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的空间日益衰减,现如今的建筑师正尝试将居住空间塞进愈发狭小的夹缝中。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展示12座在夹缝中建造的家。它们仅有的四米甚至更窄的开间尺寸向我们阐释了小空间的可塑性。
1.8米宽的家
日本 东京
YUUA建筑事务所
日本,狭长又窄小的家通常被称作“鳗鱼居住的海床”。基地位于东京市区建筑物比肩接踵的区域,YUUA建筑事务所尝试在两栋已经建成的建筑物中间开辟出一个狭长的家。
错层设计在仅有1.8米宽的空间内创造出自然的分割。设计师在内部布置高低错落的楼板来替代内墙,实现了不同功能空间的成功划分。
love 2 house 2.5米宽
日本 东京
保坂猛
设计师保坂猛的私人住宅是一座简单的19平方米大小的单层住宅,但这样的大小已经实现了他对空间功能的全部需求,同时也包含妻子最喜爱的休闲区域。
屋顶的天窗确保阳光持续不断的照射进来,挑高的天花板也为这座略显狭小的家带来了通向天空的延伸之感。
神户的迷你之家 2.5米宽
日本 神户
FujiwaraMuro建筑事务所
来自日本的FujiwaraMuro 建筑事务所,成功地将迷你之家挤进了两栋已经建成的民居之间。建筑物远离主街,在如此有限的尺度内,这座房屋甚至包含一个独享停车房。
高度达三层的天井使阳光能够倾泻到底层空间,建筑师利用天井的深度,在周围布置了许多储物空间以及书架,来确保每一寸空间都得到合理利用。
Starter Home No1,3.2米宽
美国 路易斯安娜
Jonathan Tate(OJT) 工作室
Starter Home No1住宅是路易斯安娜州针对一手买家进行的项目。当地的OJT工作室根据业主的不同需求对室内外空间进行定制化设计。
为了迎合当地严苛的住宅设计规范,OJT工作室将三层的住宅屋顶设计为倾斜的形式,来确保建筑满足高度规范。
SkinnyScar 3.4米宽
荷兰 鹿特丹
Gwendolyn Huisman and Marijn Boterman
位于一座以联排住宅闻名的城市——鹿特丹中,住宅SkinnyScar被隐藏在一面3.4米高,被砖块装饰的外墙面之后。
建筑内部体量与外部的装饰性墙面剥离,并且窗外的景色与阳光也能够渗透进入房间。这座建筑归两位建筑师私人所有。
House in Minami-tanabe 3.5米宽
日本 大阪
FujiwaraMuro建筑事务所
FujiwaraMuro 建筑事务所在住宅内部设计了许多错层空间,用来划分这个3.5米宽,位于Minami-tanabe的住宅。这些盘旋而上的台阶尝试激发居住者漫步于住宅之中,不断探索的欲望。
由不锈钢窗帘组成的闪闪发光的外立面,在确保自然光线进入的同时,居住者的隐私能够得到保护。
House 304 3.5米宽
越南 胡志明市
Kientruc O
在这个仅有3.5米宽的家中,一个D字型的天井将阳光从面向街道的狭窄立面引入更深的空间。半圆形的空间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的整体通风。
经典的绿植点缀其中,墙边的一抹绿色将整个中庭衬托的生机勃勃。
3500 毫米的家 3.5米宽
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
AGo 建筑事务所
AGo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楔形的家,从房屋的形态到内部家具及装饰都在竭尽全力节省空间。在室内,书架同时兼备座椅和储物两个空间。
闪亮的金属网状结构覆盖在玻璃之外,成为建筑的第二层外表皮。在建筑首层,一个狭长的开放空间被用作室外阳台,供使用者休憩。
House W 3.7米
中国 台湾
KC设计工作室
被委托对一栋3.7米宽的建筑进行改造,KC设计工作室对建筑外立面加装打孔金属板,并增加天井来确保自然光源可以顺利进入House W。
家具背对墙面布置,使整体空间看起来更加开阔。玻璃分隔墙面使日光能够直达底层空间。
迷你塔楼 3.6米宽
美国 费城
ISA建筑事务所
五层高的迷你塔楼位于费城的Brewerytown,这里的街区正以惊人的速度被建筑物填满。ISA事务所在此设计的住宅原型,政府希望可以在更多的空闲区域被复制和建造。
为了更好的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且不因为过高而显得突兀。建筑的首层略低于地平面,并被用作厨房和浴室。与典型的院落不同,这座塔楼设有屋顶花园,小型阳台错落分布于建筑顶层以及三层空间。
呼吸之家 3.9米宽
越南 胡志明市
Vo Trong Nghia
在人口日渐稠密的市中心,建筑师Vo Trong Nghia选择为建筑物铺上一层由绿植组成的面纱,来确保使用者的私密性不受干扰。
小新设计的微孔结构使阳光在能够到达建筑的每一层。这些分布在建筑内部的庭院空间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内部的通风循环。
Pirajá House 4米
巴西 São Paulo
Estúdio BRA Arquitetura
Estúdio BRA 建筑事务所对位于巴西的一栋狭窄的老房子进行了翻新,他们将房子的大部分结构拆除,并改装成为悬臂式结构的双层住宅,显示出房子主人的良好品味。
开敞明亮的入口将日光引入室内,并用构造柱取代室内分隔墙,使整体环境看起来更加通透。
相较于自由命题的别墅设计,这些对像是从石缝中间挣扎着生长出的植物一样,化腐朽为神奇的夹缝之家更加考验建筑师在极端设计条件下的应对方案。这是生活在寸土寸金城市中的无奈之举,但同时也是发现更多居住可能性的探索之路。
纵然城市发展越来越快,但是建筑师和城市中的人们还是找到了自己的一方容身之处,有归路才不会忘记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