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大师遇上当代设计,会擦出什么火花?

2020-03-28     预制建筑网

来源:时尚芭莎艺术(ID:bazaarartchina)




今年,为了庆祝“凡·艾克年”,全球各大美术馆纷纷策划了众多相关精彩展览。继根特艺术博物馆年度大展“凡·艾克:视觉革命”之后,根特设计博物馆自3月13日又推出展览“凡·艾克设计中的色彩”,以当代设计语言重新解读并呈现文艺复兴经典,精彩不容错过。




展览“凡·艾克设计中的色彩”由三部分组成,包括“体验空间”、“颜料漫步”以及“研究项目”,每个部分由不同的策展思路围绕15世纪尼德兰文艺复兴大师扬·凡·艾克(Jan Van Eyck)的画作构成。


扬·凡·艾克《The Ghent altarpiece adoration of the lamb》,木板油画,242.3×137.7cm,1425-1429年


首先,11位当代设计师从凡·艾克著名的《羔羊的礼赞》(The Ghent altarpiece adoration of the lamb)祭坛画中绚丽的色彩出发,设计了结合视觉、触觉、听觉与嗅觉的新作。由此,构成本次展览中的“体验空间”部分。


扬·凡·艾克《The Ghent altarpiece adoration of the lamb》(局部)


其次,“颜料漫步”是策展人根据《羔羊的礼赞》中的13处细节,呈现了馆藏以及其它艺术机构借来的约100件当代设计,并对其进行了色彩上的编排。这些展品包括了产品设计、纺织设计、陶瓷和玻璃艺术等多方面。最后一个部分“研究项目”,则探讨了色彩对心理、生理和环境的影响力等方面的内容。


扬·凡·艾克《The Ghent altarpiece adoration of the lamb》(局部)


凡·艾克设计中的色彩


在专业而精细的修复后,这幅如今已拥有600年历史的《羔羊的礼赞》,其色彩的清晰度、饱和度和所有细微差别都再次被呈现得一览无遗。策展人Siegrid Demyttenaere和Sofie Lachaert挑选了一批艺术家及年轻设计师,共同深入研究《羔羊的礼赞》的色彩、透明度、层次、材料、图案与技术,为展览创作新作。


Nick Verstand《Anima III》,Installation with movement, sound and light,2020年,In collaboration with Salvador Breed, Naivi, NAP Framework, Pufferfish,Created for Kleureyck


其中,Nick Verstand的《Anima III》研究了凡·艾克作品中多层次的颜料所建立出的画面技巧。展厅内,在背景音乐的陪衬下,不同色彩与光线不断被投射在球体表面。它不但重新诠释了《羔羊的礼赞》的色彩,还探讨了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微妙关系。


Nick Verstand《Anima III》,Installation with movement, sound and light,2020年,In collaboration with Salvador Breed, Naivi, NAP Framework, Pufferfish,Created for Kleureyck


Marianne Cauvard和Raphaël Pluvinage的作品《嘈杂的果冻》,其灵感来自对如今日常生活产生巨大变革的触摸屏设计。这是一组由不同几何形体组成的果冻,其中的颜色则来自《羔羊的礼赞》。


Marianne Cauvard & Raphaël Pluvinage《嘈杂的果冻》,2012年,Pinaffo-Pluvinage,Installation with sound,Sound and programming: Léo Baqué,Partner: Madd-Bordeaux


虽然它们被称为“果冻”,但其实是用具有粘性的软凝胶状物制成。当观者触碰这些“果冻”雕塑时,它们会立刻发出声音。特定的形状和颜色所产生的声音彼此间有所不同,瞬间让人们将触觉、听觉以及对颜色、形状的感知全部结合在了一起。


Marianne Cauvard & Raphaël Pluvinage《嘈杂的果冻》,2012年


RENS工作室本次展出了两件作品。其中《不断变化的感知/物体》探讨了大脑如何根据光和物体的物理特性来定义颜色;另一件是一组用凡·艾克的《一个戴红色头巾的男人的肖像》组合而成的墙纸设计。


如今,越来越多人习惯通过互联网观看艺术品,而在线复制品与真正作品之间实际上在颜色方面有着极大差别。该墙纸中的图片均来自谷歌搜索的图片,其颜色明显在深浅与色泽上都与原作大相径庭。


Studio RENS《ONLINE》,Wallpaper installation,2020年,In collaboration with NLXL,Created for Kleureyck


在“颜料漫步”部分中,策展人详细拆解了《羔羊的礼赞》中的细节。每个细节都伴随着一组与其颜色系列、技法或材料呼应的当代设计。凡·艾克在狭隘的空间内利用阴影、黑色和泥土色调制造出壁龛的深度。其中,黑色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颜色能够吸收光线,而并非反射。很早时候它便被用于史前的岩画中,如今在时尚、艺术和设计中仍然广受欢迎。


Embrace Melancholy《The Black Mirror》,Nel Verbeke,Wood, ash from ash wood, wax, copper,2016年


在Nel Verbeke的《拥抱忧郁-黑镜》中,观者必须靠近黑镜才会看到一个黑色轮廓的出现。它并不是对自己直接、准确的反映,而是一种被刻意模糊、莫名其妙的形象。其中,反射面为建筑残余材料的灰烬通过木材上蜡而制成。这件作品让人联想到正是那些消失的东西决定了人们对“剩下的事物”的看法,就像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发生的一样。


Embrace Melancholy《The Black Mirror》,Nel Verbeke,Wood, ash from ash wood, wax, copper,2016年


此外,在《Perma 01》中,设计师Marcin Rusak将花店卖剩的花浸在黑色树脂里。待树脂块凝固后,纵向切开加工,呈现出花瓣、茎和芽的曲面。整件作品呈现出了格外浪漫,却略显悲伤的迷人氛围。


Marcin Rusak《Perma 01》,Marcin Rusak Studio,Black resin, discarded flowers, 2018年


Wieki Somers和Dylan van den Bergh设计的《Vaassculpturen Blossoms》,其实是一樽花瓶。因为花蕾里设计有玻璃管,可以用来插花,看似造型简单,实际上做工较为繁复。其中,花瓶在第二次烧制时才能呈现出黑色,表面银色的花和被烧焦的叶子则需要通过第三次烧制方可呈现。


Wieki Somers & Dylan van den Bergh《Vaassculpturen Blossoms》,2004年


600年前,凡·艾克在《羔羊的礼赞》中描绘了多达75种树木、花卉和植物。由此,他成为最早使用西班牙绿或翠绿色颜料的画家之一。这种颜料有着明亮的绿松石般的色泽,是铜与氧气接触所形成的。关于表达自然的绿色,Koos Breen展出了作品《另一边的草总是更绿II》,由此探讨了人类如何驯服和模仿自然。


此前,麦田怪圈的图案使他想起原住民部落的发型。一次偶然中,当他沉浸在这种理发方式中时,偶尔看到一位理发师的围裙上有个绿色椭圆形的图案。这个图案让他联想到马蒂斯的设计,带有自然主题的牧师长袍。他将这些联想汇集起来,设计出这种对称的人工草皮。


Koos Breen《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II》,Artificial grass,2020年


此外,Mischer'traxler的《一棵树的想法》也值得关注,它是由太阳能制作的长凳。由一块太阳能电池板提供能量,使棉线通过彩色胶水浴,然后将它们包裹在模具上。太阳光的强度决定了线的颜色和厚度,太阳光越强烈,线就越粗越淡,就像自然中的树一样。


Mischer'Traxler《The idea of a tree》,Cotton, glass fibre, epoxy resin, oak wood,2008年,Collection Design Museum Gent


展览“凡·艾克设计中的色彩”难得呈现了发人深省的设计思路,让观者看到经典而久远的文艺复兴作品居然还能与当代设计产生这样的化学反应,碰撞出如此美妙的火花。


虽然目前欧洲大部分美术馆暂时闭馆,但本次展览结束后,这些展品还将从根特来到里尔(Lille),从10月9日到明年1月3日,会以更加庞大的面貌再次呈现。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POwIHEBfwtFQPkd2pH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