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调查数据研究显示:从最近25年来看,孩子们的幸福感急剧下降,影响其“不快乐”的最大因素就是“过度使用社交媒体”。
孩子们逐渐在现实社会中远离人群,却越来越喜欢在网络上交朋友。
而除了手机,孩子们也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和兴趣爱好。
而回想8090年代的孩子们,夏天带着三五个小伙伴下河游泳,冬天穿一双棉鞋就在结冰的河面上打出溜滑。
就算是不爱社交的小姑娘们也都在家跟着母亲学习织围巾,编花绳,偷偷拿着母亲的化妆品画个大花脸,想想都十分惬意。
城市里养尊处优的孩子,到乡下放飞自我,宝妈看见儿子撵鸡不淡定
同事张姐的老公最近带着儿子回到乡下看奶奶,本以为孩子在城市里养尊处优惯了,待不了几天就会自己嚷嚷着跑回来。谁知道去了将近三天都没接到儿子的一个电话。
张姐觉得情况不太对,就在准备给婆婆打电话问问孩子的情况时,张姐无意中看到婆婆的朋友圈不淡定了。
那个原来在家看到蟑螂都“哇哇哇”大叫的儿子,居然在河里举着一条大鲤鱼笑开了花。
张姐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下河捞鱼的是我儿子?张姐立刻与婆婆视频通话,想要看看儿子的状态。
婆婆接通了视频电话开心地向张姐炫耀:你看这娃,靓滴很啊!(方言:帅得很)
张姐看到自己的儿子立马愣了,只见自己的儿子,头上戴着奶奶的花头巾,手里提着一个竹筐,身上脏兮兮的全是土,正高兴地撵着鸡跑呢?
等孩子假期过完回到家之后对张姐说:“妈妈,下次啥时候去奶奶家?”
张姐这才想到,现在的孩子确实没有什么可玩的,除了手机打游戏,就是面对一些冰冷不会动的玩具,早就失去了兴趣。
兴趣是教育最好的“引导者”,而孩子最大的兴趣就是玩游戏
玩游戏,就是要设计孩子喜欢的游戏,而不是非要从游戏中让孩子获取知识。
孩子对游戏的体验,往往体现在新鲜感和好奇心上,不管孩子是否能从中掌握和学习到一定的知识,孩子都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受到启发,并且从而对这项游戏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
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也能加入和同伴的互动,从而交到更多的好朋友,也能从小给孩子灌输团队协作的精神。
做有意义的游戏要比手机游戏更加吸引人,帮助孩子发现生活中更多的乐趣。
有时在孩子无聊,感觉到无事可做的时候,就是亲子共处或者与同伴同玩的时光。这时宝妈可以教给孩子们做一些科学小实验。
比如将废旧的光盘,用漂亮的便利贴装饰后,找一根较粗的水彩笔可以恰好穿过废旧光盘,然后在地上扭一下,就做成了一个小陀螺,最后两个人比赛,看谁的陀螺转得最快。
俗话说:手是打开心灵世界的窗户。科学实验是探索世界的方式,技能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能让孩子认真的思考与探索。
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很少能接触到大自然,也很少有可以玩耍的游戏,偶尔让孩子远离手机远离自己的家,到大自然去走一走,开阔一下自己的眼界,又能避免手机游戏对孩子的荼毒,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你怎么看待做游戏对孩子童年的教育意义呢?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交流讨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_FtVIXUBLq-Ct6CZkr0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