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闲聊喝酒,博士女家长怒骂:这两类招人烦的家长,有你吗?

2019-12-16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文 |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近两天,广西玉林市玉东三小一个家长群,一场骂战掀起轩然大波:

起因是,先有几名家长在群里,聊喝酒之类的事。因不堪忍受聊这些和学习无关的话题,一名家长大骂群内其他家长是“陪酒女”、“戴绿帽”云云。

当有家长建议将这名家长踢出群时,这名家长声称,自己是玉林师院的博士、副教授,“谁敢踢我,试试看?不自量力!”

家长群聊天截图

新闻一出,网友迅速站队:

有的力挺这个“博士家长”,觉得起因不在她,错不在她,要不是有的家长没分寸,缺乏边界感,不该在家长群说那些有的没的的,也不会引起博士家长的不满,不会发那么火,不会骂人;

也有的说,虽然起因不在“博士家长”,错在那几个没素质、没分寸的家长,但是,这位自称博士、副教授的女家长也实在让人大跌眼镜——辱骂其他家长、炫耀自己身份,这些话很难想象是出自一个高层次人才之口,真的与其应有的高素质极不相符,而且,居然持续了四个多小时,群内两位老师多次劝停,也无法阻止。让人惊诧其“骂功”实在了得。

如今,家长群已经成为老师与家长沟通的一个重要手段,别看小小的一个群,简单回复的几个或几行字,完全可以能体现出家长的个人素质和文明程度。

家长群虽小,也是一个小江湖,也暗藏人际来往的“血雨腥风”,这两类家长真的招人烦,请自行对号,有则改之:

第一类:各种看不怪的家长

有家长留言:你对家长群的马屁精家长有什么看法?还附了截图:

家长群回复

家长群的回复

仔细看了截图,除了收到和几个点赞的,并没看出拍马屁。如果收到、谢谢老师和多竖几个大姆指,就是马屁精,那么,非常纳闷,家长是如何超然世外,对老师发布的消息不理不问的呢?

换句话说,家长的这种淡定不回复,不拍马屁、不闻不问,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没礼貌?

作为一个家长,对老师发布的消息,没有反应,无动于衷,还对别人积极的反应说三道四,这种表现其实很负面、很消极,如果再把这种负面情绪、消极态度传递给孩子,对孩子的影响显然不利。

人和人是需要沟通,包括老师和家长。

老师在家长群里发布消息,如果家长看到装没看到,不回复,没有任何回应,老师会怎样想,会什么感受?家长到底是知道不知道?老师的工作怎么开展?

如果别人回复了,家长还说三道四、诋毁人家,说人家溜须拍马,这样真的招人烦,这样的家长凡事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符合自己想法和感受的,就是对的,就接受;和自己想法不符的,不喜欢的,就是错的,就不接受,就要贴标签、扣帽子,各种看不怪、说三道四。

希望这样的家长多反省自己,多宽容别人,这既是为自己好,让自己的人际关系更顺畅,也是为孩子好,让孩子不以你为榜样,未来更顺利!

话说回来,玉东三小家长群事件,在家长群说与学习无关的话题,的确欠妥。这样的作法,礼貌制止最为应该,毕竟是孩子同学的父母,不能一上来,就高高在上的地骂人“喝死你们”,再教训人“很有意思是吧”......

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 ;尊重家长,也就是尊重孩子!这个道理,希望家长们三思。

第二类:什么事都在家长群说的家长

玉东三小家长群一事上,那几个上来就说喝酒的家长,当然,无法推卸责任。

学生家长群顾名思义,是为了方便联络与学生、学习有关事宜的微信群,个人、私人的话题出现在这里,显然不合适。

有的家长缺少边界意识,没有分寸感,在群里探讨“酒”的话题,闲聊与群定位无关内容,才引发“博士家长”不满。如果,家长能明确家长群的聊天规定,遵守群规,这场骂战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与这几个家长一样,缺乏边界感的家长太有人在。

有家长对老师留的作业、布置的任务,或者对孩子有意见、有想法,直接在群里@老师,直接质疑,有时言词极为激烈,让老师下不了台。

实际上,常常并不是老师的问题,只是孩子回家传话传的不对,或者老人接孩子复述的不明白,让家长有了片面的判断,对老师产生了异议和想法。

这种情况,建议私信问老师,先听老师怎样答复,求证一下,到底你认为的和实际情况是否一致,然后再沟通交流。

这样做,避免在群里直接问老师,让老师不明所以,下不了台。老师也是人,也需要理解和尊重,有效的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一顿感慨、怒骂,扩大事态,既伤害老师,也不利于孩子在集体中的成长。

还有的家长,给孩子请假、送东西,或者问作业等都在群里直接说。

要知道,一个人在群里发言,一群家长都会收到信息,这样只会干扰到其它家长,毕竟,这些事只需老师知道就好,既然这样,单独给老师发微信,没必要全群皆知,你说呢?

你在家长群里遇到什么奇葩事?欢迎评论留言!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更多育儿干货 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