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晗拯救不了《上海堡垒》,他的“粉丝经济”都自身难保了

2019-08-12     得着说

​鹿晗拯救不了《上海堡垒》,他的“粉丝经济”都自身难保。因为,这是一个本就伤痕累累的“过时”电影,他的出演,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把时间退回到该片开始筹备的六年前,你就会发现,《上海堡垒》主演鹿晗是“最佳选择”。《小时代》火了带动了“粉丝经济”,国产电影依然是各类明星扎堆、特效感人的伪大片为主,观众的选择实在不多,烂片当道之下的“比惨大会”上,只有堆明星这一招最实用也最管用。

作为一名贴着当时最时兴的“韩流”标签,鹿晗的人气与影响力至今不减,号称6000万粉丝就是一笔可观、可持续的收益。哪怕是那部被骂惨了的《盗墓笔记》,还是拿下了10亿+的票房成绩,“粉丝经济”就是真金白银,这是当时几乎所有人的共识。

启用鹿晗+舒淇,《上海堡垒》的选角很有针对性。本来就是一部科幻元素包裹下的末世爱情故事,选小鲜肉+流量明星鹿晗没毛病,选演技成熟、身材性感的舒淇配着没问题,在当时看来,这是十拿九稳的“双保险”。

问题是,这几年,中国电影的“风向”变了,当一些影视人开始认真拍戏、认真做电影,一些质量优秀、剧本扎实、演技出众的电影出现在院线时,观众久违的热情被一次又一次的点燃了。

《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战狼2》、《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和冲入国内总票房排行榜前五强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实打实的口碑,换来了实打实的票房。口口相传的观众、出类拔萃的作品之间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引发了一场几何式的井喷效应。

我相信,鹿晗和《上海堡垒》的导演滕华涛都清楚,这是一部用六年前的创作理念制作的电影,说白了,就是一部“过时了的作品”,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观众的观影需求。

然而,片酬付了、后期做了,他们和他们背后的资本已经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冲上去。于是,不用其极的各种营销炒作方式,被不断的使了出来,赌的就是怎么忽悠怎么是的“粉丝效应”,赌的就是观众能够再上一次钩、再买一张票。

想不到,他们错了。《上海堡垒》的惨败,据说拿了1亿+票房的主演鹿晗难辞其咎,这不仅是从头至尾整齐帅气的刘海儿头连军帽都装不下,也不是一路面瘫的尴尬演技,而是到了这一次,“粉丝效应”远远不如预期,观众再也不会傻到轻易上钩了。

《上海堡垒》的惨败,这不仅是鹿晗个人的失败,预示着“流量明星”模式下最关键的“粉丝经济”彻底失效了,预示着观众和口碑才是一部电影最核心的竞争力。

随着观众越来越理性的看待电影与票房,鹿晗们的流量已经越来越不好使了,下面将进入的,就是观众主导、口碑第一的新时代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Fhth2wBvvf6VcSZiIYJ.html