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男童吃木薯身亡!警惕,这些食物宝宝也要慎吃“有啦小百科”

2020-01-09     有啦宝贝育儿

近日,据中国经济网报道:广西一名7岁儿童食物中毒不幸身亡。知情人士介绍,那天孩子饿了着急想吃东西,爷爷便煮了点木薯给他吃,由于木薯没有去皮、煮的时间又不是很长,导致悲剧发生。

为什么生吃木薯会中毒呢?因为木薯含有一种名叫氰苷亚麻苦苷的物质,经过胃酸水解后会产生游离氢氰酸,被吸收后进入血液与细胞内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使组织细胞氧利用障碍,造成组织缺氧或细胞内窒息而引起中毒。

木薯根茎叶均含有氰苷有毒物质,新鲜根块毒性最大,食用150-300g(3-7两)新鲜木薯即可引起中毒死亡。

广西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向大众发出食用木薯中毒食品安全风险警示:

1、木薯根、茎、叶均有毒,以新鲜根块毒性大。食用木薯根、茎、叶或喝其煮成汤水,均可发生中毒。

2、木薯所含毒物氰苷90%存在皮内,通过去皮、泡水、蒸煮等方法可使毒物挥发。

3、幼儿及老弱孕妇不宜食用木薯,宝爸宝妈应教育宝宝不能生食或食用未经去毒处理的熟木薯。

4、四、食用木薯后,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头晕、呼吸困难、昏迷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并马上催吐,同时迅速将中毒者送医院救治。

接下来我们请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朱文丽教授,一起来盘点下“宝宝辅食黑名单”!让宝爸宝妈做到有备无患。

朱文丽 教授

【单位】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妇幼营养

【简介】

擅长营养学、婴幼儿喂养。

调味篇

在日常饮食中,调料是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但对于宝宝来说,调料还是他们享受不了的“美味”!

1. 盐和酱油

1岁前,所有辅食都不应该额外添加任何形式的盐(包括低钠盐、儿童酱油等),因为这个阶段的宝宝可以从奶和天然食物本身摄入足够的钠,额外添加的盐会加重肾脏负担。1~2岁开始少量尝试家庭食物,也应该是少盐的淡口味食物,并最好是家庭自制食物,加工食品往往盐含量较高。

酱油也含有较多的钠,通常每10 mL 酱油含有1.5g 盐。因此,1 岁以内的孩子最好不用酱油调味;1 岁之后也要少吃酱油,如果用了酱油,就要少加盐。


花生酱、番茄酱、沙茶酱等调味料,也不要给1岁以下的小宝宝吃,它们虽然名字不带盐,但却是妥妥的带盐大户,就算不加盐,猛加这些调味料,钠超标也是分分钟的事。宝宝长大于1岁后,也不建议给宝宝的辅食里放过多调味酱,以免宝宝养成挑食、重口味的习惯。

有研究表明,过早添加含钠的调味品(盐、酱油、味精、鸡精、各种酱等),会加重日后患高血压的风险。除了自制辅食里不要额外添加高钠调味品,如果购买商品化包装的辅食,也要从配料表和营养标签上,学会判断产品里是否钠含量过多。


2. 蜂蜜

蜂蜜可能被肉毒梭菌污染,婴儿肠道免疫力差,且通透能力强,一旦误用了被肉毒梭菌污染的蜂蜜,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引起神经系统症状,所以不建议给1周岁以内的婴儿食用蜂蜜。

3、醋

醋的酸味主要来自醋酸,不过醋里也含有一定量的食盐。对于 1 岁以内的宝宝来说,最好还是吃原味食品,一般不需要“吃醋”。西红柿等蔬菜中富含有机酸,也是调味的很好选择。


水果篇

宝爸宝妈的眼里,水果营养成分丰富,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水果都能给宝宝吃。

1、白果(银杏果)

银杏果有小毒,除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外,还含有氢氰酸,一般以绿色的胚部毒性最强。

所以银杏果不能生吃,熟食成人每天不宜超过10粒,大于5岁以上的孩子每天不宜超过5粒,最好去芯。特别提醒宝妈5岁以下的宝宝无论生熟,都应该禁吃白果。

2、柿子

柿子长相可爱,营养丰富,是很多宝爸宝妈喜爱的水果之一,但1岁之前的宝宝不建议吃,而且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a、必须是新鲜成熟的柿子,不成熟的柿子不能给宝宝吃

b、柿子好吃也不要过量,1岁以上的宝宝尝鲜即可。

c、有的柿子有核,宝妈给在给宝宝有核的柿子时要监督宝宝吐核,以免引起呛咳。

3、石榴

石榴的营养价值比较丰富,富含矿物质,维生素C、维生素B6、叶酸等。

但石榴属于带籽的水果,如果吃得较多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或者急性胃肠炎的表现。 所以通常建议1岁以上的宝宝吃石榴,而且不能一次吃太多。

在宝宝吃石榴时,宝妈记得要督促宝宝吐籽哟。


4、板栗

板栗富含淀粉、蛋白质、核黄素、等营养物质。但生吃难于消化,熟吃易滞气。

小于2岁的宝宝不建议生吃板栗,应将板栗煮熟后剥皮打成糊。2-3岁的宝宝可以将板栗打成泥,做成糕点吃。大于3岁的小朋友可以单独吃板栗了 ,建议将整颗板栗切成小块,同时不建议多吃。

5、坚果

坚果类的营养价值毋庸置疑,但由于坚果是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不推荐给1岁以内宝宝食用。

此外坚果坚硬不易咀嚼,食用时不小心极易造成窒息。因此如果宝爸宝妈想尝试坚果(尝试后未发现过敏),一定要将坚果碾碎,加入自制的糕点或米粉、粥等中食用。

6、芒果

芒果不仅口感酸甜,还有着非常高的营养价值,适当食用对宝宝非常有益。

然而芒果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它含有很多刺激皮肤的物质,尤其是未完全成熟的芒果,不少宝宝食用之后会出现过敏的情况,唇发痒、发麻、出现疹子等,有相关过敏史的宝宝不可食用。

建议在给宝宝食用的时候,一定要切成小丁,然后用勺子挖着吃,尽量不要接触皮肤,降低过敏几率。

7、菠萝

菠萝酸甜可口、营养丰富,但同时它也含有一些可能对健康不利的物质,尤其是菠萝蛋白酶,可导致过敏反应,引发呕吐、腹痛、头痛、口唇发痒等。所以有菠萝过敏史的宝宝应禁止食用;没有过敏史的宝宝在吃之前最好先处理一下,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用盐水浸泡30分钟。

此外,宝爸宝妈还可以将菠萝放在热水中烫一下,一样可以达到脱敏的目的。


饮水、饮料篇

1、鲜榨果汁

很多宝爸宝妈为了让宝宝多吃水果,将水果榨汁、过滤后给宝宝饮用,殊不知恰恰由于“过滤”这个环节,使得果汁的营养价值低于直接吃水果。

这是因为,水果中富含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蠕动,防止宝宝便秘;而榨汁后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果渣中,只喝过滤后的果汁,反而导致其营养价值下降。所以家长们可以考虑水果榨汁不过滤,直接给宝宝饮用。含有渣滓的果汁还可以促进7~12月龄宝宝的咀嚼动作发展。

1岁之后,直接吃水果可能带来更大的益处,家长们就不必要让“榨汁机”代劳宝宝的牙齿了。

2、纯牛奶

婴幼儿期最好的“奶源”是母乳,在母乳不足的情况下,配方奶是无奈的选择。

因为牛奶中的矿物质和蛋白质含量远高于母乳,会增加宝宝肝脏和肾脏的负担,甚至导致肾结石。而且宝宝过早接触牛奶蛋白,有可能引起过敏。此外牛奶中的铁、维生素D等含量又不足,无法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
所以,1岁前宝宝不推荐喝纯牛奶, 1~2岁幼儿可以尝试将其作为食物多样化的一部分与逐渐尝试,但建议少量进食为宜,不能以此完全代替母乳和/或配方奶。

3、风味牛奶、儿童牛奶、早餐奶

市面上大部分风味牛奶、儿童牛奶、早餐奶多为“乳饮料”或调味乳。

其中乳饮料除了有少量的奶,为了口味,还有各种食品添加剂,如果长期摄入这种奶制品,营养价值大打折扣不说,还会影响到宝宝的发育。

此外乳饮料或调味乳往往口感香甜,并不利于宝宝的味觉发育,品尝食物的天然味道才是培养宝宝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因素。
所以,宝爸宝妈最好不要给2岁之前的宝宝提供乳饮料,适当选择调制乳时,也尽量选择甜度没那么大的乳品。注意看食品标签,可以帮助我们为孩子做出最佳的选择。

4、凉茶、浓茶

凉茶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但含有草酸、氯化钾等成分,对婴幼儿发育未完善的肝肾来说,负担过重。长期大量服用,甚至损害机体健康。

茶中的鞣酸可以引起消化道黏膜收缩,并与食物中的蛋白质、铁结合,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茶中的咖啡因也是宝宝不能耐受的。所以不建议给宝宝喝茶,尤其是浓茶。白水是最好的饮料。


5、含糖或含酒精饮料

顾名思义,含糖饮料含糖量比较多,不仅影响宝宝味觉发育,还会腐蚀宝宝的牙齿,并让宝宝长胖。其中碳酸饮料可能损害宝宝的骨骼健康;某些提神醒脑的饮料中甚至含有大量咖啡因等成分,可能损害宝宝神经系统;而运动饮料中钠含量比较高。不建议给宝宝喝。

相信很多宝爸宝妈都知道含酒精饮料对宝宝的伤害,不仅会刺激大脑神经,还会损伤宝宝的肝脏和肠胃。因此,医生不建议儿童饮酒,哪怕是酒精度数极低的果啤也一样,宝爸宝妈千万不要因为度数低就允许宝宝饮用。

6、豆浆

豆浆能代替奶制品么?答案很明显:不能!

因为豆浆的营养价值低于奶制品,尤其是蛋白质和钙含量明显不足。其次豆浆未完全煮熟、加热不彻底的话,其中含有的皂素、蛋白酶抑制剂等,可能使宝宝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另外宝宝的肠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大豆中含有棉籽糖、鼠李糖、水苏糖等寡糖,不易被宝宝消化吸收,容易让宝宝腹胀不适。

建议: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最好不要喝豆浆,2周岁以内的宝宝也要少喝豆浆。

但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对于宝宝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加和身体的不断成长,对于原本过敏的食物可能不再过敏,对于原本需求量少的营养可能极速增加,对于原本危险的食物不再危险。

宝爸宝妈们不能”因噎废食“,而是要根据宝宝的不同成长阶段,合理安排宝宝的饮食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LJ7mG8BxtCz63RLtYa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