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就要读懂孩子的心灵世界

2019-11-20     母子健康杂志

所有好父母,一定都是“懂”孩子的“心理医生”。父母应该学会从心理医生的角度,关注孩子的行为变化,从而发现孩子心里的真实想法,学会站在孩子心理成长的角度,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唯有如此,你们的“教育”于孩子而言才会是一件幸事。

行为表现

孩子不听劝,大哭

涛涛是一个刚满3周岁的小男孩。但最近因为着凉感冒,上吐下泻的,为了让他的肠胃尽早恢复,涛涛妈妈就给他熬了很浓稠的小米粥喝,可是涛涛一点儿也不领情,不愿意喝,并且在肚子饿的时候大叫“我想吃饼干!我想吃饼干!”

一开始,涛涛妈妈还耐心地告诉涛涛:“你现在不能吃饼干,等你的肠胃恢复了才能吃。”可是涛涛听后仍不罢休,还是吵着要吃。妈妈想转移涛涛的注意力,就故意在他说吃饼干的时候顾左右而言他。

没想到这招儿还挺管用,涛涛要饼干的问题被妈妈一遍遍地答非所问,最后涛涛什么都不说了,撇着嘴开始大哭起来,不管妈妈如何哄如何抱,甚至最后都拿出了他想要的饼干,但他还是不听,仍然一个劲儿地哭。这时,外婆来了,孩子仿佛是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样,抱着外婆又是一阵哭泣,最后要睡觉了,还不让妈妈碰他,居然对妈妈说“不要妈妈,要外婆……”妈妈听着涛涛的话感觉好伤心。

心理语言

孩子的行为是其内心的真实反映

在上面的案例中,涛涛一遍又一遍地表达他要吃饼干的愿望,可是妈妈故作聪明地答非所问,让涛涛觉得自己表达不清,无法跟妈妈沟通,才选择了用哭闹来解决问题,甚至最后不要妈妈了。虽说童言无忌,但却是孩子内心真实的反映,作为家长,要想和孩子好好地沟通,读懂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才是最关键的。

3岁左右的孩子,心理还不成熟,自我调节能力低,很容易受到他人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教育中,一定要采取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心灵,轻松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许多行为常常会令父母感到困惑。有时候,孩子会突然开心大笑;有时候,孩子又会忽然放声大哭;有时候,孩子会和小朋友为争夺一个玩具而大打出手;有时候,孩子又会独自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一边自言自语,一边玩着什么……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孩子的内心是一个无法探索的神秘迷宫。也许有的父母认为,小小孩童的心灵就是一张无须解读就可以一览无余的白纸,如果你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孩子的内心世界要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得多。而且他们还爱憎分明,喜欢你就会冲你笑,不喜欢你就会对你置之不理。他们对人的评价不是“好”就是“坏”,对事物的理解不是“是”就是“非”。许多事情在成人的眼中是错误的、可笑的,但在孩子的眼中却是正确的、正常的。

孩子的行为多种多样,而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着和成人不太一样的行为心理,只有抓住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可是,有些父母由于对此不了解,看到孩子大哭大闹,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孩子批评一顿,却并不去想孩子为什么会哭,难怪如今很多孩子都会抱怨父母不能理解自己。还有的父母把孩子的一些正常表现当成了不乖的行为并加以斥责,这样就违背了孩子的天性,孩子会觉得痛苦,从而留下心理隐患。父母要懂得,教育孩子不应该只看表面的东西,还要去探究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正确引导。

专家指导

了解并遵循孩子的心理成长规律,并加以正确引导

如果此时问各位父母“你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吗?”相信大部分都会这样回答:“当然了解,孩子穿多大的衣服、几号的鞋,喜欢吃什么菜、什么零食,我都知道。”如果再问“你知道孩子心里经常想些什么吗?”答案可能是“那不太清楚,这么小的孩子能想什么呀!”其实,孩子的内心是一本五彩的书,书中写着他的喜怒哀乐等着爸爸妈妈去读懂。父母施予孩子真正的爱,会缩短彼此心灵间的距离。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应该充分地了解并遵循孩子心理成长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孩子加以正确的引导,指导孩子的心理慢慢走向成熟。

1.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

很多父母都抱怨“我家孩子怎么突然这么不听话了?”当父母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特点后,这一切疑问便都迎刃而解了。因为当孩子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认为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是正确的,于是常常固执己见。

2.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

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特点后,父母首先应该尊重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比如,一般来说,孩子在小学阶段注意力和意志力等的发展都还不太健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做事也缺乏毅力,对此父母应该尊重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不要强迫他们长时间地学习。

编辑/红剑 文/凌想

《母子健康》推荐阅读:

书名:《儿童心理课》

作者:含含妈咪

出品:竹石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

含含妈咪,资深出版人,是一位在工作之余喜欢阅读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哲学和文学等各类书籍的家庭教育工作者。她研习了国内外大量的教育理论,并运用于实践中,不仅给予孩子智慧的头脑,更给予孩子独立的人格和快乐的童年。她是孩子的知心朋友,是读者的良师益友,目前致力于创作帮助中国父母科学培育优秀、积极、健康孩子的家教读物。

《母子健康》杂志简介:

《母子健康》杂志创刊于1992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日友好医院主办。透过严谨而感性的编辑团队,专业并权威的专家顾问,以健康第一的理念,为中国女性提供专业的妇产、儿科等方面的指导及保健,提供全方位的育儿健康新知,关注身心协调发展,将医学常识融入实际生活,与父母一起共创和谐成长空间。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eu0km4BMH2_cNUg42r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