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爱熊仁镇:《闯关东》朱传武《妖猫传》杨贵妃演了个风格化喜剧

2019-09-15     得着说

​《上海堡垒》崩了,原创大IP、流量大明星的大制作,成了是应该应分,败了就遗臭万年,看起来,《诛仙1》的开画表现略好些,口碑的两极分化,却为这部影片的未来票房敲响了警钟。

“忽悠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句话,放在“口碑效应”主导的当下票房市场,尤为必要和合适。

正所谓,船小好调头。正因为大制作带来的巨大风险,很多人才对像《逗爱熊仁镇》这类舶来翻拍、个性演员的小成本电影更感兴趣。

小成本可玩的东西有很多:风格化、小清新、漫画风、擦边球,演员也可以颠覆以往的人设,尝试更激进的戏路。尝试,其实是一种相对优势。

《逗爱熊仁镇》是一部很应景、很讨巧的作品。在定位上,本片应该算暑期档的“奇葩片”,这里的“奇葩”,在于无厘头式的揶揄搞笑带给这个夏日一份清凉;在剧本上,则是选择了“拿来+本土化”的路数,将2012年上映的泰国影片《争钱斗爱ATM》,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本土化尝试;在风格上,快节奏的剪辑,配上夸张调侃式的漫画风,可谓是特点鲜明、独树一帜。

总得来说,《逗爱熊仁镇》主打的卖点,就是由内而外的新鲜感。

翻拍这种事,似乎在国内影视圈中总也玩不转。梁家辉导演的处女座《深夜食堂》,躲过了两年前黄磊版《深夜食堂》(电视剧版)的恶评如潮,却因水土不服而遭受市场冷遇。往前看,《解忧杂货店》、《龙虾刑警》的不温不火,已经对市场预期带来负面效应了,唯一觉得不错的《来电狂想》,不过是拿到了5.8分的豆瓣评价,远低于原版《完美陌生人》。

虽说,改编国外成熟电影相对来说“事半功倍”,特别是小成本电影的引进和再造,目前的例子还不算多,但在《逗爱熊仁镇》少得可怜的宣发中,改编自《争钱斗爱ATM》几乎被可以忽略了,毕竟,《天才枪手》上映也有两年了,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泰国电影还是那个“人妖校园喜剧”。

《逗爱熊仁镇》的本土化改造无疑是见功力了,这主要还是本片导演兼编剧查慕春的功劳。编剧出身的导演最大的特点就是,拍得烂一点也没关系,故事肯定会讲圆了。

这位编剧出身的影视人,是电影《一出好戏》、《即日启程》的编剧,也曾在《大闹天竺》、《恋爱中的城市·巴黎篇》这类影片担任过编剧。其实,他还是一名优秀的小品编剧,像央视春晚上的小品《老伴》、《法网恢恢》、《网购奇缘》等作品,他都有深度参与。

在童话感很强的《逗爱熊仁镇》中,查慕春不仅人设和情节来源于舶来品,连风格都很“舶来”。片中,王亮等人饰演的配角,完全是韩国写实风电影的小人物扮相,至于片中时不时捧出来中二、热血的日式漫画风,看起来一点都不意外。

抛开有些无厘头的故事,轻喜剧式的混搭风呈现,风格化杂糅与嫁接,让这部《逗爱熊仁镇》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不过,上映了四天,拿到616万的票房成绩,与其说是小成本电影该有的“地位”,不如说观众多少还是吃“明星营销”那一套的。

朱亚文与张榕容在《逗爱熊仁镇》的表现,令人颇感意外。以往,朱亚文的感觉就是“铮铮铁骨的硬汉”,这种人物形象从《闯关东》到《正午阳光》一再得到强化,其实,一个好演员能够驾驭的角色还有很多;

至于中法混血的张榕容,一部戏份不多却惊艳十足的《妖猫传》,几乎重新定位了她的银幕形象,《素人特工》中并不出彩的客串,多少影响了人们心目中对她的所谓“奇幻式美好”。

查慕春很好的利用了男女主演的“反差萌”效应,让在《小猪佩奇过大年》中又唱又跳的蹩脚老爸朱亚文,再次演了一个浓眉大眼的调皮人物。至于张榕容“不惜形象”的搞笑风,虽然出乎意料得很带感,她本人的表现也给人“放得开”的感觉,却总觉得有些端着。

至于两位主演的CP感,在“要爱情还是要前途”的主线剧情之下,全片压根就看不出来,这俩人之间还有什么“感情”?容得着只能用“塑料爱情”、“完全无感”来形容。

反而是张亮等人饰演的熊仁镇各路小人物,融入了港产片的无厘头与韩国电影的荒诞风格,一个个鲜活有个性。在得着看来,他们才是这部电影真正立起来的“主力”,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绿叶”该有的表现。

《逗爱熊仁镇》是一部很讨巧、很清新、很与众不同的作品。除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之外,查慕春强大的整合能力,把从剧本到人物、从风格到细节,都打理得妥妥当当,朱亚文与张榕容“用力过猛”式的夸张表演,也十分符合本片的格调。

满满的诚意并不一定能获得市场的首肯。《逗爱熊仁镇》没有做成“票房黑马”,除了一众新老“大片”的重压之外,一方面是几乎泛滥成灾的国产喜剧片,令观众看得有些腻了,现在是“现实题材”的风口;另一方面,还是一些观众不太习惯片中那种浓浓的“混搭风”,对这种快节奏的轻喜剧还有一些不适应。

不过,得着依然对《逗爱熊仁镇》这类影片充满好感,毕竟,千篇一律带不来新鲜感,“百花齐放”才是一个不断试错的成熟的电影市场,应有的“根基”。

更重要的是,《逗爱熊仁镇》为国产小成本电影,探索出了一个很有效率的创作思路,在得着看来,与其一味的拍打擦边球的鬼片,在国内院线搞一日游,不如试试“拿来+本土化”是一条很有前途的新路,虽然,这种路子需要像查慕春这样的“整合小能手”,才能事半功倍。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bRJOW0BJleJMoPMvzt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