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糯豆包妈妈(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美盲”指的就缺乏审美力,不认识美不追求美,也不懂得欣赏美的一部分人。现代社会很多成年人都面临着成为“美盲”的窘境。
中国传统教育忽视了美感的培养,扼杀了孩子的审美天赋
- 宝妈小路就职于一个设计公司,每次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设计方案,老板都会觉得不满意,甚至有一次直接在会议上批评小路“一点美感都没有”,这让小路最终选择了辞职。
- 她承认,自己从小就缺少这样的审美教育。
- 小时候父母对她的要求就是学习好,其他的什么都不要管。
- 只是在镜子前多站一会儿都会引来全家的批斗,看着别的小朋友穿新衣服戴好看的发卡,小路永远只有羡慕的份儿。
- 有一次她偷偷地用几块废布料缝了一件裙子,小朋友们都说好看,可被父母发现后严厉批评了她还扔掉了那条裙子。
- 从此小路的审美力也就被严重扼杀了。
- 审美力的缺乏不仅让她在工作中困难重重,在教育孩子方面她也总是没有自信,给孩子买衣服的时候她总是犹豫很久,生怕自己选的样式颜色不够好看。
- 每次孩子拿着图画或者手工作品让她评价的时候,她也总是没有自信,生怕自己匮乏的“美商”会影响孩子对美的认识。
像小路这样的“美盲”家长不在少数,因为自身审美力的缺乏,而担忧对孩子的审美教育,害怕孩子无法拥有正确的健康的“美商”。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关于孩子们的“美商“教育。
“美商”教育影响儿童智力发展?剖析“美商”重要性
对大部分家长来说,智商情商包括这几年常提起的逆商教育,还是比较熟悉的,至于“美商”,就稍显陌生了。
近年来,美商越发成为社会中一股新兴竞争力,对孩子来说,越早进行“美商”教育,就越有益于日后的健康成长。
1 ) 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主持人董卿就曾说过,小时候父亲坚决不允许她臭美,只让她读书,以至于她长大后一度认为自己是不配拥有美的,甚至为此产生自卑的心理。
科学懂得美欣赏美的孩子,能够被美所吸引,也能够从美的事物汲取到正能量,转化成自身优质的能量和品格。
2 ) 有利于孩子开发大脑潜能
大脑左半球主要负责逻辑分析以及语言等部分,而大脑的右半球则主要负责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审美活动。左右半球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能让大脑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3)有利于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有研究表明,在幼儿时期对审美活动产生浓厚兴趣的孩子,在上学后往往思维更加敏捷、动作更加协调、感情也更加充沛。孩子多参与审美活动,会让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孩子自身审美的心理小提示,爸爸妈妈一定不要忽略
1)接受具有阶段性
孩子的成长是阶段性的,心理的成熟度也是逐步发展的,对美的认知和感受能力也是随着年龄在不断变化不断成长的,家长们需要在孩子的不同年龄段,进行不同的引导和协助,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感知具有直观性
即使是刚出生的小婴儿,我们也建议不要一直给他穿戴袜子和手套,为的就是能让他更多地去感知感触这个世界。年纪越小的孩子,感知越具有直观性,就像凉水或是热水,一摸便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直观的感知会慢慢消退,逻辑和理性思维会渐渐发展。
3)想象具有活跃性
我们都知道,孩子到了一定阶段会变成“十万个为什么”,对一切都感到好奇,想象力也会得到充分发展,他们总是天马行空地想象一切。而这种想象力会让他们的生活变得五彩缤纷,对美的认识和感受也是活跃的,多变的。
4)情感具有强烈性
有一位文学家说过,麻木的心灵是不会产生艺术的。而孩子是最容易感动的,当我们给他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后,他们会沉浸在情节里久久不能走出来。如果是感人的情节,他们更会特别容易被感动。
从小培养注重孩子的“美商”培养,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
“美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家长们要如何做才能有效培养孩子的“美商”,让孩子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加具备竞争力呢?
1)自己动手去感受美
对于低龄的孩子,幼儿园的老师常常会布置各种各样的手工作业,其实都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家长可以多参与到这种手工作业中,和孩子一起搭配颜色形状,多进行尝试,鼓励孩子可以多进行探索和创造。然后把完成的作品可以摆在明显处,装点家里的环境。
2)多去亲近大自然
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甚至每一粒沙子,都是美的象征。家长们可以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去感受最天然的鬼斧神工。哪怕只是在树林中跑一跑,追一追蝴蝶,都是一次宝贵的美的体验。
所以家长们有精力和时间的时候要多带孩子出门看看,体验不同感觉的美。
3)欣赏艺术的美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家长不要认为孩子年龄小,就不带他们去感受艺术的美,比如广场上的雕塑,美术馆里的展览,都是美的代表。
即使孩子暂时看不明白,但是那样环境里的氛围是非常可贵的,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孩子对美的认识。
您还有哪些想法和经验呢?欢迎留言~
ps: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