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洲你个渣男

2019-07-21     社长本色

本文首发于【社长本色】VX公号(ID:wxgs-sz),欢迎搜索关注!



白石洲就像一个“渣男”。

无数年轻的肉体来了又走,ta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第一次来白石洲看房的时候,我差点哭了。

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霉味,面前是导航都找不到方向的各种小巷子,地面到处是积水。

头顶是密密麻麻的电线,有的上面还晾着衣服,水不停往下滴。


白石洲的电线是用来晾衣服的 摄/社长



中介带我上到6楼,暗无天日,两室一厅可以住下8个人,一间房放了两个上下铺。

窗户是老式的百叶窗、上下翻动的,屋内是水泥地。浴室的墙角长着青苔,水龙头刚打开流出来的都是铁锈。

当时真的有点崩溃:深圳竟然还有这种地方?


白石洲握手楼 摄/社长



可是别的地方根本租不起。

当时刚来深圳,工作还没着落。

全部身家只有3000块钱,而这个床位一晚只需要15块钱。

那时我就立下flag,找到工作后一定要搬出白石洲。

然而,在过去的6年零27天里,我从15块钱一晚的床位,搬到月租800块的单间,再到3000块钱一个月的合租房

虽然房租在涨,但我再也没离开过这个充满现实魔幻主义的地方。


从白石洲农民房的缝隙里看世界之窗埃菲尔铁塔 摄/社长



直到半个月前房东的一纸通知:

因城市更新要清租,9月15日之前必须搬出去。



这一次,是真的要搬走了。

从某种意义来说,白石洲就是包括我在内的,百万深漂的“第二故乡”


白石洲 摄/余俊亮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还有这么廉价的栖身之地,充满着人情冷暖,在别的城市几乎找不到。

下一批来深圳的年轻人,也没机会再遇到这样的地方了。

从此深圳再无白石洲,我们终将走向城市边缘。


“鸡立鹤群”的白石洲

给了我面对深圳的勇气

去过白石洲的人都知道,那里是个独立的小王国。

站高了看,就是“鸡立鹤群”。

这座城市的兼容并蓄,在白石洲体现得淋漓尽致。


白石洲周围都是高楼大厦 摄/社长




它气质独特,外面看像贫民窟,里面却五脏俱全:

理发的、修水管的、修伞的、补衣服的、擦鞋的;

还有各种小吃、KTV、美甲、二手买卖应有尽有。


白石洲商业街 摄/社长



本地村民与外来人口,以和气生财的姿态相互依存。


白石洲随处可见的麻将馆 摄/社长



这里的人身份有高低,背景有不同,但住在同一线握手楼夹缝的天空下,却也看不出什么分别。

跟我住在同一栋楼里的租客,可能是送外卖的小哥,是楼下发廊的洗头妹,也可能是5A级写字楼里的码农,或者是正在艰难创业的CEO。

白石洲晚上在外面乘凉的租客


几百块钱的房租,给了每一个背井离乡的人最大限度的宽容。

一碗不到十块钱的粉,就可以温暖一个空荡荡的肠胃,和一颗孤独的心。

如果不是这么低的生活成本,我在深圳的第一年可能根本撑不过去。


罗宝线白石洲地铁站 摄/社长



第一次站在白石洲路口,看到上班的人群黑压压一大片,就像蚂蚁出洞,我窒息了;

第一次看到老鼠大摇大摆过街,蟑螂飞过头顶,我站在原地一动不敢动,当时的震撼到现在还记得;

第一个月工资没发,为了省搬家费,自己扛着行李从一栋楼的7楼,爬到另一栋楼的6楼,来回不下五趟;

第一次看到凌晨四点的白石洲,晚归的醉汉、吵架的情侣、收摊的大排档,以及扫街的清洁工……

再后来,我成了这黑压压人群中的一员,已经完全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白石洲一角



在别人眼里,白石洲的生活可能窘迫得不像话。

但它给了很多人一个不那么体面,却仍然能赖以生存的家。

这就是白石洲,身在其中的我,明明很难去歌颂它,却又不得不夸奖它的伟大。


白石洲涂鸦 摄/社长



它是我来的第一天就巴不得离开的地方,却又是在人情冷漠的大城市,第一个收留我的地方。

它是我有能力离开的时候,又舍不得离开的地方。

它也是大城市的第一场考验,住得了脏乱差的白石洲,才有资格谈将来。

这里有世界之窗的烟花,有市中心的配套,转身就能拥抱CBD的繁华……

深圳还有比白石洲更舒服的地方吗?

对我来说,没有了!

现在去网上随便一搜,市中心想租到3000块的两房几乎是做梦

不知道在哪个犄角旮旯的破房子,都得要5000+。


白石洲随处可见的招租信息栏 摄/社长



白石洲的这种友好,让我有一种混深圳的底气:

即便只能住15块钱的床位,面对15万/平米的豪宅,也丝毫没在怕的。

粗略算下,从90年代到现在,白石洲至少容纳过300万人次。

如果没有白石洲,可能很多人早就离开了深圳。

白石洲比这座城市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更有人情味。


白石洲街边



白石洲的人情冷暖

就是深圳的烟火气

人情味这个东西听起来很虚,可一旦遇到,分分钟能戳中你的小心心。

比如,被人记住就是一件很舒心的事情。

可在流动性这么大的城市,你要不是美若天仙,谁又能在谁心里深深地扎下根呢?

可早点摊老板就不一样了,他们可都是比iPhone X人脸识别准确率高100倍的生物。


白石洲某早餐店 摄/社长



只要你光顾过那么一两次路边的早点摊,就请放心,老板绝对不会允许脸盲症患者最害怕的事情发生。

隔着800米远,他们就能准确发射热情信号。

在匆忙的早高峰人群中,唯独向你前行的方向招招手:来了啊!今天要吃什么?跟昨天一样吗?

更厉害的技能是,他们不仅会人脸识别,还能在识别后准确地说出你的喜好。

三秒钟内就能根据脸,判断出你要的是河粉还是桂林米粉,肠粉加不加葱,豆浆加不加糖。


白石洲早餐店 摄/社长



如果你对深圳的人情冷漠感到失望,一定要来一次白石洲。

在这里,不仅你每一样东西都买得起,所有摊主都会热情地招呼你。

那时候,你就会觉得人间烟火扑面而来,再多的坚强伪装都会碎一地。


白石洲某租客一家在吃饭 摄/余俊亮



住在白石洲的第一年,我去楼下的早餐店吃过一次河粉后,第二次开始就不用再费口舌点餐,打个招呼进去坐等就好了。

搬家后不太顺路,有近两年没去光顾了,有一天突然很想吃,去之前我笃定了老板肯定不记得我。

结果刚走到店门口,还没来得及开口,老板夫妇就热情招呼上来了:

哇,你是搬家了吗?有一年多没来了吧?

还是吃河粉吗?加辣不要香菜?

我当场愣在那里。

白石洲每天人来人往,而我和早餐店老板也只是萍水相逢的关系,这么久没出现,竟然还清楚记得我的喜好。

老板也习惯了给熟客多加两勺料,直到被告知“少给点,我吃不完”的时候,他还会流露出失望的眼神。

这种人情味,在白石洲很多角落都能感受到。

有一次我在一家新开的重庆面馆吃面,12块钱超大一碗,最后没吃完。

结账的时候老板娘小心翼翼地问:

是我们的面不好吃吗?你剩下这么多…


白石洲12元一碗的重庆小面 摄/社长



我解释因为分量太大吃不完,临走她还叮嘱:

年轻人在外面要好好吃饭啊!

那一刻,我在深圳感受到了在家里才会有的温暖。

即使偶尔下楼买东西忘记带手机和钱,便利店老板也会摆摆手说没关系,下次路过再补上。

以前断网了要赶稿子的时候,也会跑来借用老板的电脑。

这种无条件的信任,在这么大的城市里,又有多少人会给你呢?


白石洲街边裁缝铺 摄/社长



在白石洲,这些店主让我感受到的,不是一个通过消费换来的虚情假意,而且那种发自内心的亲近感。

在这种亲近感里,又保持着恰如其分的距离,一切都刚刚好。

喜欢的早餐店只要三天不开摊,一周吃不到最爱的锅盔,我就会十分慌张,急切关心着老板的动向:

——那边不让摆摊了,就跑这来了。

——这边挣得挺多吧?

——还好吧,一样要东躲西藏……来,饼拿好。

我曾经生怕这份早已习惯了的陪伴会消失,但被迫分别的那一天还是来了。


白石洲某店铺即将清租 摄/社长



街边的店铺陆续开始清仓大甩卖,门口贴着房东给的清租通知。

他们不得不另找出路,找一个和白石洲差不多,同样低生活成本的地方再开店。

但这样的地方,只可能存在于城市边缘了。

白石洲有一家小超市,我常去光顾。

老板1991年来到深圳,2002年他在白石洲用5000块钱租下90平的店面,前面卖东西,后面住家。

一住就是17年,他的孙子在这里出生和长大。

他跟我说:

这辈子都在白石洲了,拆掉怎么会舍得。

而对于这个小孩来说,白石洲就是他从小到大的家。

白石洲拆了,就是家没了。


白石洲超市老板的孙子 摄/社长



虽然我们各自搬出白石洲之后,很可能再也遇不到,但老板脸上却总是带着满怀希望的笑容。

是啊,这座城市多的是年入百万的人。

但更多的,还是像我每天遇到的摊主这样,颠沛流离的流浪者。

他们活得战战兢兢,还是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为你端上一碗热腾腾的温暖。

或许,这就是大都市的烟火吧。

离开白石洲

我们都是城市“边缘人”

对于世界来说,深圳几乎是一夜间建成的。

这种几十年间爆炸式的城市化进程,即使放到这个国家数千年的历史中,也是一枝独秀。


2015年拆迁中的白石洲鹤塘小区 摄/社长



电光石火之间,珠三角的荒野和农田,已经变成了每年向全球经济注入万亿元的经济重镇。


深圳



昔日的农民和渔夫,如今身处在一个拥有2000万人口的超级城市,一次拆迁就能摇身变成亿万富翁。

劳工、商人、设计师、企业家……

拥有梦想的人们从五湖四海纷至沓来,在深圳追逐未来。

但住在白石洲的15万租户,在这个城市都是“看不见的深圳人”


白石洲某送水小哥



如果他们可以在这里安居乐业,那么第二代也可以获得教育,扎下根来。

如果他们连在这个城市稳定居住的预期也没有,被赶来赶去,那他被驱赶一次,利益就被剥夺一次。


白石洲正在搬家的租客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陈旧的东西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我知道,这是城市发展该走的道路。

但有多少人选择深圳,不止因为这里是一线城市,更因为这里是还有城中村的深圳。


白石洲某美甲店



如果你住不起北京朝阳区3000块钱的群租房,又不愿意从望京挤2个小时的地铁去上班,那你可以选择来深圳。

因为身在中心区的白石洲四通八达,房租还便宜。

如果你吃不起上海30块一碗的大排面,而5块钱一碗的小云吞又难以果腹,那你可以选择来深圳。

因为白石洲最大份的牛腩河粉,一碗只要10块钱。

如果你怀揣梦想却因为生活所迫,甚至无法起步,那深圳无疑是你最好的选择。

深圳白石洲鹤塘小区拆迁现场 摄/社长


今天的深圳,不只因为高楼大厦而繁华,还因为有城中村而不凡,因为有城中村的包容而伟大。

没有城中村,就没有今天的深圳。


白石洲塘头村老屋 摄/社长



作为深圳中心区现存最大的城中村,如果没有白石洲,后海总部基地的BAT公司要去哪找这么多IT从业者?

如果没有白石洲,大学青年脱离校园后怎样才能找到安身立命之所?


科技园码农下班晚高峰 摄/社长



但是从今往后,白石洲真的要消失了。

开发商对这块地虎视眈眈,市政建设视白石洲的脏乱差为眼中钉。

最终,我们还是不属于白石洲,也不属于深圳。

离开这里,大家只能离城市中心越来越远,变成城市“边缘人”。


白石洲旧改宣传栏 摄/社长



最近白石洲的店铺老板们见面打招呼的内容都是:

——你什么时候搬走?

——搬到哪里去?

——哎,我这拖家带口的不知道去哪里

——我家孩子读书也没着落…

——那**地方租金太贵了,开店都赚不回成本。

即便住在相隔几个街区的陌生人,只要聊到拆迁的事情,都会自动熟络起来。


白石洲租客开始搬家了 摄/社长



租客们也开始陆续搬家了,上周末走在沙河街上,看到100米以内停了4辆搬家的车,我也终于有点慌了。

身在其中的人,整天喊着要离开这个暗无天日的鬼地方。

而到了真正要离开的时候,却又都忍不住感激它。

感激它在我们人生中最无助失意的一段时光里,提供了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


白石洲部分拆迁区域已被围挡 摄/社长



白石洲见证着我们最初的奋斗,梦想最开始的样子,是我们在大城市闻到的第一缕烟火气,第一份归属感。

它可能是我们在这座城市所能遇到的最差的生活,但只要有耐心,日子也会一天天明朗起来。

一切当下的窘迫,都是日后回忆里千姿百态的人生故事。

既然我们无可避免地要离开白石洲,那就去努力过更好的生活吧。

如果你也曾经或正住在白石洲/城中村

麻烦在右下角点个“在看”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分享你和白石洲/城中村的故事


欢迎移步到【社长本色】VX公号(ID:wxgs-sz)评论留言,公号精彩留言有红包奖!欢迎关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fEQGmwBmyVoG_1ZqjK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