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肠道菌群?
健康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称为肠道菌群。它们存在于身体各个角落:皮肤、鼻腔、生殖器、尿道或是消化道。
肠道内细菌总数多达100万亿,种类超过1000种,主要分布于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以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类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为主。大致可分为三类: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l 有益菌:主要是各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要素,他们不仅可以合成各种维生素,参与食物的消化,促进肠道蠕动,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长,还能分解有害、有毒物质等。
l 有害菌:梭状芽孢杆菌等为有害细菌,数量一旦失控,就会引发多种疾病,产生致癌物等有害物质,或者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引起肠道炎症。
l 中性菌:即所谓“中立细菌”,即具有双重作用的细菌,正常情况下在肠道内发挥“正能量”,如大肠杆菌、肠球菌等,在正常情况下对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或从肠道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就可能引发许多问题。
正常生理情况下,肠道内的各种细菌(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会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组合和分布,不同菌种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相互利用,使得肠道菌群在数量上和活性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这种生态平衡维持着人体消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当人体内外环境发生改变时,特别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肠道各菌群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敏感肠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细菌而乘机繁殖,致使有益菌、有害菌和条件致病菌的质与量产生变化,这种情况称为肠道菌群失调,当人体正常生理组合被破坏,而产生病理性组合、引起临床症状就称为肠道菌群失调症。
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失调(菌群失调)可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的高血压;而且科学家进一步指出,共生细菌尤其是肠道菌群在调节宿主代谢、免疫和炎症上发挥了关键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可与各种疾病相关,包括肥胖、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癌症、抑郁等。如何发现是否出现了肠道菌群失调,以下这些症状要谨慎!
肠道菌群失调会出现哪些症状呢?
一般来说,如果造成此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泻、便秘、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
1、腹泻
多数患者会发生严重腹泻,或以耗时长的慢性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所以,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过程中,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两种情况(1)(2),即要考虑是否很大概率上发生了肠道菌群失调症。
(1)突然发生上述类型的腹泻
(2)原有腹泻突然加重
腹泻多为淡黄绿色水样便,有时如蛋花样。不同微生物造成的腹泻情况大都有各自的特点,具体情况如下,可以对号入座:
2、便秘
如果人体肠道内的有害菌占了上风,那么在消化吸收的过程中,肠道运动就会受到限制,如,肠蠕动减慢,肠绒毛摆动减弱等,这时就很容易造成大量大便残渣藏在褶皱里,导致便秘。
3、口腔异味、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
益生菌参与胃肠道的消化,如果肠道菌群失调,就很有可能会出现腹胀、纳差、嗳气、口臭异味等情况。
由此可见,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如果出现腹泻、便秘、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临床表现,再结合肥胖、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癌症、抑郁等疾病的其他表现,谨防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症哦!
那么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症的原因有哪些?具体该如何治疗和预防呢?
御颐生下期为大家揭晓!记得收藏和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