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自己的日常生活吗?

2019-09-24   白露为霜ts

人什么时候喜欢上自己的日常生活了,才算是真正生出了人生智慧。——《半山文集》

好的生活,是自己喜欢的生活。有人喜欢说走就走的潇洒,有人喜欢偷得浮生半日的闲散,生活没有标准,幸福的途径不止一条。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是莫大的幸福。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定制我们的生活,理想和现实终究是有差距的。这段距离,可能需要我们穷其一生去填补。在填补的过程中,慢慢地,眼前的状态越来越和我们达成默契,我们不知不觉地适应了这种状态,沉浸在这种状态中,渐渐忘记了我们想要到达的终点。但,这并不是妥协,而是与生活握手言和。不较劲, 不拧巴,不纠结。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日常生活里其实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也常常令人觉得疲惫。

题主的描绘是这样的:有时会感到自己的生活其实很普通,发生的一些负面事件也很“大众”,比如和邻居、同事不睦,比如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比如被好友误会,被小偷偷了手机……遇到的这些事情,其实都不是什么非常要紧、非常严重的事,但也很难用“这是小事,无需在意”的心态去对待。 遇上这些事……找人大倒苦水很难,毕竟都是小事,为什么往往这种事堆在一块儿就让人觉得非常疲惫?要怎么做才能够调节遇到这类事件时的心情?

这就是日常生活。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琐碎的日常,谁也无法逃离的人间烟火。

很多小事情会让我们焦虑,被这些零碎的焦虑所左右的结果就是会感觉到,我的生活糟透了。认清了事情的真相,就不会被其左右。拥有足够阔达的心态去对待这些小事,需要足够地清醒。然后,一件事一件事地去解决它,先把它们分清主次,拣主要的,着急的事情排在前面去做。其实,无非是,问题,解决。

今年我又继续带毕业班,连续快十年了,每年的开学动员从未缺席,看着一届届孩子们来了又走,我就是那铁打的营盘,他们就是那流水的兵。我的孩子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快毕业了,孩子和工作的矛盾也是同样从未缺席。毕业班任务多,课多,下班时间晚,孩子经常需要站在校门口等我很长时间,我也需要每个学期去和同事换课,尽量让孩子等我的时间少一点。遇上孩子生病不舒服,简直是焦头烂额一般。但是,过后,再想起来,我的感觉是,我真伟大,应付得了这么多的事情。这种精神胜利法,让我觉得,日子很累,但也充实。我的同事们,都很好,他们帮了我好多,我的心里满满地,都是感激。

喜欢上了自己的生活日常,才是生出了人生智慧。其实我并不想要人生智慧,我只是想过得开心,活得痛快。

如果不能甘心于目前的日常生活状态,不妨试着去改变。

金星,1991年,被聘为美国舞蹈节编舞,同年作品“半梦”获美国舞蹈节“最佳编舞奖”。1996年,与北京市文化局合作创建了北京现代舞蹈团。1999年,成立了金星舞蹈团。2006年,创办了“舞在上海”国际现代舞蹈节。2006年,金星获英国普利茅斯大学达廷敦艺术学院荣誉艺术博士称号。2012年,获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等。

1995年,接受变性手术。术后短暂出现左腿瘫痪,康复后到上海作编舞工作 。

不想沉溺于不喜欢的生活,就勇敢去做改变。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杨丽萍(孔雀公主)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出生于云南洱源,以“孔雀舞”闻名,被誉为继毛相、刀美兰之后的“中国第二代孔雀王”。1986年凭借创作的表演独舞《雀之灵》而一举成名。2009年,凭借《云南映像》姊妹篇《云南的响声》成为中国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舞蹈家。2011年,获得年度女性榜样获奖和“影响世界华人”奖。

她活得像个仙子一样,也有人说她不生孩子,不像正常人。但喜欢她的人,更多。

过喜欢的日子,喜欢日常的生活,普通人,也可以。

我们不是舞蹈家,不是作家,不是音乐家,但我们也可以一边喜欢他们,一边喜欢自己的小日子。


日常琐碎,值得喜欢,日常惊喜,值得纪念,日常烦恼,同样可以有打败它们的成就感。

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值得尊敬,什么样的生活都会被人喜欢。我们都是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