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破烂王”

2019-12-11     母子健康杂志


不少爸爸妈妈发现孩子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喜欢收藏废旧物品,当宝贝一样玩。有的时候这种状况让家长非常头疼,因为担心卫生问题。但是,您了解孩子为何有这一偏好吗?

前几天,趁着双休日,妈妈想把家里彻底整理一下。只要翻出没用的东西,她就会顺手扔在客厅的地上,全部收拾好后再一并处理。

可是,就在妈妈打算再收拾这些废弃物品时,却发现被刚满4岁的儿子涛涛偷偷地转移到自己的房间收藏了起来。

于是,妈妈好奇地拉开儿子房间的储物抽屉,竟然是满满一抽屉的“垃圾”:糖纸、塑料空瓶、牙膏盒、易拉罐,还有破损的包装纸、五颜六色的吸管……看到眼前这一幕,妈妈顿时目瞪口呆。

这些东西多脏啊,孩子怎么能把它们放在抽屉里呢?没经儿子同意,妈妈就急切地要清理这些杂物,但是涛涛立即大叫着扑上来,这也不肯丢,那也不能扔。妈妈看到孩子这样,简直是哭笑不得,“我家孩子可真是一个‘破烂王’!”

妈妈想到早在涛涛两三岁的时候,就喜欢把这些废旧物品当宝贝一样玩。

有一次,涛涛在小区花园里玩,玩着玩着,突然开心地跑向妈妈身边,并大喊着:“妈妈,妈妈,你看,我找到了一个宝贝!”

妈妈很认真地看着儿子手里拿的“宝贝”,令她吃惊的是,竟然是一个脏瓶盖。

妈妈见了,语气严肃地对涛涛说:“这个东西非常脏,而且还有一点儿‘异味’,我们不玩它,把它丢掉,你说好不好?”但是,涛涛正玩得不亦乐乎,哪里肯听妈妈的话呢?

后来,涛涛经常捡回一些“宝贝”,像石头、沙子、树叶、瓶瓶罐罐什么的,然而,这些“宝贝”在大人眼里就是十足的“破烂儿”。


心理语言:“脏东西”是最好的自然玩具

其实,不只是涛涛爱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在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喜欢收集各种废旧物品作为自己的玩具。相信大多数家长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带孩子出去玩时,经常会发现他们对地上的一些东西特别感兴趣,往往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捡起来再说,对此,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那些东西太脏了,不能玩,赶快扔掉”,但孩子就是不愿意扔掉。

不可否认,父母因为顾虑这些脏东西不卫生而担忧孩子的身体健康,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孩子之所以把这些“破烂”当作“宝贝”,也是有他的道理的。那么,为何孩子喜欢这些“破烂”呢?

1.“脏东西”是孩子最好的自然玩具

这些“脏东西”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我们的生命,也源于大自然。所以,孩子出于本能自然需要沙子、石头、泥土这些“脏东西”。可以说,这些“脏东西”与孩子有一种不解之缘,他们天生就喜欢亲近,把它们当作自然的玩具来玩。

2.孩子眼里的物品没有贵贱之分

在孩子的眼里,物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喜欢与不喜欢的区别。那些大人眼里的“破烂”在孩子眼里可能就是好玩的、有用的东西,而且很多时候,这些“宝贝”甚至比买来的高级玩具更能激发孩子探究与活动的兴趣,摆弄起来也更有乐趣。


专家指导:理解、支持这一行为并引领孩子探索

玩“脏东西”对孩子是有好处的。

1.玩“脏东西”是孩子创造力发展的需要

孩子眼里的“脏东西”有利于孩子智商的发展,尤其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因为孩子的思维与成人的是不一样的,孩子是通过游戏、玩耍来锻炼思维和创造力的。所以,孩子玩“脏东西”的时候,也是在调动大脑的思维。

2.玩“脏东西”是孩子认知自然的需要

从孩子的成长特点来看,他们是通过游戏、玩耍来认知事物的。而且孩子在玩这些成人眼里的“破烂”时,也是他们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好机会。所以,孩子经常玩这些来自大自然的“脏东西”可以增强他们对自然的感知力。


既然孩子玩脏东西并非一件坏事,那么家长又该如何做,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呢?

1.家长要有同理心

看到孩子玩“脏东西”或是郑重守护自己的“宝贝”时,家长不要动不动就把孩子捡到的“宝贝”扔掉,也不要武断地禁止孩子玩,而是应该认可孩子的这种行为。要知道,现在的孩子,尤其是那些住在都市高层公寓里的孩子,既不能上树掏鸟,又不能下河摸鱼,对于孩子的这种单调生活,家长更应该理解。而且另一方面,幼年时期频繁地被限制和否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也是非常不利的,而且还会无情地扼杀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世界的探求。

2.保证“脏东西”对孩子安全无害

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生活经验不丰富,不能准确识别物品的安全隐患,所以,家长要为孩子把关,确保他收集的物品安全无害。与此同时,家长还要在肯定孩子收集热情的前提下,提示孩子某些物品该如何正确使用。比如,塑料袋不能套在头上,以防窒息;小颗粒不能塞进嘴里,以防异物入体等。

3.陪伴孩子游戏

孩子整理“破烂”并玩这些东西时,如果家长也能参与其中,不仅能使乐趣大增,亲子感情也会随之升温。比如,孩子搜集了各种各样的树叶以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把各种树叶分类贴到一个专门的本子上,并引导孩子命名,由父母来书写。

4.引领孩子探索

很多孩子面对收集来的“破烂”,可能也玩不出名堂,这时候,家长就要多点拨,多指引。比如,孩子搜集了一堆牙膏盒、香皂盒,可能除了在里面装些小东西摇晃外,就再也玩不出什么花样来了。这时家长可以启发孩子,牙膏盒和身边的哪些东西相似,可以用来做什么。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孩子把两支牙膏盒粘在一起,可以制作望远镜,把三四支大小不同的牙膏盒贴在一起,可以制作笔筒……这种游戏可以让孩子多动脑思考,多动手尝试,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5.积极暗示孩子,不要用消极的命令

多数父母一看见小孩子玩肮脏的东西,就本能地把它夺过来,而且还要骂孩子,甚至于还要打他。其结果,小孩子改过的少而怨恨父母的多;即使不怨恨父母,至少也要有一点儿不喜欢父母了。因此,应用积极的暗示,不应用消极的命令。此外,家长还要尽己所能经常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给孩子充分的接触自然和探索自然的机会。毫无疑问,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编辑/红剑 文/含含妈咪


书名:《儿童心理课》

作者:含含妈咪

出品:竹石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

含含妈咪,资深出版人,是一位在工作之余喜欢阅读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哲学和文学等各类书籍的家庭教育工作者。她研习了国内外大量教育理论,并运用于实践中,不仅给予孩子智慧的头脑,更给予孩子独立的人格和快乐的童年。她是孩子的知心朋友,是读者的良师益友,目前致力于创作帮助中国父母科学培育优秀、积极、健康孩子的家教读物。


《母子健康》杂志简介:

《母子健康》杂志创刊于1992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日友好医院主办。透过严谨而感性的编辑团队,专业并权威的专家顾问,以健康第一的理念,为中国女性提供专业的妇产、儿科等方面的指导及保健,提供全方位的育儿健康新知,关注身心协调发展,将医学常识融入实际生活,与父母一起共创和谐成长空间。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IzsBG8BMH2_cNUgpQR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