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剧情的推进,当何孚被抓,代表着争斗已经从雷佳音演的张小敬与易烊千玺演的李必这两个与狼卫,龙波的争斗慢慢转移到林九郎与太子之间的争斗,幕后的高手不再凭空过招,而是进入肉搏战。
何监也被请到了右相府,那何监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呢?
何监的原型就是唐朝著名的诗人贺知章,他写的诗被大家最为熟知的有两首,一首就是剧中反复被吟诵的《咏柳》,记得当年老师在分析这首诗的时候还特加突出裁这个字用的好。当然剧中的《咏柳》已经被作出不同的解读。还有二首就是《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他特别喜欢给人起绰号,而且绰号起的别人都很受用。比如李白就被他称为谪仙人。这个绰号李白很是受用。当年李白写过一首《对酒忆贺监二首》中就有一句: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殷践猷是大书法家颜真卿的舅舅,阴阳数术医方刑法等等无一不晓,就是一台电脑,所以他被贺知章起了一个绰号叫“五总龟”。这不是骂人的词,这是赞美的话,赞美他博学。
贺知章称之曰“五总龟”。龟千岁一总,问无不知,为秘书省学士。——《夜航船·文学部·博洽》
他最后担任的官职叫“太子宾客”。有些人一听这官职可能觉得怪怪的,但这官不小,是正三品。
十二 月乙酉,太子宾客贺知章请度为道士还乡。——《旧唐书·本纪·卷九》
这里的十二月是天宝二年的十二月,也就是《长安十二时辰》中设定的时间背景的前一年。
太子宾客这个职位一共是四人,这个职位还与刘邦有关系。当年刘邦想废掉吕后生的太子,但吕后强迫张良给他出主意,请了四人老头作为太子的宾客,刘邦只好放弃这个念头。太子宾客到唐朝就成了一个官职。主要负责: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宴会则上齿。
所以贺知章是太子一伙那是肯定没有错了。
他的申请退休报告挺有意思的,那就是我要回家当道士去了。在唐朝当道士是一件荣耀之事,道家学派的著作在唐朝是作为开科取士的教科书。比如剧中出现的元载,他就是因为精通庄子、老子、列子、文子之学说才中的进士。贺知章的申请报告在天宝三年被批准了。
庚子,遣左右相以下祖别贺知章于长乐坡,上赋诗赠之。——《旧唐书·本纪·卷九》
上赋诗赠之,这个上自然是唐玄宗李隆基了,皇帝都赠诗相送,自然可以看到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同时让左右相相送,这级别也没有谁了。
左相是李适之,这个人在剧中就以原名出现,他与贺知章,李白、以及剧中出现过的被狼卫杀掉的焦遂并称酒中八仙,他是李世民的的曾孙,天宝六年服毒自尽。
右相就是剧中的林九郎,也就是现实中的李林甫。他还写了一首诗送给贺知章。李林甫是有文化,但比起那群文化人来说,他就是个文盲。所以他特别不喜欢这些文人,他只喜欢武人,小人。像杨国忠,安禄山等人都是他提拔的。
我们来看一下李林甫写的怎么样。他写的题目叫《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挂冠知止足,岂独汉疏贤。入道求真侣,辞恩访列仙。
睿文含日月,宸翰动云烟。鹤驾吴乡远,遥遥南斗边。
从这诗中也可以看出,李林甫的确与贺知章的交情很浅,他只是简单地说了一些当道士的一些逍遥快活,连与自己的私交都没有谈到,或许他们之间就没有私交,只是点头之交,因为不是一路人。
相反李白的这首《对酒忆贺监二首》让人看出李白与贺知章之间的深情。
上来第一句就是: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唐玄宗也就是剧中的圣人,也写了一首赠贺知章的诗,从诗中可以看出贺知章在唐玄宗心中的分量还是挺高的,作出的都是正面的评价,诗的题目叫《送贺知章归四明》
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
贺知章的退休待遇还是很好的,当时唐玄宗让他的儿子担任会稽郡司马以方便照顾年老的贺知章。回家之后不久就病逝了,终年86岁,这个年龄在古代也是很高寿了。
贺知章真正拿手的不是诗,而是书法,他与草圣张旭并称吴中四友,他的书法在当时一字难求,对后世来说他是一个低调的书法名家。
贺知章的性格是开朗的,不像剧中那样的深沉。当时工部尚书陆象先对他的评价就是:
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 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
李白也称其风流贺季真。
太子即位之后对贺知章的评价也非常的高,器识夷 淡,襟怀和雅,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最后赠礼部尚书。
所以如果编剧没有更改的话,这一次何监的结局应该是有惊无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