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词描述的就是部分老年人的生活,那就是“返老还童”。尤其在心态方面,老年人变得格外依赖儿女,但是不管怎么说,老人到了晚年,依然要保持独立,这种独立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独立,同时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老人的晚年生活,要对自己负责,有3样东西不能轻易“和盘托出”
生活的重心要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过分关注子女
杨阿姨从自己儿子结婚之后日子不曾消停下来,早年丧夫的杨阿姨一直和儿子同住,打理儿子的日常起居饮食,事无巨细,哪怕儿子现在已经有了家,她也停不下来对儿子关心。但是这种关系已经影响了小两口的感情生活。
大到儿子的职业选择,小到儿子明天穿什么样的袜子,这些杨阿姨都要亲自上阵,儿媳妇叫苦不迭却又万般无奈,最终还是选择离婚逃离出这个家。
生活里还有很多“杨阿姨”,他们仿佛永远和自己的孩子捆绑在一起,在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孩子,也不论孩子是单身还是已经有家庭了,随时随地都要保持和孩子的“共生”。
这样一来,生活重心完全扑在了子女身上,殊不知对于儿女来讲,这就像是背负上了一座沉重的大山,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
其实, 老年人最应该关注的是本身,儿女虽然重要,但也要意识到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老人和孩子之间既要保持亲密又要保持一定距离,“雾里看花”才最美。
一生的积蓄要把握在自己手里,不能轻易放手
王叔叔退休前是个工程队的叉车司机,工作辛苦又有一定的危险性,好不容易熬到了退休的年纪,拿到了人生的第一笔退休金,有钱又有闲的日子眼看着要开始了。
这时儿子找到爸爸,告诉他有一个投入低但是收益颇丰的好项目,拉王叔叔一起入伙赚大钱,王叔叔起初还是有一定的戒备之心的,但是也架不住儿子的软磨硬泡,最终答应了。
把自己半辈子的积蓄都给了儿子投入到了这个“好项目”之中,“好项目”崩盘,这时候,儿子告诉他他们投入的那些本金全部人间蒸发,血本无归,王叔叔听了心脏病犯了被送进了医院。
“捂好自己的钱袋子”这句话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尤其是老年人。 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儿女,因为有时他们也会犯糊涂!
理智地选择,人生是给自己过得,不是让别人看的
今年才五十出头的赵叔叔,早在三年前就经历了丧妻之痛,妻子患癌去世,对赵叔叔的打击不小,经过三年的时间,赵叔叔也慢慢从悲痛中走出来,经人介绍认识了同样丧夫的刘阿姨,两个老人情投意合,想要相互陪伴安度晚年。
可是这却遭到了双方儿女的极力反对,赵叔叔儿女觉得刘阿姨是觊觎赵叔叔的房产和财产,刘阿姨的儿子觉得自己也完全有能力赡养母亲,不想母亲再次重组家庭,于是这件事就这么搁置了下去,结果两个老人也渐渐失去了联络。
其实, 老人选择和谁共度一生,完全应该跟随自己的本心,不能过多地受到外界的干扰, 老人们一定要和儿女划定界限,什么问题不能干涉,一定要讲明白,这样真的是对谁都好。
随着我国养老事业的蓬勃发展,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渐丰富多彩,异彩纷呈。从之前单一的树下象棋、门前茶话会,如今已逐渐转变成一系列文体活动,老人的晚年生活也同样平淡而充实。
老年人“颐养天年”的选择有很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接力年轻父母“带娃”,忙碌而温馨
现在90后的小夫妻们俨然成为了生娃的主力军,再加上国家开放了二胎政策,有“造人”计划的小两口也纷纷忙碌起来。可是忙碌的不仅仅是小两口,孩子要是生了,那么谁来带孩子又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无疑就是将“带娃”的接力棒传递给了老人,老人接过这个“任重而道远”的接力棒,同时也承担了不小的责任。接送孩子上下学是每天必备的功课,负责料理孩子的日常饮食。
“隔辈亲”让老年人们虽然辛苦但是却乐此不疲,进进出出,日升日落,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也一天天长大,老人们的鬓发也慢慢变白,一大家子忙碌而温馨,是岁月静好的模样。
相约养老院,共度夕阳红
网上流传了一个段子, “你不嫁我不嫁,养老院里蹦恰恰”“你不娶我不娶,养老院里唱歌曲”。
虽然这反映出来的是新一代年轻人的养老理念,但是不得不说,近几年我国养老业蓬勃发展,尤其是在风景宜人的地方,一些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养老院和康复中心拔地而起。
比起打理琐碎的家务事,老年人反而更偏向于选择在养老院颐养天年。只需要每月按时给养老院上交一笔养老金,便可以享受完备周到的养老服务,省去了打理家务的时间,就可以去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
结语:每个老人辛辛苦苦操劳一生,都是为了能在晚年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这一切,不仅需要自己的努力,更要抱着对自己人生负责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