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儿童医院,如果你往这位B超医生的白大褂兜里塞红包,会发现塞半天塞不进去,他会告诉你:兜缝着呢。这位医生就是有着“缝兜大夫”称号的贾立群。他是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名誉主任、主任医师,是一位资深的B超专家。医术高超,医德高尚。
自从贾立群成为一名B超医生,就有患儿家长给他送红包——为了加号,为了得到精心诊断,更多的是为了感谢。
10年前,一名来自秦皇岛的患儿要在当地做盆腔肿瘤手术,为此先到北京儿童医院检查,当地外科医生随诊。贾立群用探头一扫,不到一分钟就推翻了此前的诊断,认为只是阑尾囊肿。随诊医生当即与贾立群争执起来,但贾立群坚持自己的判断。他征得家长同意,一针扎下去,脓液喷涌,随诊医生顿时叹服。家长不知该说什么好,掏了半天兜拿出五元钱要给贾立群当零花,简直让他哭笑不得。
20世纪90年代初,来了一名河北大厂的4个月的女孩儿。她生下来肚子就大,就诊时腹部高度隆起,好似一个球,肚皮被撑得发亮,一条条静脉清晰可见,孩子平躺下来张着嘴都喘不过气来。贾立群见孩子病情危重,就加班为她做了检查,发现腹内有一个巨大肿瘤。
可是贾立群反复探查就是找不到右肾——肿瘤挤走了肠子,而肠子里又充满了气体,严重影响观察;而让婴儿俯卧的话,由于肿瘤的存在,孩子的呼吸就更困难了。半个小时过去了依旧找不到。贾立群让孩子趴着,然后让妈妈托住孩子的肩膀和大腿,孩子整个悬空,终于从后背发现了右肾——已经被肿瘤压成了“扁片”,被推移横置于右膈下。这下就可以排除肿瘤与右肾的关系了。
这个畸胎瘤实在太大了:两侧紧贴左右腹壁,上边直顶剑突,下缘达耻骨联合,有如婴儿头大小。需要马上住院手术!但手足无措的家长一时慌了,贾立群一边安慰一边帮忙挂号和联系住院。当孩子出院时,家长将1000元钱塞给贾立群。他却婉言拒绝:“我是医生,这是我应该做的。孩子看病需要钱,这钱你留着吧。”
屈指算来,几十年里贾立群只收过一个患儿家长送的礼物:一包自家炸的面食“咯吱盒”。面对如此盛情,他实在推脱不掉,却马上打电话让妻子买了一个生日蛋糕送还孩子——那天刚好是这个孩子的7岁生日。
“红包现象”让贾立群十分头疼。拒绝,再给;再拒绝,硬给;又拒绝,直接塞进白大褂口袋。这么三拉两扯,耽误功夫不说,口袋总是被撕烂。2006年的一天,一名患儿家长非要把两千元钱塞进贾立群白大褂的口袋,钱推掉了,但一只兜却被扯破了,耷拉着十分难看。无奈之下,贾立群干脆把白大褂下面的两个口袋拆了下来。
拆下来也麻烦,没口袋的白大褂怎么看怎么像厨房大师傅,再说医院对着装也有要求,总不好擅改样式。贾立群只好请同事王景丽把两个兜又缝上,缝线在兜口下2厘米处,从外表上看和没缝一样。再有人往贾立群兜里塞钱,塞不进去,贾立群就告诉他:兜缝着呢。为此贾立群被称为“缝兜大夫”。
即使每天要做很多例B超,但贾立群还是会细致耐心地对待每一个患儿。
冬天的时候,贾立群每天上班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将几个写有“医用超声耦合剂”的塑料瓶摆上暖气。这是他的一项发明。做过B超的人都知道,检查时要涂上冰凉的耦合剂,天冷时会让人不由打一个激灵。成人尚且如此,孩子更会害怕,所以在寒冷时节,贾立群总是先把耦合剂用手捂热,后来为了节省时间,改为事先用暖气加温。
在面对哭闹的患儿的时候,他也总是有着足够的耐心。一次一名4岁女孩儿被倒下的课桌砸中后总喊肚子疼,经诊断是脾脏受损,需要用注射器吸出积液,具体的下针点需要B超定位。女孩儿刚躺下就开始哭,不让爸爸妈妈离开。贾立群小心地点好穿刺位置后,和蔼地告诉她:把脏水抽出来,明后天就能出院了。由于囊肿较大,总共抽出400毫升积液,当抽完第四管后,刚才还在喊爸爸妈妈的孩子突然喊起了爷爷,而且不要爷爷离开。贾立群则说:“你攥住我的手,我不走,摸我就不疼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孩子已把贾立群当成了亲人,最后还要爷爷抱。
多年来,贾立群经常收到家长送来的感谢信和锦旗,也获得过不少荣誉,但大多不为公众所知。但近几年来,荣誉突然接踵而至,面对这些纷至沓来的荣誉,贾立群有些应接不暇。他表示自己只想平静地生活,默默地继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文/摘编自《高地——“时代楷模”报告文学精选》之《贾立群牌B超》
图片/时代楷模发布视频截图、资料图片
编辑/陈丹月 张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