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少不少,宝宝说了算

2020-04-01     母子健康杂志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独特的生长轨迹,并没有一个完美的生长轨迹适用于所有的宝宝。只要宝宝增重达标,你的奶量就是足够的。



请看看以下这些情况,你觉得熟悉吗?

刚给宝宝喂完奶,过一会儿他好像又饿了,奶是不是不够?

某一段时间,宝宝的吃奶量明显增加,我的母乳好像不太够。

哺乳时宝宝吸吮乳房的时间变短,我的奶量是不是变少了?

……

好不容易等到宝宝的体检日,好不容易排到医生为自己的宝宝检查,好不容易与医生说上话,拿出自己记录问题的小本逐个问医生,只要涉及母乳量够不够的问题,医生总是千篇一律地回答:宝宝现在体重增长正常,母乳量足够。面对后面乌泱泱排队的家长和宝宝,妈妈也不能一直追问,而医生也没办法逐个详细解释。此时,妈妈的内心可能是崩溃的。

医生这么说是有根据的。以上的情况都不足以说明奶量不足,妈妈们不要过于纠结。不要将自己宝宝的哺乳情况、体重增长情况、睡眠习惯、排便习惯等与其他宝宝做比较,总觉得自己的宝宝吃得不够多、体重增加不足、大便次数过多或过少……

奶量不足有一个判断的“金标准”,那就是宝宝的增重不达标。增重的标准是有规定的,而宝宝的增重情况也是有记录的,增重是否达标应该用数据说话,而不是宝宝的某种表现和妈妈的感觉。



1.刚给宝宝喂完奶,过一会儿他好像又饿了

请记住,宝宝需要经常喂奶,他们有强烈的吸吮需求,同时喜欢被别人抱在怀里的安全感。与配方奶相比,母乳更易吸收,母乳的消化速度快于同等体积的配方奶。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喂奶超过12次的例子并不少见。

2.某一段时间,宝宝的吃奶量明显增加

当宝宝处于生长高峰时期,吃奶量会明显增加,母乳量会显得相对不足。生长高峰通常出现在出生后10天左右至2周、出生后3周、出生后6周、3月龄以及6月龄前后。通常随着月龄的增加,宝宝两次吃奶的间隔时间会逐渐延长,而进入生长高峰的这几天,两次吃奶的间隔时间似乎又回到了之前的状态。这几个时间段中,宝宝似乎比平时更容易饿。有的妈妈抱怨:宝宝几乎一整天都在吃奶!没关系,这种情况只会持续几天,你的奶量也会随着频繁喂奶而逐渐增加。生长高峰过后,宝宝的吃奶频率又会趋于平稳。

3.宝宝每次吸吮的时间变短

宝宝吃奶的时间从之前的每次15~20分钟缩短至每次5~10分钟,并且每次只吸吮一侧乳房。与此同时,妈妈会觉得自己的乳房并没有之前那么发胀发硬了,有时甚至不会出现漏奶。这些现象并不能说明奶量不足或者有所减少,而是已经达到了母乳“供需平衡”。

4.两侧乳房的奶量不一样

很多妈妈都会觉得自己的一侧乳房产奶比另一侧多。这种产奶量不平衡一方面与两侧乳房天生不一样大,以及双侧乳腺组织大小和功能不完全一致有关。另一方面,取决于给宝宝喂奶的频率。经常喂奶的那一侧乳房产奶量会明显多于另一侧。如果一侧曾患乳腺炎,很可能由于妈妈不敢喂奶而减少奶量;或妈妈由于伤口或手臂力量的限制或者其他因素,使得较少在一侧乳房喂奶,这些情况都会使另一侧乳房因经常喂奶而使产奶量增加。



哪些情况可能影响奶量

以下一些情况可能会使泌乳量有所减少,应尽量避免或勇于面对:

1.宝宝对乳房吸吮不足

对乳房吸吮不足主要分为两类情况:吸吮次数较少和吸吮力较弱。

引起前者的主要原因包括父母用配方奶粉代替母乳,或经常给宝宝使用安抚奶嘴。引起后者的主要原因包括宝宝本身体质较弱(如早产儿、低体重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等)或宝宝总是处于困倦的状态,每次随便吃几口母乳就睡着了。

通常情况下,为了达到充足的哺乳量,应每天给宝宝至少喂8次母乳,最好能达到10~12次,甚至更多。这就意味着白天平均每2~3小时就需要喂一次奶,夜晚经历3~4小时的睡眠后再次喂奶。需要注意的是,两次哺乳的时间间隔是从上一次哺乳的起始时间开始计算的。例如,前一次哺乳从8点开始,到8点20分结束,那么下一次哺乳应该是10点而非10点20分。因此,哺乳妈妈们就会觉得好像一整天都在不停地喂奶、拍嗝、换尿布……

别担心,这种马不停蹄的生活只会从宝宝出生持续到出生后1个月。因此,这段时间内你需要其他人来照顾你的生活,帮助你做饭、完成家务活儿等。而你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密集地哺乳来尽快建立充足的母乳供需平衡,在哺乳间歇抓紧时间休息,恢复体力。

2.违背自然规律

与宝宝分离时间过长,或机械地按照固定时间给宝宝喂奶,影响了自然的供需平衡。

3.限制宝宝每次吃奶的时间

哺乳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有的宝宝在哺乳的前2分钟能保持有力的吸吮,而之后会像睡着了似的吃吃停停长达30分钟。这种情况尽管哺乳时间很长,但宝宝吃不到足够的后乳,因此会造成脂肪和能量摄入不足。为了进行有效的哺乳,一般在宝宝吸吮力变弱之后,通过弹脚心、抚摸耳郭等方法来帮助宝宝加强吸吮。



4.心理压力过大

人体是复杂的生命体系,过大的心理压力会引起生理上的反应。泌乳也会受到心理压力的影响。过分担心自己母乳不足、担心孩子养育不科学、与家人的关系不够融洽等会使妈妈精神高度紧张,进而影响母乳的产量。

5.乳头疼痛

乳头破溃造成的疼痛会抑制泌乳反射。

6.宝宝无法正确含乳

宝宝舌系带过短、患鹅口疮,妈妈乳头内陷,可造成宝宝无法正确含接乳头,使有效吸吮减少,无效吸吮增多,导致哺乳困难。

如果经儿科医生确诊为舌系带过短,可以通过一个小手术来解决这个问题。若宝宝患有鹅口疮,需要遵医嘱按时用药。如果妈妈乳头内陷,可以使用乳头矫正器,通过外力矫正乳头形状或者使用吸奶器通过负压将乳头变长来减少对宝宝吸吮的影响。

编辑/冰尔 文/王琳



专家简介:

王琳,北京大学医学部儿科临床博士毕业。2007年和2014年分别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和华盛顿大学进修,原中日友好医院保健科主任,现首都儿科研究所保健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业近20年,擅长婴幼儿喂养、生长发育,出生缺陷和特色儿童的免疫接种等。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常委,疾病预防和疫苗接种学组组长,北京医师协会儿童神经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编委,《中华儿科杂志》审稿人,首都医学发展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评审专家,欧洲遗传代谢病协会(SSIEM)会员,北京市医疗技术鉴定专家。曾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余篇。



《母子健康》杂志简介:

《母子健康》杂志创刊于1992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日友好医院主办。透过严谨而感性的编辑团队,专业并权威的专家顾问,以健康第一的理念,为中国女性提供专业的妇产、儿科等方面的指导及保健,提供全方位的育儿健康新知,关注身心协调发展,将医学常识融入实际生活,与父母一起共创和谐成长空间。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8AYRnEBiuFnsJQVe5R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