
讲真,比雪村吼的更有东北味儿!
2001年英达导演的电视剧,南京台、江苏台都播过,本土化的情景喜剧能在全国火起来是非常难得的,《东北一家人》就算一个,另外还有《杨光的快乐生活》和《傻儿司令》。
李琦、金珠、巩汉林、吕小品和张丹露。颜值除了 张丹露都不指望,但演技方面就很好说了。
剧里每个人的性格都非常鲜明,巩汉林的老婆一句话不说,站那里就是个母老虎。
张丹露演的牛小玲喜欢新潮,李琦自己则是个脾气很大但又会耍宝的逗比。
东北地方特色带来的新鲜感,普通工人家庭,再加上三代同堂。 英氏喜剧在这块要拍不好才是奇怪的。
更重要的是,和之前提到的几部剧相比, 《东北一家人》是接地气接的最狠的。
沈腾当年好歹也是小鲜肉,往剧里一放~
你看看这气质,直接改火烧了。
《编辑部的故事》会拔高主题去阐释社会和人生。
《我爱我家》会设置情节(家庭吉尼斯)来制造笑点。
《东北一家人》就是实打实的家长里短,拔都拔不上去,家里上不了台面的那点事儿,他全给你抖出来。
当年能和《橘子红了》《流星花园》一起霸占晚间档,还比他们活的久。
这部 《东北一家人》有多强,大家心里应该有数了吧。
红苹果乐园
2003年播出时人气高,评价褒贬不一。
2000年开始,随着《流星花园》和各种偶像剧的播出,cp、颜值、粉丝等概念开始成型。
《 红苹果乐园》也是借着这个势头,推出了属于自己的“F5”
毕竟都是一女主多男主的类型,所以《红苹果乐园》总是被拿来和《流星花园》对比,其实两者区别挺大的。
《流星花园》是日系偶像剧本土化。 《红苹果乐园》是清新校园剧,后者没那么腻歪,话题性上欠缺一些,后期剧情也开始狗血化。
对音乐狂热爱好的天野,充满运动细胞的可豪、理财幽默大师子衡、异性缘特佳的先勇和气质男孩咚咚,这几个人的校园气息比F4浓很多。
女一萧晴和女二玲达(黄圣依)在性格刻画上也各有特色。
女一萧晴85年的姑娘,当年很火。现在还在拍剧,但人气不行了。
黄圣依的三个高光时刻(不包括现在的乘风破浪),《红苹果乐园》《功夫》《碧血剑》。
在 《红苹果乐园》播出时明明是女二,人气却是女神级别。
总的来说, 《红苹果乐园》剧情还行,也在试图打造偶像组合,算是电视剧侧重上的分水岭吧。
话说, 《红苹果乐园》这样的清新校园剧,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
满打满算6部剧,前5部都是情景喜剧类型,后面一个是 校园剧。
都是现在少见的电视剧类型。
情景喜剧可以理解为受众群缺失,编剧断档。你想啊,马大姐、炊事班、武林外传也都是几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呢?
校园剧......这种酸酸甜甜的剧很早就被《来自星星的你》们给霸道的干掉了。
毕竟人家的世界观更有趣,狗粮狂撒也比学生藏着掖着的感情来的带劲儿。
但你再回头看看这些剧的时候就会发现,
这些剧就真的是在和你讲故事。
明明没贩卖情绪,也不炒作什么明星。
可就是好看,很高端的”好看“,
每年都看,永远都不会腻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