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当心!刚高考完的你可能已经被盯上了

2020-07-08     法治闽侯

原标题:【提醒】当心!刚高考完的你可能已经被盯上了

关注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啦

录取阶段即将来临

不少考生及家长想必都绞尽了脑汁

希望能上更好的大学

而这个重要时刻也是诈骗高发时段

以下几种骗局

请广大家长和考生务必看仔细

明辨网络谣言

谨防上当受骗

骗局一:伪造虚假查分网址

如今,高考查分的手段越来越多元,除了电话、短信等传统方式外,网站、微信、手机客户端等也成了新的查分渠道。不少诈骗团伙便利用考生和家长急于知道成绩的心理,实施诈骗。

案例:广东佛山一考生家长收到“学校”发来的短信,称点击链接就可查询孩子高考成绩。然而,该家长点了之后不但成绩没查到,银行卡内的5万多元也不翼而飞。

提醒:高考结束后,不少不法分子会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记录并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 不少所谓的查分网站暗藏木马病毒,考生或家长点开后,手机便会被植入木马程序,手机内的相关信息便会被不法分子获取,造成经济损失。还有的骗子会直接开价,要求家长支付500元至1000元的价格查询分数。

对此,警方郑重提醒,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里来历不明的链接。如果不慎点击,要立即卸载手机上的支付宝等快速支付工具,确保资金安全,并在备份手机通讯录等重要信息后,将手机重置或恢复出厂设置,或向专业技术人员求助清除病毒。

骗局二:花钱能买内部指标,能“补录”、“跳档录取”

骗子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高校招生人员,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在一些骗局中,骗子也会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声称只要愿意出钱,即使考生没上学校投档线,也能将其“操作”到相应学校读书。然而,当家长将钱款如数交完后,他们就卷款逃之夭夭。

案例:广东的杨先生收到一条陌生号码短信,对方自称华中理工大学某领导亲戚,现有3个招生“机动指标”,并称可以以“点招”的形式进行“低分高录”。 杨先生一看顿时心动,为了让二本分数线的女儿进入重点名校,于是主动按照短信信息和对方取得联系,并先后通过支付宝、微信向对方账户转账11500元。接到转账后,对方称不仅可以帮助入学,而且只需等待3日,就可将杨先生的女儿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然而3天后,杨先生却再也联系不上对方,于是报警求助。

提醒:高考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高考招生录取工作都是在网上进行,并严格执行已公布的招生计划,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现在全国各省市招生录用的是教育部批准的统一信息管理系统,都是电脑录取,考生分数没到投档线,无法提档,也不可能存在所谓的“低分跳档”录取。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一律不能相信。

骗局三:伪造录取通知书诈骗

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类似此类骗局的手法还有制造虚假的钓鱼网站,骗子的目的就是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

案例:莆田男子蔡某经人介绍认识了自称是河北省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副局长的程某。程某称自己有办法帮蔡某的两个儿子免考试分别到南开大学读专升本及硕士研究生。当年10月起,蔡某按照程某的“提点”,多次向程某指定的银行账户汇入学费。家长严某也想让自己一双儿女享受这种好事,多次汇钱到程某指定的账户中。同时,程某递给俩人一份南开大学录取通知书和一份文件。之后,小蔡等4人一起手持程某提供的录取通知书到南开大学报到,被告知录取通知书是伪造的。

提醒:此类骗局中,骗子的准备工作都会非常专业。不仅会使用和原学校相似的校徽、logo,还配备了所有的课程资料,填写的大学地址也和正版一模一样。为此,考生对于是否被录取,要通过官方网络途径核实。如果有疑问,可以拨打该高校招生办电话进行咨询,切勿相信自身没有报考的院校投递来的录取通知书。转账汇款时也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骗局四:海外留学有陷阱

骗子通过“广撒网”的方式向广大高考考生及家长发布可代办海外留学手续的信息,待有意向的家长与其联系后,通过虚假网站、黑中介等骗取家长巨额财产。

案例:佛山南海区大沥镇的李女士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出的短信:“您好!我是佛山市教育局对外招生办,如您子女有赴国外留学意向,可与本人联系。”按照对方提供的电话,李女士很快联系上了这位“董先生”。 “董先生”表示,除了帮助李女士孩子办理英国“杜克大学”的入学手续,还可以为其申请一笔交流生助学金。深信不疑的李女士随后通过手机网上银行,先后向对方支付了68000元人民币,最终发现被骗。

提醒:选择出国留学的考生,如果选择个人申请,要和国外大学实时保持联系,如果选择留学机构,要选择规模较大、证照齐全、市场信誉好、经营状态佳的留学中介,在缴纳中介费用时一定要谨慎,看清合同,不要被机构所谓的优惠折扣“冲昏头脑”。

骗局五:冒充军校招生

一些骗子冒称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国防生”的幌子,甚至通过伪造军队公文公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许诺教育部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

案例:广西南宁某中学考生张晓收到一封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生招生办公室”名义寄发的“国防生预录通知书”,称只要缴纳一定费用,就可利用内部指标,提前录取为国防生。 犹豫之下,他们将通知书拿到江南区人武部进行核实,最终被人武部识破。

该人武部对相关情况展开了调查,发现辖区不少考生和家长都遇到过类似情况:有的打着“国防部征兵办公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生招生办公室”等招牌招摇撞骗;有的假冒军校领导、军队机关工作人员等身份,吹嘘有“内部招生指标”;有的甚至把考生“招进”一些高校委培班或民办学校、技工学校就读,许诺毕业后安排到部队工作……

提醒:军校招生与其他地方高校招生一样,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军队和武警部队不允许任何个人私自携带招生公文,招生过程也不存在向考生或家长展示公文这一环节。缴费是诈骗的最终目的,考生及家长不要上当受骗。

骗局六:混淆高等教育类型

一些招生骗子故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等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蒙骗希望就读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上重点大学。家长花钱后,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入学之后方知上当受骗,就读的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等形式的教育。

案例:小黄高考时没有发挥好,妈妈姚女士在网上看到可以交钱直接上大学的消息,主动与对方联系,交了12000元录取费,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才发现,对方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而是成人教育的学历。

提醒:考生和家长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定要通过省教育考试院指定的查询渠道进行录取信息比照验证,对招生高校的办学类型进行确认,避免上当。

骗局七:高考阅卷有猫腻?

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前后,总有人炒作某地高考阅卷工作极不严肃,阅卷教师甚至不管对错,乱打分。事实证明,发布这些帖子的人往往是为博取关注,还有的是部分高考成绩落差较大或考试不理想的考生和家长武断地认为是阅卷出了问题,胡乱猜测。

案例:2019年高考前,一篇题为《惊人!!!中国高考判卷内幕,寒心啊!》的文章在网上热传。该文作者自称是“山西某中学教师”,参与过高考阅卷。在阅卷过程中发现,有一些阅卷老师为了赶进度,不管对错随意批改,而且复核者也未发现问题,甚至出现了“20分题被给0分”的极端情况。文章最后得出结论:“高考关系着考生的前途,但阅卷是考生的关口。考生能否顺利过关,不完全决定于学习成绩和答题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考生的运气,阅卷老师的心情。”

此文涉及高考内容,吸引眼球,在网上流传至少已经超过10年,内容严重失实。由于内容过于“惊世骇俗”,每年高考之后总会被好事之徒拿出来传播。2019年,教育部官网在盘点高考谣言时已对该文进行过专门辟谣。 

提醒:现行的高考“网上评卷”模式,从制度设计到实际操作充分体现客观公正。评卷教师要过“四关”:资格关、培训关、考核关和试评关。阅卷一般实行“一人评一题”、“双评制”,“双评”超过一定差值的,则提交第三位教师进行“三评”,确保评卷分数的准确和有效。此外,评卷系统还制定了严格的评卷质量监控体系,对评卷质量进行全程跟踪、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预警和提示等,确保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

虽然高考骗局年年有,但总是有人信以为真,陷入各种各样的骗局当中。高考是国家一项重要的考试,不容许任何机构和个人破坏高考秩序, 有任何疑问请直接与当地的教育部门、大学院校沟通,避免上当受骗。总之一句话, 莫轻信他人言,莫贪小便宜,堂堂正正走大道。

来源 | 清朗天空

版权归法治闽侯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BC8MHMBnkjnB-0zjYU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