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缴获要归公!太平军漳州“圣库”何去何从?(原创首发)

2019-11-02     用户公孙奴

一切缴获要归公,圣库终与太平同。太平军在金田起义之初,就明文严令:“一切所有缴纳于公库,全体衣食俱由公款开支,一律平均”。这相当于供给制之首创,支撑了起义军费和一切开支来源。侍王李世贤,当年穷得锅底朝天,就是在母亲带领下,全家投入太平军,共享这“全体衣食俱由公款开支"之福利,才一步步登上待王之位。

1851年,洪秀全在永安封王建制时,再次下诏严令:“凡一切杀妖取城得金宝、绸帛、宝物等项,不得私藏,尽缴天朝圣库,逆者议罪。”这条政策,指引太平军专门攻城占市,充盈圣库,不占农村。因为太平军有饭吃,有衣穿,穷人无不争先投奔,故一路势如破竹。建都天京后,洪秀全在南京设总圣库,派专人管理,治下不允许有私产,尽归天父所有,这就是太平天国圣库制度。太平天国运动,国父孙中山一向赞赏。据林伯渠所写,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过大渡河时,专门凭吊了太平天国翼国就义遗址,可见景仰之深!

太平军能一路从广西打到南京,人越打越多,“圣库制度”起了大作用。圣库制度的理念,就是统收统筹统拨,调济整合了军需民用。人无余财一身轻,奋勇杀妖夺圣金。一定程度上,相对平均的物资分配,使军民受益匪浅。一方面吸引了贫苦人儿,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军费开支,后勤补给。太平军每攻一城市,“圣库”必定充足,就能改善大家的生活。把有限的物资集中到一起分配,“圣库制度”保障作用,凸显重要。

1864年9月,侍王李世贤挥师占领福建漳州。由于闽南重镇钱粮财足,通过派捐金银钱财、没收珍宝实物和缴获战利品堆积如山,圣库一时充盈澎涨。当然,此时的圣库已成“侍王之库"。太平天国当时圣库导致的浪费,是从上向下蔓延的。洪秀全为建天王府,“毁行宫及寺观,取其砖石木植,自督署至西华门一带,所坏宫廨民居,不可胜计”。忠王李秀成在苏州大花线财修忠王府,侍王李世贤在金华大兴土木建侍王府。所有建筑王府产生的巨大费用,有如天文数字,皆取之圣库,亦证明了圣库集中,充盈丰富。

“圣库制度”演变为私库,无人监督,这与设计之初本意南辕北辙。金银钱财用在享受铺张方面多了,用在整军备战、购置洋枪洋炮自然少了。李世贤想复兴太平天国,头脑当然是清醒的。他一进漳州就总结这方面过失,他恢复了早期管理,把所有的财力物力都用在固守漳州、购置武器、整训军队、改善伙食,准备对敌作战方面。李世贤把带来的十几万人,严格军营化管理。按老规矩编制成“每军25个卒,每卒4两,每两5伍,五人为伍,全军2500人,40个军10万以上。军的长官为总制,副职为监军和军帅,以下为卒长、两司马和伍长,总制以下为女性,每个军各设一名巡查,由老年男性担任。"

这些随军家属中的女性并非真正意义的战士,但是所有女性都必须编进去女馆女营,以便统一管理随军行动,兼做后勤服务。因为早期的广西女兵可以参战,后期的非广西女兵已经无参战能力。所以,李世贤的十几万众,实际上一线战斗部队不及一半。随军家属按年龄﹑技能分别编入各馆各营﹐衣食等由圣库按人头供给。他们也被看作是太平军的一员﹐有生活保障。那么,侍王在漳州呆了七个月,他的圣库又设在何处呢?专家比较一致的推测是,李世贤的圣库有总圣库和分圣库区别。分圣库直接掌管粮食衣物,由各军掌管分发。总圣库只存金银财宝硬通货,由侍王府亲掌,库地就在通元庙侍王府。

侍王府的位置,在龙眼营街道百米之内,往南边走几步是城墙。此建筑只有两进,后进是两层楼,楼上仅是一厅两房范围不大。但位居内街地点隐蔽,只要城门一关、街口一堵,可进可退,固若金汤。这也就合理解释了,李世贤为何不住更宽敞的衙门府署、孔子庙或南山寺?因为府衙占地广阔,花园环绕,又处市区中心,众目睽睽之下,护卫人马需要更多。孔子庙四周临街,布防困难。而且进库入库都无法保密。南山寺在江南,四周空旷,属四战之地,无险可守。

李世贤军队的总圣库钱财,还真发挥了极大作用。除了收购粮草外,他花大钱购足了洋军火,装备了精锐。训练了队伍,改善伙食,培养了士气。真的是秣马厉兵以逸待劳,只等清兵来犯。太平军最早的主体,是客家人民间乡勇武装。他们祖辈就有与本地人械斗的百年历史,烽火不断传承下来。太平军的两广兄弟会玩火枪土炮者众,有一套清军害怕的远开火枪、近身博杀之术。李世贤本部广西人都当了骨干将领,进入漳州人马稳定,经费充足,操练起来上手较快。

1864年10月下旬.,清朝福建提督林文察的先锋副将惠寿,率军来犯。清军尚未展开,就让侍王的伏兵火器齐鸣,大败溃败。随后,林文察统率主力一万多清兵强行压上,推进到瑞香亭一带,意夺万松关为支撑,继而再进攻漳州城。清总兵曾玉明也率水师,到达江东桥,协同林文察联手作战。李世贤接细作密报,亲自带领两千名火器营精锐,悄悄的绕山路爬上关边上高地岐山。

岐山即今瑞竹岩高峰,万松关就在眼前之下。岐山怪石林立树木多,极好隐蔽谁奈何。半夜三更,居高临下的太平军突袭清营,火力集中攻取中军帐。清兵酣睡中一片混乱,林文察及清军措手不及,万人队伍绝大部被歼灭。总兵曾玉明急带水师赶来接应,也中了伏击而退。此役清庭朝野震惊,太平军大长士气。李世贤能固守漳州七个月,这一仗是关键!

大胜而归后李世贤兴奋万分,壮怀激烈。他提笔在侍王府墙壁上,抄写了洪秀全的《吟剑诗》: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擒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东南西北效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

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统乐如何!

可惜的是,这些写漳州侍王府墙壁上的墨宝,却在通元庙修缮时给废弃了,着实心痛。专家们建议,市里在侍王府边筹建漳州古城遗址公园,应考虑加建太平天国侍王府展览馆。因为经侍王府文保组多年努力,资料室文物齐全、材料丰富、考证充分,稍加梳理,即可开展!

(文保组资料室主任黄茂堂与本文作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T6mKm4BMH2_cNUg4SQ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