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刘禅鞠躬尽瘁,他不但在刘备托孤时稳定了蜀汉的局面,他死前还安排好接班人,使得刘禅接下来的几十年基本平安无忧。他提拔的蒋琬,费祎,董允都十分贤良,在《华阳国志》中将这三人加上诸葛亮合称为“蜀中四相”。他留下的武将姜维也是后来抵御魏国的的中坚。
但是后来蜀汉为什么慢慢走下衰败,主要原因是刘禅宠信一个叫黄皓的宦官使得诸葛亮留下的根基一点一点被毁掉。那么黄皓为什么能做大,除了刘禅的宠信之外,还有谁要为此事负责?
黄皓这个人很机灵也很狡滑。他有实力吗?没有,有的只是一颗讨好刘禅的心和左右逢源的想法。
刘禅并不是后来才喜欢,而是很早就喜欢这个宦官。
宦人黄皓,便僻佞慧,汉主爱之。——《资治通鉴·魏纪·魏纪六》
有人觉得诸葛亮死后,刘禅就自由了,没有人能管得了他。
这个想法是错的,起码从公元234年诸葛亮死时到公元246年,这十几年,刘禅还是很规矩的,黄皓虽然得到宠信,也无法有大作为。
为什么黄皓这么多年没有作为呢?
因为当时有一个人还活着,这个人就是连刘禅都怕的人,他就是董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刘禅想再弄一个老婆。
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三国志·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
所以刘禅是很怕董允的。这个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是有明确记载的。
董允是刘禅当太子时的东宫旧臣,刘禅知道董允刚正,所以久而久之就生出畏惧之心。
黄皓也受到董允的打压,因为董允有这个资格。
允上则正色规主,下则数责于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资治通鉴·魏纪·魏纪六》
董允死后,主政的费祎提拔了一个名士之后。负责“月旦评”之一的许靖兄弟的外孙陈祗接任尚书令。
稍了解“月旦评”的人都知道这个榜的分量。最出彩的自然是对曹操的评价:乱世之枭雄 ,治世之能臣。
陈祗这个人不是一个正直的人,他是一个很乐意拍皇帝马屁之人。陈祗在位不是很长,但是刘禅很喜欢。
陈祗死后,刘禅给出很高的评价。
祗统职一纪,柔嘉惟则,干肃有章,和义利物,庶绩允明。命不融远,联用悼焉。《三国志·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
诸葛亮鞠躬尽瘁也没有看到刘禅痛苦流涕,而没有看到刘禅给出这么高的的评价,反而去查了诸葛亮的家产。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董允死后,刘禅不但不念其功,反而恨其管自己太严,一提到董允,心中痛恨不已。
怪不得司马昭会给刘禅的评价: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陈祗一上位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黄皓联手,一内一外相互呼应,也就是此时黄皓正式走向专权之路。
公元253年费祎也遇刺身亡,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管得了刘禅,自然也就没有人能制约黄皓。这两个昏庸之人终于放飞自我了。
黄皓上位之后,大批官员纷纷投靠他门下。虽然像姜维,董厥,诸葛瞻这些人尚有实力与黄皓对挑,但因为刘禅太过于宠信而无果。
姜维当年曾经直接和刘禅说:皓奸巧专恣,将败国家,请杀之!
姜维高估自己在刘禅心中的影响力,姜维不是诸葛亮,也不是董允和费祎,刘禅虽然没有生气,但是却为黄皓进行辩解。
汉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每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资治通鉴·魏纪·魏纪十》
既然姜维已经把脸撕破,黄皓自然也开始行动,右大将军阎宇一直和黄皓关系很好,是多年好朋友,所以他就开始谋画怎么让阎宇取代姜维。
姜维自然知道这么直白后,刘禅还帮着辩护,此事肯定坏了,干脆来了一个种麦沓中,不敢回成都。这为后来失汉中,邓艾奇袭成都埋下了伏笔,因为整个指挥系统不顺了。
除了打击姜维,黄皓连刘禅的兄弟也不放过。
刘禅还有二个兄弟,一个叫刘永,一个叫刘理。刘永为人正直,得罪了黄皓。黄皓就开始制造刘禅与刘永之间的隔阂,最终使得刘永十多年无法见刘禅一面。
至于如《三国志》作者陈寿这样的小官,黄皓随手一打压,就能让他无法有出头之日。
刘禅投降之后,还坚守巴东的太守罗宪,也是因为得罪了黄皓被从成都赶出来。
罗宪以区区孤城,面对东吴的连续进攻,特别是东吴后期名将陆抗的攻击,在城中一大半人染上瘟疫,却无援兵的情况下,枯守孤城六个月之久,如果此人放在成都担任要职,也不至于不战而降。
回过头去看诸葛亮的《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诸葛亮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刘禅他不走汉朝复兴之路,却走了桓、灵两帝的昏庸无道之路。不知道他死后见到刘备,会怎么样呢?
刘备在临死之时也赠给刘禅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禅听了吗?当然没有。
有人说刘禅的水平很高,不是无能之主,理由是他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在位超过四十年的皇帝的确很少见,董允是246年死的,费祎是253年死的,陈祗是258年死的,陈祗虽然与黄皓勾结,但此时黄皓还没有完全专权,陈祗虽然佞上但不是混蛋,大是大非还是很清楚的,对姜维还是持绝对支持态度。此时一文一武合作还是比较愉快,姜维的北伐当时很顺陈祗的支持是很关键的。
这样算下来,黄皓真正一言九鼎是在258年之后,258年到263年也就是七八年左右。
短短七八年这两个家伙联手就把蜀汉彻底搞坏。所以并非刘禅有坐稳四十年的实力,而是蜀汉四大贤相,诸葛亮,蒋琬,董允,费祎,外加上陈祗一路护送下来。
前面三个是诸葛亮指定,陈祇是费祎指定。再接下来的七八年就是刘禅与黄皓胡闹的结果。
不得不说不是刘禅水平好,而是这家伙运气真是太好了。当然他的确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很尊重贤人指定的接班人。
刘禅到什么时候才醒了呢?
蜀之大臣无冀从者,惟正及殿中督汝南张通,舍妻子单身随侍。——《三国志·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
他才长叹认清郤正太晚,而郤正和黄皓差不多时间相伴刘禅,郤正不与黄皓作对,也不与他勾结,就这样周旋三十年之久。
观一国之盛衰,思为人之得失,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太多,这或许就是以史为鉴之妙处。至于黄皓到底是谁给的机会反而不重要了。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