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家庭里,年纪最小的宝宝是最受宠的!因为小宝需要爸妈更多的照料时间,而爸妈的精力有限,所以自然而然的对大宝较以往忽视了很多,并且在教育上会对大宝更严格,以下的对话在二胎家庭里经常听见:
“你是哥哥,这个玩具给弟弟玩”
“你是姐姐,这个苹果给弟弟吃”
“你是哥哥,要给妹妹做个好榜样”
……
可以理解的是,爸妈们这样说的初心是为了锻炼大宝,让大宝学会关心、学会爱护、有责任感,但是,这样对大宝来说其实是有伤害的。
01
“孔融让梨”真的对么?
记得一期《少年说》,有这样一个女生,她的倾诉让人难受。
她是家里的大女儿,说妹妹在家老是招惹她,每次她想要教育一下妹妹,妹妹都会跑到爸爸那里告状。
而她的爸爸,从来不过问事情的真相,每次都要教训她一顿。
面对女儿的哭诉,父亲却不以为然,反而教训她:“你上学也学过,这个孔融让梨的故事,你又比她大6岁,这个道理还用爸爸说吗?”
看来这一切,只因为在她爸爸心里:“你是最大的,就应该让小的。”
我们小时候也是听着“孔融让梨”的故事长大的,分享的确是美德,但不该是道德绑架。
节目主持人陈铭说得好:“孔融让梨的前提是,梨先递到了孔融的手里,孔融自己说,他小,我给他。而如果一开始那个梨都没有到孔融手里,直接说孔融你大,(要给小的),孔融心里也不一定开心。”
02
家有二胎,爸妈们不要这样
两个孩子的家庭,不建议爸妈对小宝过度的关注,而同时又对大宝太严厉,要求过高,因为这样,会激起大宝对小宝的敌视和仇恨,也很容易让大宝产生自己被嫌弃爸爸妈妈不爱我了的感觉。
具体来说,加上上述案例里的谦让问题,爸妈最好不要做这四点:
NO.1 不要总教育大宝谦让小宝
两个孩子难免出现争抢,不少父母总是对大的说“弟弟\\妹妹还小,你就让着ta吧”,这样做,实际上对两个孩子都不好,骄纵了小的委屈了大的。这样一来,小的会认为自己小所以有特权,大的正当利益也被不公正地剥夺了。
两个孩子在争抢东西的时候,爸妈要制定规则。举一个例子,如果家里只有一个Ipad,两人都抢着玩,最后弟弟抢走了,姐姐在一旁委屈失落。这时就需要爸妈有所作为,制定出轮流玩的规则,或者提供更有意思的、更多的选择给孩子。但一定不是说“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这样姐姐就会想,自己在妈妈心中没有弟弟重要。
如果爸妈参与进来,引导孩子制定规则,当另外一个孩子闲着没有东西可玩时,陪孩子一起说说话看看书,引导孩子抒发出情绪,分散ta的注意力,可能不出一会,另外一个也会扔下东西来找凑热闹了。
NO.2 不要偏袒其中一个孩子
很多时候,父母会不经意的或者习惯性地偏袒某一个孩子,比如偏袒年纪小的、体弱的或者性格内向的等,这些孩子都是可以感觉到的。一旦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偏向,只会增加孩子之间的矛盾。
如果不小心一时性急责怪了哪个孩子,父母一定要在事后向孩子再沟通,必要时就道歉。每个孩子的特质都不一样,父母要欣赏每个孩子的优点,并且明确告诉他们:不管你们是怎样的,爸爸妈妈都始终爱你们。根据每个孩子的特征不同,父母给予的爱的方式也各有侧重,但有一点是同样的,就是发自内心地、平等地爱两个孩子。
NO.3 不要强迫大宝照顾小宝
强迫的后果往往是大宝排斥小宝,相反,如果把任务或者命令换成邀请,可能孩子会更容易接受,更积极主动,因为他感觉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比如,在爸爸妈妈有事的情况下,请大宝帮忙照看一下弟弟妹妹,到厨房拿一点水,或者找出一块干净的尿不湿等等,当大宝帮助父母完成一件事情,爸爸妈妈要鼓励和感谢ta,让ta知道自己完成了一件漂亮的事情。这样一来,大宝不仅会有成就感和价值感,也会对弟弟妹妹产生感情,更有信心和责任心照顾好弟弟妹妹。
NO.4 不要过于严厉对待榜样
多孩子的父母喜欢在家里树榜样,一方面是激励榜样,另一方面也敦促其他孩子学习榜样。而父母对待作为榜样的孩子,往往是严厉的,有期待的,当然也有要求的。事实上这给作为榜样孩子造成的压力可想而知。
为什么榜样就一定不能犯错,一定要听话,一定样样都要能呢?如果过于要求和过于严厉,显然会扭曲榜样孩子的天性,让他不能还原成自己真实的样子,让他不能成为自己,而是成为父母和兄弟姐妹心中那个好孩子,从而错失很多原本属于自己的快乐。
03
一个平衡小妙招:
给宝宝专属的关爱
NO.1 专属的时间
爸妈可以给两个孩子确定一个专属他们自己的时间,特别是对大宝来说,要让大宝减少他的爱和关注被剥夺的感觉,那么,就需要给他一些专属的时间。
比如,在爸爸照顾二宝的时候,让妈妈有专门的时间和大宝在一起。可以给孩子读读绘本,让他们通过高质量的陪伴以及绘本当中的知识获得安全感。也可以陪孩子玩一些适合他年龄的玩具或者是游戏,总之,这一段时间一定是妈妈只属于ta一个人。
NO.2 专属的礼物
每个孩子的喜好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爸妈为了追求公平,同一个东西买两份送给宝宝,可能会造成这样一个后果:一个宝宝喜欢、一个宝宝不喜欢。所以爸妈在给宝宝送礼物的时候送专属的礼物会比较好。
其实在孩子心里,他们追求的并不是物质上的平等,而是要确信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完整的、完全接纳自己的,专属的礼物比起一模一样的礼物,更能让孩子感受到爸妈对自己的爱。
手足之情是人世间一份珍贵的感情,爸妈需要听见孩子的内心,这是一件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的事,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关爱,那些成长中的小矛盾,都会在时间的洗礼中变为“手足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