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全球标杆城市之前,深圳危房改造刻不容缓

2019-11-12     社长本色

2019年,深圳先行示范区重磅利好来袭,中央给深圳定下了“全球标杆城市”的发展目标,直接对标伦敦、纽约这样的国际标杆都市!



短短四十年时间,深圳就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一座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城市,让世人惊叹“深圳速度”;而如今,深圳又一次站在了历史浪潮的风口之上。

深圳如今的GDP已经赶超香港,领先全国其他城市,但要走向国际、成为全球标杆城市,深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加快城市更新发展的步伐。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目前,深圳约900万管理人口居住在各类历史遗留违法建筑中,这些房屋的建造质量难以保障,大量老旧房屋的结构可靠性和安全性面临重大考验!

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深圳目前已报备鉴定结论为C、D级的危险房屋达88幢!



根据《危险房屋鉴定标准》,房屋的危险程度等级划分为四个等级,其中C级为部分承重结构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房屋局部处于危险状态,构成局部危房;D级为承重结构已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处于危险状态,构成整幢危房。



这些楼房整体处于危险状态,已经不能安全使用并且直接威胁到居民的生命健康!危房治理刻不容缓!

危房危害巨大、危及生命财产安全!

危楼愚夫严重阻碍城市发展进程!

8月28日上午,深圳罗湖区一栋老旧居民楼发生沉降倾斜,整栋楼随之倒塌,旁边的一栋居民楼也受到牵连!



据悉,该小区有近30年的楼龄,共计134家住户,如果不是当天早些时候物业人员发现楼层异常、及时撤离居民的话,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后,深圳市罗湖区委宣传部官方微博28日发布通报称:

初步认为该建筑采用沉管灌注桩基础,属于摩擦桩型,且建筑下方有暗渠,由于房屋基底土层较差,在暗渠水流常年作用下造成桩周水土流失和桩身腐蚀。

最终造成桩基础发生脆性破坏,导致楼体局部倾斜下沉。

实际上,这栋倒塌的楼房早已被划为危楼,去年六月左右已经要求居民搬离,但楼下尚未完全撤清,直到楼房倒塌前还有人在房内做饭,着实让人捏了一把冷汗。

然而大部分危房事故发生前,并不会提前“打招呼”,就在同一个月,罗湖第七工业小区一栋废弃楼房就发生了意外——长约44米的围墙从楼顶坠下,砸中停放在楼下的13台汽车,车辆损毁严重,所幸无人员伤亡。





据悉,莲塘街道莲花社区第七工业小区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以早期的工业厂房及配套住房为主,该小区房子原本就老旧失修。

尤其是五六年前,小区开始推进城市更新项目后,随着住户陆续撤走,对房屋就不再做修缮,房子就更加破败不堪,一些墙面都长起了草木,甚至有的出现漏水脱落。



事发前数天,莲塘一直在下雨,有附近居民由此推断,704栋天台围墙倒塌跟雨水有关,“这么老的房子,不经泡,水一泡墙就往下掉。”



即便如此,目前仍有一些商户和居民没有签约搬走,楼下大部分汽车维修店依旧营业,似乎眼前的危房并不影响自己的利益和生命安全,但往往就是这样一小部分的个体拖累了整个城市更新项目的进程,影响了大部分人的利益。



看到这里,笔者不得不想到了一部非常优秀的俄罗斯电影《危楼愚夫》,该片讲述了管道工迪马偶然发现一栋大楼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后,想尽一切办法劝导八百多名居民撤离大楼但最终被嘲笑为“白痴”的故事。

没有人相信迪马的好心相劝,他们冷漠、自私,像极了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仿佛整件事与自己毫无关系!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作为全国最年轻、最有活力的一线城市,深圳人的集体荣誉感和参与感都非常强。



“来了就是深圳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意识深入骨髓,也推动了深圳从小渔村到现代化都市的跨越式发展。



从深圳到巴黎

全世界都在解决危房难题!

实际上,深圳一直都在寻找解决危房难题的办法,期间涌现多个经典的案例,从破败不堪的危房到崭新舒适的新房,鹿丹村就是其中之一。

1989年,与香港仅一河之隔的鹿丹村小区竣工,这是深圳较早的多层福利住宅小区,小区共有31栋多层建筑,户数多达1300户,其规模之大,入住人数之多,在当时仍处于改革开放前期的深圳实属罕见。



然而,在鹿丹村建设时期使用了大量海沙,海风很快斑驳了墙体,楼盘在建成不久即破损严重。一开始还是墙体开裂、钢筋裸露,随着时间迁移,每逢下雨,村内就一片汪洋、楼板也经常渗漏水,居民苦不堪言。

随后鹿丹村改造提上议程,经过十几年博弈,终于在2014年落定。

2014年5月,鹿丹村在一片轰鸣声中,正式开始拆除。2014年8月20日,鹿丹村旧改片区全部拆完,31栋楼宇历经82天全部拆除,成为深圳市首个商品房住宅小区成功拆除改造案例。



重建后的鹿丹村命名为中海鹿丹名苑,共提供住房1534套,涉及建筑11栋。2018年1月份,鹿丹村1037户回迁业主住到了高端现代化的住宅小区。(来源:深圳商报)



鹿丹村的旧改意义重大,为其他等待旧改的住宅小区注入一支强心剂。



对此,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认为:

“作为深圳首个成功动迁的旧改住宅小区项目,鹿丹村的重生证明了复杂的旧住宅小区改造依然存在成功的可能。”



放眼全球,不仅仅是深圳,很多城市都在着力解决危房的难题,就拿国际时尚艺术之都巴黎举例。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巴黎有许多遗留下来的老旧公寓楼,大部分房屋质量堪忧,居住环境恶劣,特别是一些战后修建的大型集体住宅已经老化严重,亟需改造。

以位于大巴黎核心区的塞纳河畔城市更新项目为例,这里原为法国雷诺汽车公司的旧厂房和集体宿舍,占地74公顷。

擅长艺术的法国人将这里改成了一座座线条清晰而硬朗的大型豪宅,居住、办公、文化教育等功能混合布置、相互串联,这些建筑成为了整个区域的标志。

实际上,对于巴黎这样历史悠久的城市来说,很多情况下都要照顾历史文物古迹,旧改问题更为复杂;

而深圳反而没有太多的历史包袱,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上有着更多先天的优势,下一个四十年,深圳将追赶全球标杆城市,再一次迎来蝶变!



防“危”杜渐

人人有责我们该如何面对危房难题?

自深圳颁布全国首部《城市更新办法》已经过去十年,深圳整治危房之路任重道远,老旧危楼万一再次发生倒塌事故,谁来担责?危房难题究竟如何解决?

近日,北京德恒(深圳)律师事务所的于筱涵律师在接受深圳晚报采访时表示,危楼发生倒塌、伤人事故依然会由房屋所有人或建设、施工单位负责!危楼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应尽快搬离!



于筱涵律师认为:

在公共安全层面,老旧危楼的管道、电梯、幕墙、门窗、消防通道等设施及配套可能已达不到现行标准与规划,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在房屋被鉴定为危房后,危楼居住者不论出于对自身、相邻物权所有人及使用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考虑,还是出于配合城市房屋安全管理的考虑,依据《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居住者均有义务配合搬迁并对房屋进行治理、解危。



从律师的解答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危房极易发生坍塌、坠物伤人等事故,完全不适合居民生活居住,并且危房造成的意外事故仍然需要由其所有人承担责任!



再加上居住在危房的居民并没有充分的法律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都受到极大威胁,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危房,才能彻底治理好危房难题。



防“危”杜渐,人人有责。从改革开放到先行示范区,深圳用一个又一个奇迹让世界瞩目,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深圳一定会一往无前,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标杆城市!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8TIfG4BMH2_cNUgiMr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