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宝宝”特殊照护

2019-10-11     母子健康杂志

为进一步增强早产儿及有脑瘫、孤独症等问题的“特殊宝宝”的家庭的信心,提高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注,本刊特别采访了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儿科教授、宝秀兰儿童早期发展优化中心首席专家鲍秀兰,专门围绕这些宝贝的照护问题,请她谈谈家长应该重视的关键点。

记者: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您对此怎么看?

鲍秀兰:我非常高兴听到这样的声音!从顶层来指导工作,会让工作推进得更快!国家对婴幼儿的重视,就是对未来的重视,国家有希望,家庭更幸福。儿童康复救助,让本来可能残疾的孩子,经过康复,恢复功能,不仅能节省国家资源,也能挽救更多处于痛苦中的家庭,帮助他们生活得更幸福。

记者:您一直从事早产儿干预的工作,对于早产儿,您建议家长如何做?

鲍秀兰:早产儿发生率在8%左右。早产儿是指孕周37周以前出生的宝宝。早产儿大脑和各个器官发育可能都不太好,有些早产宝宝在医院要住一段日子以便观察护理,甚至有些早产宝宝被用过呼吸机。

早产儿的发育风险,主要是生长发育的问题,家长最担心的是智力发育不太好,文献报道,胎龄27~32周早产儿认知损害率为23%~30%,这些孩子到高年级后,学习有困难。如果有脑损伤,比如有软化灶、颅内出血很重等,更容易出现认知障碍和运动障碍。

家有早产儿,首先要注意的是营养,早产儿还需要增加一些营养素。需和医生沟通,了解要不要吃早产儿奶粉,要不要加母乳强化剂。宝宝提早出生,体内储存的铁不够,孩子长得又快,要常规补铁剂。此外,还要多吃一点维生素D,早产儿前三个月要每天吃800国际单位,3个月后每天400国际单位,因为这个阶段宝宝的骨头长得特别快。

很多早产儿家长也会担心,宝宝智力是否受影响?会不会有脑瘫?来宝秀兰中心咨询的家长经常会有这方面的疑问。其实如果没有脑损伤,脑瘫的几率是不高的。如果有脑损伤,比如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室特别大,或者有脑空洞,这种孩子有可能患脑瘫,出现认知或运动障碍。我与多家医院进行的早产儿干预研究表明,早产儿如果不干预,总体智力水平会低于正常儿。不过,让人欣慰的是,早期干预有助于其各项功能的提高。

记者:对于脑瘫患儿,您给家长什么建议?

鲍秀兰:如果影像学检查发现有明显的脑损伤,比如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对这样的孩子必须加强早期干预,减少脑瘫的发生。我们建议家长尽早让宝宝接受正规康复训练,比如两三个月多趴趴练抬头,大一点练习拉坐,给他玩玩具,8个月多爬爬……最好找专业做早期干预的医生,定期监测运动发育、智力发育的情况,轻症脑瘫通过干预可以恢复正常。我所讲的干预是指正规的康复训练,我和我的团队一起写了《婴幼儿养育和早期干预实用手册》、录了光盘,可以指导家长怎样做。

早产儿或高危儿,更需要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促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手的灵巧性、情感等全面发展。世界上没有任何药物可以让孩子更聪明或是预防脑瘫,我们做的研究都是通过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通过运动发育规律、智力发育规律,促进其发展,使孩子生长发育尽可能正常。

记者:有些地方给孩子用药,这种方法有效吗?

鲍秀兰:据我所知,国外没有医院用,协和医院等一些国内大型医院也是不用的。2019年7月1日国家医政医管局对此正式进行监管了。如果大夫建议给孩子用药,家长有权利选择。

记者:对于孤独症患儿,如何及早发现?您建议家长如何做?

鲍秀兰:孤独症的孩子,进了诊室以后,不看你,不理你,自己拿个玩具玩,叫他名字也不理你。再问问妈妈,妈妈就会说:“孩子不跟别的小朋友玩,喜欢玩小汽车的轱辘,爱翻着手看。”要东西的时候,正常的孩子会用手指,但有孤独症倾向的孩子不会指,只会拉着妈妈的手,让妈妈去拿。还有些孩子1岁会叫妈妈爸爸,1岁半以后,不会说了,出现语言退化。

总体来说,孤独症倾向的孩子有“四不”——不看、不听、不指、不语。另外还有刻板动作,不会模仿。专业医生很容易看出来有问题,可能对视一下,对对话,用相关评定量表测查,就能发现孩子的问题。对于有孤独症倾向的孩子,家长早期发现,抓紧康复,效果也非常好。早期干预能让孩子上学、回归社会。我的邻居家孩子是孤独症,在宝秀兰中心训练了半年,我们在电梯里遇见了,他会对着我笑,会握手,效果显著。所以应对孤独症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记者:正常的孩子会出现智力或发育问题吗?

鲍秀兰:我经常见到1岁多的孩子,不会说话,走得晚,认知晚,视觉听觉都没毛病,家长说出生时都是正常的,但做智力测查落后几个月。我们就会问带养方法,家长说:“我们很忙,没时间和他交流,让孩子吃好穿暖就行了。”这样的养育环境,孩子怎么能发育好呢?比如语言,语言就是学来的,如果父母不常和孩子说话,不教他,他怎能知道?养育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和孩子越多说话,孩子语言发育就越好。还有运动发育,是要给孩子机会,趴、抬头、拉坐、翻身、爬……家长要给孩子丰富的语言环境、运动环境,多陪孩子玩。

需要重视的是,我们要科学地进行早期干预,没有科学研究证明有效的方法,不要用在孩子身上,没有任何药物可以预防脑瘫和智力低下,我希望家长能明白这个道理。

编辑/苏珊 采访/百合

《母子健康》杂志简介:

《母子健康》杂志创刊于1992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日友好医院主办。透过严谨而感性的编辑团队,专业并权威的专家顾问,以健康第一的理念,为中国女性提供专业的妇产、儿科等方面的指导及保健,提供全方位的育儿健康新知,关注身心协调发展,将医学常识融入实际生活,与父母一起共创和谐成长空间。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naOv20BMH2_cNUgaIb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